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于中小跨径梁式桥,墩高较大且墩柱数量较多,施工过程中墩柱偏位现象时有发生.围绕墩柱初始偏位,归纳墩柱偏位出现类型,分析其内力分布特征,并以某墩柱偏位超限高墩连续梁桥为例,建立全桥杆系结构与墩柱实体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墩柱偏位超限对主梁、墩柱的内力、变形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理论上,墩位偏位后将产生附加的弯矩、剪...  相似文献   

2.
由于不平衡土压力过大、地质情况复杂特别是软土、淤泥等软弱土质覆盖较厚等原因,桥梁桩基和墩柱偏位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为保证结构安全和工期,桩基和墩柱偏位后的纠偏处置非常重要。以珠海市金湾大道高架桥右幅19#、20#墩柱纠偏处理为例,对其墩柱偏位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应力释放及强制恢复等方法对偏位桥墩实施纠偏,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某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由于弃土土压力的作用,墩顶发生了84 cm偏位,墩身产生众多环向裂缝,严重影响桥梁安全。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制定桥墩纠偏和加固方案,先顶升偏位桥墩上的主梁,使梁与支座分离,然后在桥墩顶部施加水平推力将墩柱复位,更换支座,最后对桥墩进行外包混凝土加固。  相似文献   

4.
以某桥梁因渣土堆积造成桥墩偏位超限为例,对桥墩偏位超限所在桥跨结构进行外观检测、实体检测和安全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左幅50#墩~52#墩、右幅49#墩~51#墩,桩基及墩身损伤严重,承载能力不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须加固处治。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庆市石忠高速公路李家湾大桥发生桥墩严重倾斜偏位而急需抢险复位的现状,研究分析已有各种顶推纠偏复位技术,采用数控同步顶升设备、多点顶推方法进行桥梁墩柱纠偏复位。该桥墩柱顶推纠偏复位的总体设计、构造措施及实施工艺对同类工程抢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桥墩结构的运营状态直接影响桥梁整体结构的稳定与安全。文中结合安徽南陵县马元交通桥部分桥墩出现的倾斜和偏位现象,提出针对桥墩倾斜偏位的桥梁结构安全分析评估方法,通过有限元模型模拟现场环境,计算不同工况下桥墩位移及内力,分析桥墩结构受损原因,评估桥墩倾斜偏位对桥墩与桩基结构安全的影响;基于桥墩倾斜偏位原因对桥墩受损后的剩余承载能力进行分析,研究桥墩倾斜偏位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国道318线竹巴笼金沙江大桥为川藏线进藏"咽喉", 2018年11月14日凌晨受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第二次泄洪影响,造成第2~8孔桥梁上部结构被冲走,第1孔梁体横向偏位,桥墩盖梁、系梁、墩柱和桥台锥坡局部受损严重。通过计算分析,找出受损原因和最不利工况,得到T梁落梁后桥墩的承载力和最大裂缝宽度,为桥梁抢通和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新保  陈老伍  余果 《公路》2022,(6):169-173
为探究成桥运营节段最优顶推力的求解方法,基于线性规划理论,构建了考虑徐变效应的优化数学模型,联合Matlab中fminimax函数工具箱和ANSYS进行了联合迭代优化求解。计算结果表明:线性规划理论可有效解决最优顶推力计算的问题。顶推力优化后,桥墩最大偏位有显著降低,墩柱拉应力均控制在0 MPa,主梁跨中最大下挠亦有大幅下降。通过控制合龙顶推力大小,可实现对运营期桥梁墩柱偏位、应力及主梁线形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以某双柱式桥墩维修加固为工程背景,通过对桥梁病害及成因进行检测和分析,得出了桥下大方量填土是导致墩柱水平环向裂缝、不均匀偏位和盖梁扭转破坏的根本原因。基于该桥下部结构病害严重且其承载能力不足,对维修加固方案进行了比选和探讨,最终采用了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维修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地震高烈度地区桥梁下部结构设计时,经常会遇到桥墩较高时需要设置系梁的情况,来防止墩柱发生横向动力失稳,减小地震作用下的桥梁破坏.从大量的震害中发现未设系梁的桥墩比设置系梁的桥墩横向破坏显著.以毛林特大桥引桥下部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E2地震作用下墩柱的横向变形和关键截面的内力,研究表明桥墩较高时系梁设置对桥墩横向抗震性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欧阳平  崔振山  刘文强  叶莉 《公路》2022,(5):164-170
以山区某互通匝道桥为工程背景,研究存在固结墩的弯曲桥梁在山体滑坡作用下的病害问题,确定山体滑坡对桥梁破坏的机理,并提出有效的加固方案。结果表明,第三联桥梁结构绕5号桥墩发生了逆时针转动;3号、4号、6号桥墩的内侧墩柱顶部的横向位移更大,6号桥墩顶部横向位移为曲线内侧方向,3号、4号桥墩顶部横向位移为曲线外侧方向。结合现场检测及计算结果,对原墩柱施加强制位移量,反算边坡失稳后传递到各个墩柱上的推力大小和方向,将各个墩柱所受的推力进行矢量叠加,确定边坡失稳所产生的推力大小及方向,计算结果与实际破坏力基本一致。滑坡体上的桥梁结构破坏,一方面是由于连续降雨致使土体松动,不足抵抗下滑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新建桥梁时滑坡体稳定性较差,设置的抗滑桩不能有效地抑制滑坡体滑动。  相似文献   

