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施布局是枢纽设计的重要内容,枢纽内换乘设施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综合客运枢纽整体运行效率和旅客满意度。对铁路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方式衔接换乘布局模式、换乘设施空间布局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以平均换乘时间最小和交通冲突程度最小的双目标布局优化模型,为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施合理布局以及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枢纽小运转列车运营成本和货运站装卸费用最小为目标,考虑载重量、列车数和运行时间约束,建立了枢纽小运转列车路径优化模型.并以某铁路枢纽地区为例,运用ILOG CPLEX优化软件仿真求解,得出枢纽小运转列车的最优路径方案.实例证明模型是有效可行的,与实际运行比较,优化后的费用降低近5%,运输距离缩短近8.31%.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客运枢纽间综合运输通道协同性欠缺、运输效率低等问题,提出考虑弹性需求的城市客运枢纽间多方式时刻表协同优化方法。基于多项Logit模型对枢纽间乘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建模,分析各方式时刻表变动对出行需求的影响;以乘客等待总时间,时刻调整总数量,时刻调整总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弹性需求、时间窗、容量限制等约束,构建枢纽间多方式时刻表协同优化模型,并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客流加载仿真过程设计模型求解算法;最 后,以“北京南站-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多方式通道为例检验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时刻表优化方案的实施使各方式产生了较为明显的需求弹性变化效果,模型求解得到10种时刻表优化方案,其评价结果整体优于传统模型,最终筛选方案可缩短乘客等待时间10.36%。  相似文献   

4.
裴剑平  吕鹏  范橙 《交通标准化》2014,(23):175-182
从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方式的历史沿革和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铁路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总体变化和要求,分析判断宏观层面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发展趋势;其后,以分析现代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多样化功能为基础,从客流、车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个方面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的具体微观内容进行剖析,从而提出独立式、协调式、集成式、一体化四大枢纽运营管理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四大管理模式优缺点,对如何构建满足当今现代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蓬勃发展具体需求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综合客运枢纽出租车停靠点乘客滞留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轨迹相似度的枢纽出租车合乘模型. 以车辆数最小与总里程最短为目标,基于包围面积的轨迹相似度指标在形态上约束合乘后车辆的行驶轨迹. 设计两阶段算法求解此NP-hard 问题,第1 阶段利用kmedoids 方法对乘客需求聚类,第2 阶段设计蚁群算法求解得到乘客匹配方案及合乘行驶路径. 实测数据实验证明:该方法能较好优化车辆数和总里程,减少乘客等待时间;轨迹相似性度量约束能有效提高合乘后路径的JAC值,满足乘客希望合乘路径与原始路径差异最小化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以经济性、快速性、便捷性、舒适性及安全性为衡量指标,建立乘客出行广义费用函数;结合非集计理论和方法,构建中长距离通道客流分担率模型.并以武汉—广州客运通道为例,分析不同时间价值下客流结构的变化情况,发现普通铁路更加符合旅客的出行偏好,其客运分担率高于45%.最后,以利润为指标,对高速铁路运营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普通铁路与高速铁路之间的竞争关系,高速铁路运营利润及铁路总利润难以同时达到最优;当以高速铁路运营利润最大为目标时,高速铁路票价和旅行速度分别为275元和325km/h;当以铁路总利润最大为目标时,高速铁路票价和旅行速度分别为350元和300km/h.  相似文献   

7.
以经济性、快速性、便捷性、舒适性及安全性为衡量指标,建立乘客出行广义费用函数;结合非集计理论和方法,构建中长距离通道客流分担率模型.并以武汉-广州客运通道为例,分析不同时间价值下客流结构的变化情况,发现普通铁路更加符合旅客的出行偏好,其客运分担率高于45%.最后,以利润为指标,对高速铁路运营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普通铁路与高速铁路之间的竞争关系,高速铁路运营利润及铁路总利润难以同时达到最优;当以高速铁路运营利润最大为目标时,高速铁路票价和旅行速度分别为275 元和325km/h;当以铁路总利润最大为目标时,高速铁路票价和旅行速度分别为350元和300km/h.  相似文献   

8.
