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山地组团型城市重庆城市轨道站点与周边地区一体化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面向一体化规划的关键控制要素和控制策略.强化"空间范围、功能协调、用地配置、开发强度、交通设施"等5方面规划管控抓手,为推动轨道站点周边地区高质量开发提供规划支撑.以组团级轨道金山寺站为例,提出针对性的规划控制优化策略,为轨道站点周边地区一体化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城市生命线工程、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重要工作方向,从平台架构、数据标准、数据管理、平台构建等角度提出了市政交通设施工程CIM数字底板的构建方法与实现手段,为市政交通领域的BIM技术标准编制、成果应用,以及CIM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板。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国外交通设施管理研究的现状和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市政多设施综合优化管理的概念模型和总体框架,并对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给出了多设施综合优化管理的模型和软计算流程。最后,针对市政设施管理部门的需求和各种单一管理系统应用现状,提出从GIS软件系统、网络级层面和项目级层面等三个方面将现有单一设施管理系统集成、改造为资产管理系统,以实现市政设施的全面管理和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4.
<正>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对外发布368个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涉及水利设施、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到5 130.78亿元。368个项目中,已纳入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并对外公布的项目71个,总投资规模752.58亿元。其中,水利7个,包括富民拖担水库、蒙自玉屏水库工程项目等,总投资11.61亿元;交通设施9个,包括功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鄂尔多斯市东胜铁西二期开发片区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实例,从路网布局、道路竖向、静态交通等方面论述了城市新区市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应注意的要素,可供道路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敏  高超  董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8):39-41,48
轨道交通线路基本上以城市道路路网为依托,轨道站点主要沿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围和路段布置,为满足居民生活和城市交通保障需求,轨道交通建设会带来城市道路及市政管线多次迁建,因此,有必要科学统筹城市道路复建设计,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总结分析道路复建设计主要控制环节和设计原则,对轨道交通与道路复建设计提供一定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城市重大市政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市政设施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也是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结合超大城市中城市重大市政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经验,梳理城市道路及其设施、地下管线、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应急消防设施等5类城市重大市政设施的分类,构建以管理部件、管理事件和传感器为核心的城市重大市政设施信息编码体系,保障城市重大市政设施感知数据采集的规范化,推动城市重大市政设施的“一网统管”。  相似文献   

8.
乡村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安全隐患突出,县乡道交通事故频发,成为美丽乡村大规模建设的短板。从乡村交通需求特性出发,结合乡村交通设施现状,剖析乡村交通安全事故的根源。针对村庄交通对外衔接、路段交叉口设计及交通设施设置进行研究,提出通过设置辅路、渐变段,交叉口渠化及交叉口旋扭法等改造手段,并结合实例提出不用路段的交通设施优化措施。乡村交通应在“通达”的同时,加强交通设计及设施配套,补齐乡村交通安全短板,助力美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传统交通规划理念更多地注重机动车的出行需求,对慢行系统考虑不足。为此,提出按照低碳、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构建"绿色、低碳、集约、智能"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并初步构建绿色交通指标体系。现以新航城榆垡安置房组团交通市政配套项目为例,研究道路网系统优化、交通组织设计、慢行系统、公交设施布局、停车系统布局等内容。这是对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在具体项目中实施的可行性的一次探索,并对交通设施设置的标准进行了规范,可为新航城其它开发区域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市政道路、桥梁、管网、综合管廊、河道、文物保护等市政设施建设存在大量相互干扰、制约的问题,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市政设施建设时序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因两者建设时序差异可能出现的典型问题,提出了相应协同应对措施,并以福州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实例证明,在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阶段及时发现并协同其与市政设施的建设时序问题,可有效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投资大、施工周期长、影响面广的综合项目。由于线路一般设在人流密集的城市建成区,且沿街道路埋地(地铁)或架空(轻轨)铺设,因此在建设期间对城市的交通、环境及市政管道的影响较大。由于地铁车站、区间等工点的覆土通常为2~6 m,占地面积大,一般采用明挖施工,这对同处于浅层地下空间的重力流污水管道的影响很大。该文通过分析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对污水管网系统迁改建设、运行等方面的影响,结合部分典型设计案例,提出优化建议及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度的加快,城市建设的成熟度越来越高,市政排水管网、公用管线、轨交地铁等市政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凸显地下空间的稀缺性和排水规划先行的重要性。以浦东新区周邓公路污水收集干管完善工程为背景,根据项目特点及复杂边界条件,在分析和梳理地下管线、地上建构筑物、桥梁结构及交通压力等制约因素基础上,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提供了一种在狭窄地下空间施工污水管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设计的重要性、难点、原则和设计思路,使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等出地面建筑更好地和城市环境相融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虽有诸多优点,但其可达性差。而自行车交通灵活、可达性强,两者如果能有效地衔接则非常符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发展战略。基于多式联运理念,提出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自行车交通(B icycle Traffic)模式(简称U&B模式),引入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发展中国特色U&B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相关策略改善其劣势和威胁因素。对于促进我国自行车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无缝衔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交通网络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过程,轨道交通网络亦是如此。近年来,有关复杂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来划分网络类型,如随机网络、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然而,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网络,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的特殊性,加入交通网络的需求和运行状况的考虑会更加符合实际。以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为对象,研究其从1993年第一条线路通车至2008年的网络发展变化。从拓扑、需求(各站点客流)和运行(各站点间运行时间)三方面分别选取指标描述轨道交通网络特征:用节点度、回路程度(circuitness)和树状程度(treeness)来表征网络拓扑结构性质;用邻近性(closeness)表征网络需求和运营性质,并分析这些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心城区主干路一般建成时间较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市政交通、管线已不能满足沿线用户的需求;路面出现不同程度损坏,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沿线各类城市市政设施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和城市周边形象,制约了城市形象的提升和进一步发展.针对中心城区主干路改造的设计要点,从道路功能定位、纵断面控制、路面材料、轨道交通协调与管理、现有乔木的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毛红华  符晖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360-364,29,30
在城市轨道交通(轻轨)地面车站,主要是高架车站的结构设计中,分析研究其荷载类型、荷载工况对车站结构计算的安全可靠性意义重大。其中还有有效控制沉降问题。该文分析荷载类型、荷载工况,建立计算模型提出看法,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本位的慢行交通在市政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行交通作为绿色交通的一部分对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市政建设过程中应该予以高度重视。该文通过分析慢行交通在规划、设计及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几点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采用人本位的理念、合理配置道路资源、改善道路辨识条件、完善过街设施的时空布局,以及提高慢行环境的安全舒适度等具体的措施,用以完善慢行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下方带状地下空间是轨道交通、地下道路、综合管廊及地下物流等市政设施的主要敷设载体。为了提高此类带状地下空间的高效、集约化利用,以国内某新区的开发建设为例,将地下道路、综合管廊、地下物流等设施进行集约化共建方案研究,并通过对共构体的横断面、平面接口、纵断面及关键节点进行详细设计,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地下市政设施的共建技术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