12.
桥梁高墩水平偏位是在车辆荷载、温度变化等反复作用下逐渐偏离原来位置而累积形成的,墩顶水平位移对桥梁的结构性能和安全运营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桥梁高墩水平位移及其限位控制,列出了现状的研究成果,针对桥梁高墩水平位移研究,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相关规范,并对现阶段计算墩顶水平位移、高桥墩的几何非线性等列出一些学者的研究。在桥梁限位控制方面,列举国内外一些学者对限位装置的研究。从对桥墩偏位的危害和纠偏上及研究桥墩偏位的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限位控制的方案等方面进行现状研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桥梁施工或运营管理过程中,桥墩垂直度均是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在阐述墩柱传统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出了基于向量法的墩柱垂直度快速测量方法,并结合实际墩柱测量结果,得出该方法与传统方法测量结果一致,且测量精确度较高,对于桥梁墩柱或类似高耸建筑的垂直度测量,均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某山区高速公路高墩大纵坡桥梁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调查纵向倾斜桥梁墩柱在车辆冲击、紧急制动、侧向土压力等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一系列病害,对主要病害进行了分类汇总,并深入分析病害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纵向倾斜桥梁墩柱的偏位成因进行了归纳、分析,进一步针对性地提出纵向倾斜高大墩柱纠偏处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带倾角的高大墩柱发生偏移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不当和后期不利荷载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桥梁的施工项目越来越多。其中桥墩和盖梁的施工是桥梁施工中的重要内容,探讨桥梁墩柱加宽与盖梁施工技术,能够促进墩柱与盖梁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从施工的计划构思、墩柱施工、盖梁施工、施工最后的效果等方面,探讨了施工的技巧,为桥梁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跨线桥梁及机动车辆的增加,因车撞而桥毁的事故越来越多。然而,相比桥梁抗震等方面的研究,桥梁车撞研究则开展较少,甚至至今仍然没有全面的规范可依。为此,该文采用非线性接触-碰撞有限元技术,较为真实地模拟车辆碰撞桥墩的过程,研究车撞下桥墩非线性损伤及加固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外包钢管能够有效地提高墩柱的抗撞性能,显著降低车撞下墩柱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基环境下桥梁墩柱在不均匀受力下易发生侧位偏移,墩柱恢复过程受到土体状态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纠偏施工过程复杂,因此,施工中各项指标的监控尤为重要。以浙江某软土地基连续弯梁桥的墩柱纠偏施工过程为例,对整个过程中墩柱的顶底位移及垂直度等进行了施工监控。结果表明,双柱式桥墩墩柱顶底部共同顶推的纠偏效果相对明显,但需周密布置整个纠偏施工方案,并对整个纠偏过程进行安全性监控。  相似文献   

18.
桥梁墩柱的环向裂缝是比较常见的桥梁病害,结合某工程实际出现的类似问题,深入工地现场实地勘测,对裂缝的特征进行调查比对分析研究,借助有限元软件对该桥墩柱环向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模拟分析,进一步提出桥墩环向裂缝加固方案,为类似桥梁墩柱环向裂缝工程病害问题的防治和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无帽梁双柱式桥墩广泛应用于山区公路桥梁和高速公路互通区匝道桥,由于帽梁的取消,需设置横系梁保持墩柱共同受力。文章从横系梁设置位置、桥墩与横系梁刚度比、支座与桥墩刚度比和桥梁抗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耐震时程法对于预应力钢管混凝土自复位桥墩桥梁地震响应捕捉的可行性,拓展其在结构领域的研究范围,进行了此方法在配有无黏结预应力桥墩桥梁的地震适用性分析。以一座采用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桥墩的典型四跨连续梁为研究对象,在OpneSees软件中建立其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通过与增量动力分析(IDA)结果对比的方法,验证了ETM预测自复位桥梁地震响应的可行性;在可行性验证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耐震时程法分析了桥墩中引入预应力对自复位桥梁体系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耐震时程法可用于进行预应力自复位桥墩桥梁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其能较好地预测出自复位桥梁结构的预应力大小和残余位移等地震响应。墩柱中的预应力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与支座形式和地震动强度有关,对于上部结构,预应力能够减小主梁位移,但会增大固定支座的剪力;对于下部结构,顶部为滑动支座的墩柱受预应力影响较小,而顶部为固定支座的墩柱会因施加预应力而显著增大地震内力。因此,在进行此类桥梁抗震设计时,需综合考虑结构体系布置和桥址处地震基本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