出租车是城市客运交通中最为活跃的方式之一,制定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出租车运价,可直接作用于居民的交通出行成本,从而影响出行者的选择行为,达到平衡交通方式和出行时空的目的。基础费率作为出租车运价制定的基础和依据,确定一种合理的出租车基础费率模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多方式城市交通路网为研究基础,建立双层规划模型来研究城市客运出租车基础费率问题,上层目标为交通系统的总成本最小,下层为多方式交通网络平衡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与MSA迭代加权法的混合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为验证模型的适用性,构建了简单路网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系统总成本最小,该模型可求得较为合理的出租车最优基础费率,且系统内各交通方式的分担率也较为合理。在政府指导出租车定价的过程中,可根据出租车基础费率与运价体系的关系,设计最优的出租车定价方案,从而达到降低社会总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综合客运枢纽的服务水平,保证旅客在枢纽站内顺畅、便捷地换乘,考虑行人冲突避让的基础上对社会力模型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利用仿真软件对某综合客运枢纽的行人换乘场景进行仿真,提出优化方案.对优化前后的仿真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发现,长途客运和站前广场换乘长途客运的时间分别减少了61%和57.81%,出租车和社会车辆换乘高铁的时间分别减少了56.46%和43.14%,高铁换乘长途客运的时间减少了14.12%,旅游巴士、高铁、长途客运换乘出租车的时间减少了15~22s.此外,针对长途客运电子客票应用比例对旅客换乘效率的影响,展开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冲突避让机制改进的社会力模型能够有效用于综合客运枢纽行人仿真,通过优化枢纽交通设施布局及配置方案,能够有效提升乘客的换乘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协调城市群公路客运与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应用轴辐网络设计方法,以需求加权出行时间成本T~(Total)和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C~H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与城际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城市群公路客运线网优化模型HN,并采用优化软件CPLEX求解;以珠三角部分地区公路客运实际线网为例,从需求加权出行时间T~(Total)和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C~H两方面,对比分析了模型结果和实际线网运营方案。结果表明:公路直达线路客流比例P~D随着城际轨道交通运行速度V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城际轨道交通与公路客运换乘时间T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权重系数β的增加,城市群公路客运线网变稀疏,公路直达线路数量N~D减少,但公路接驳线路数量N~F变化不大;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初期客流形成不稳定的问题,充分考虑受运输条件限制的潜在需求,基于运输方式的经济性和运输阻抗,构建多元Logit模型预测通道内转移客流量,通过对比客运专线开通前后客运服务提升率对诱增客运量进行预测。以新建成的成绵乐客运专线为例,分别对其趋势客运量、转移客运量、诱增客运量运营初期预测,得到2017年和2020年通道总客运量,为铁路客运专线系统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配置的随机饱和熵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寻求系统、科学的综合运输通道最优客运分担,提出用最大熵原理构建客运结构配置模型,基于随机时间价值,选择旅客广义出行时间最小的运输方式,定义了通道内的基本路段饱和度和通道饱和熵,设计了用于求解模型的粒子群算法。分析发现,车外时间差、单位里程票价差、单位里程车内时间差以及旅行距离将直接影响各运输方式客运分担率的高低;以通道饱和熵最大为目标得出的常规铁路最优定价高于现行铁路票价,且通道饱和熵上升了15%,说明铁路票价偏低会造成铁路客运量过于饱和;由通道饱和熵模型得出的最优客运分担结果,缩小了基本路段上各运输方式饱和度之间的差距,实现了运力和运量的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13.
铁路客运网络结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铁路建设成本、资源利用效率及路网运输效益。从路网规模、运营效果及区域协调程度三个层次建立铁路客运网络结构评价体系,鉴于传统路网评价模型指标权重主观性过强的缺陷,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粗糙集法确定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建立最小二乘法优化模型以确定最终权重,然后构造基于模糊学理论的铁路客运网络综合评判模型。上海铁路局客运网络的评价结果表明,该局网络结构处于较高水平,尤其表现在路网人口密度、路网面积覆盖率、乘车系数及城镇发展规划协调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全国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的运营效率和影响因素,构建基于投入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全国32个高铁综合客运枢纽运营效率进行实证化研究,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枢纽运营效率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50%的高铁综合客运枢纽运营效率有效,其中武汉站的运营效率最高达到126.3%,佛山西站运营效率最低仅为...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客运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分析不同类型客运需求与各等级枢纽间的 关系,考虑不同层次枢纽服务能力的约束,构建了基于层级选址模型的区域客运枢纽分 层布局优化模型,使用CPLEX优化软件求解,最后设计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与不分层的中位模型相比,分层模型能得到可达性更高的布局方案,考虑最 大、最小服务能力约束后可达性有所下降,但更符合实际.面对客运需求的增长,枢纽规划 部门应适当进行枢纽扩能和布局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6.
该文首先分析了沪宁运输通道的现状和未来通道内客运需求的发展态势,接着从综合运输角度分析了沪宁城际铁路通车产生的影响,认为沪宁城际铁路的建设增加了沪宁运输通道客运能力,提升了沪宁运输通道客运服务水平,带动了沿线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也将促进沪宁运输通道客运结构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铁时期铁路客运枢纽分类及典型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昊  胡晶  赵杰 《城市交通》2010,8(4):7-15
为提高铁路客运枢纽设施布局和交通组织的适应性,对现阶段我国铁路客运枢纽分类及其功能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回顾了铁路客运枢纽不同发展时期的功能演变过程;然后,结合高速铁路时期新的发展特征,将铁路客运枢纽划分为综合型、中心型、区域接驳型和通勤型四种类型。针对我国新建高速铁路客运站大多属于综合型铁路客运枢纽的现状,重点分析综合型铁路客运枢纽的设施功能和空间层次,并围绕枢纽周边土地开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道路网络、换乘功能四个方面,提出综合型铁路客运枢纽周边交通设施布局要点。  相似文献   

18.
ʯ��ׯһ̫ԭ����ר�ߵľ��������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太客运专线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的骨架之一,亦是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石太客运通道旅客进行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通道的实际情况,引入了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效用函数,对传统的Logit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石太客运通道中客运专线和高速公路的竞争模型,对通道两种最主要交通方式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行分析。最后,以高速公路旅行速度和票价为主要扰动变量,分析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变化,对石太客运专线竞争能力的影响。结论对提高石太客运专线运营管理水平,合理制定运输组织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低客流传统公交线路运营效率低的问题,考虑低客流公交线路客流时空特性,提出了采用传统公交与需求响应公交(demand response transit, DRT)相结合的组合运营模式:全时段传统公交模式(M1)、分时段传统公交+DRT模式(M2)全时段DRT模式(M3)的优化思路。分析了不同运营模式的要素,考虑乘客空间、时间特征,构建基于三维时空聚类的站点规划模型;考虑车辆行驶成本、乘客时间成本,以总班次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了带有时间窗的灵活型DRT线路与调度规划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北京市某公交线路进行仿真实证,仿真结果表明:M2相比M1、M3分别降低了9.0%、23.0%的运营成本。研究可针对低客流公共交通服务的运营方案制定与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胡晶  黄珂  王昊 《城市交通》2015,(5):36-42
伴随高铁时代的来临和城市快速扩张,铁路客运枢纽地区与城市功能的一体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节点-场所模型进行扩展,描述交通流重构、场所功能重组,以及三类地区的发展趋势.应用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新建铁路客运枢纽与既有铁路客运枢纽、既有城市中心之间的关系,探讨铁路客运枢纽和城市中心实现节点与场所平衡的路径.提出通过客流培育与长途功能疏解提升既有铁路客运枢纽的场所功能,通过耦合与直达提升既有城市中心的节点功能,同时完善新建铁路客运枢纽的节点与场所功能,从而实现铁路客运枢纽和城市中心的节点-场所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