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速公路隧道群行车特性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立隧道群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研究分析,得出隧道群段车辆的运行规律,并根据其行车特性分析了隧道群段的安全性.分析结论可用以指导交通工程设施、监控设施的布设,可为建立安全运营管理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隧道群是高速公路的瓶颈路段,其交通运行环境复杂,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安全运营管理水平和完善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分别从安全设施规模配置、交通事故分布规律、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限速、智能联动控制等几个方面对隧道群路段安全设施的设置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找出了隧道群路段安全设施设置过程前后应该注意的事项,使得安全设施的设置更加符合交通工程学和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保证了隧道群路段安全设施设置的合理性,为解决特殊结构道路路段交通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作为国家的运输命脉,这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高速公路向偏远地区的延伸,特长隧道、隧道群的不断出现,对供电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隧道群不但施工建设难度大,而且后期运营能耗也较大,养护成本高。我国传统的隧道供配电方案虽能够满足供电需求,但存在电缆用量大、系统无功损耗多、运营期易耗电等弱点。本文研究一种智能化的长距离供配电技术,实现供配电系统的整体优化,最终达到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隧道群施工监测多元化的特点,为提高隧道群施工监测的信息化,文章提出了基于GIS的隧道群施工综合监测系统。从系统的体系架构、系统的功能、网络拓扑进行了阐述。该系统集信息实时采集、应用、管理、发布和共享等功能于一体,已在张石二期隧道群施工监测过程中得到了应用,为隧道群的安全施工和实时信息采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托陕西省某高速公路所开展的长隧道交通安全事故特性研究,分析得出了我国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和形态,对隧道群交通事故的致因进行了分析,重点就事故致因之一的隧道环境进行研究,针对隧道群路段标志标线运营安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交通标志标线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丁丽娟  邵俊涛 《隧道建设》2000,20(B05):84-91
蕉溪岭隧道群运营通风采用了自动控制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自控设备组成、自控技术的运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山区公路隧道通车里程的逐年增加,特长公路隧道路监控技术在隧道运营管理、交通环境检测、交通信息发布、交通诱导、异常突发事件检测以及紧急救援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预防和减小交通事故发生、实现隧道远程智能管理的技术手段。本文重点介绍隧道群监控技术在三明永宁高速公路隧道群中的应用案例,通过对隧道群管理模式、监控技术方案的控讨,旨在与同行就公路隧道群监控技术进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大公路隧道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高速公路隧道群的营运管理对先进监控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介绍了模糊控制技术在“雷崇”高速公路隧道群中的应用。文章首先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简述其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隧道群监控系统的监控方案,并就工业以太网及模糊控制技术在我国高速公路隧道群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定性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群营运管理现状,提出了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规范化管理制度来改善隧道群通行环境质量的思路和实施原则。并立足于实践,介绍了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南段以创建"绿色、环保"隧道为主题的环境质量体系建设实施,研究探讨了提高隧道群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改善隧道交通运行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典型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运行状况,从时间因素、交通动态因素、道路条件和隧道群环境因素等方面选取输入变量,以运行速度为输出变量,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隧道群速度预测模型;然后,通过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各个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的影响程度,并对各个输入变量的灵敏度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针对隧道群交通流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与速度密切相关的信息来模拟,克服了传统算法难以建模的缺陷,适合交通流限速控制的在线建模。该方法切实可行、准确度较高,可为制定高速公路隧道群速度限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21,66(7):184-190
超长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安全保障研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总结归纳了在连续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事故特征中,驾驶人及车辆、车速、道路条件、气候、光照几个影响因素的特点。根据事故安全影响因素和驾驶模拟实验的结论,提取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级,采用模糊评价方法,选择设计指标安全条件、驾驶仿真实验驾驶表现、主观危险判断等3个指标建立超长下坡和隧道群路段的安全评价体系。同时,分别从几何线形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和运营管理的角度,对长下坡和隧道群路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对公路超长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交通安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石怀(石门-怀化)线隧道群严重渗漏水的整治施工情况,阐述了运营隧道渗漏水整治的施工技术,重点介绍了对运营隧道渗漏水进行注浆加固、堵排结合的处理方法。处治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较强的技术可行性和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和我国节能减排战略背景下,照明节能是当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全天运行,是公路隧道最大的能耗系统之一,随着我国公路隧道数量不断增加、长大公路隧道及隧道群不断出现,公路隧道节能与安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首先分析目前我国公路隧道运营照明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公路隧道照明节能的15项重要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可实现公路隧道照明综合节能20%以上的总体目标,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对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技术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已由平原微丘区向山岭重丘区推进,2007年9月建成通车的西汉高速公路就是山区公路的典型代表,该路户县至洋县山区段全长163km,横跨秦岭山脉,气候多变,地形多样,有隧道(单幅)150余座,单洞长度130km,其中特长隧道12座,长隧道16座,中短隧道122座,桥隧比例占该路段长度的66%。建成的隧道机电系统结构复杂,设备数量庞大,作为安全运营管理的有效手段,隧道机电系统的管理、使用及维护更显重要。结合5年多对西汉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的管护工作,本文在归纳总结、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隧道机电系统在通风、监控及供配电等方面的易发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改进的有效的措施并付诸实施,使隧道机电系统运行能够达到科学、安全、节能环保的要求,希望对其他长大隧道及隧道群的安全运营管理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群通风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彦民  曹振 《公路》2005,(4):186-191
高等级公路上的特长隧道,由于车辆密度大。在隧道运行时排出废气多,影响隧道中空气质量。如不采用良好的通风设备,以新鲜空气置换隧道内的污染空气,将会影响司乘人员健康,同时汽车行驶在隧道内会散发出烟雾,掀起粉尘。降低隧道内能见度,不利于行车安全。尤其是在隧道内因交通事故而塞车时,甚至发生火灾的特殊情况下,通风就显得越发重要。而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式的确定是通风设计中的关键,它依赖于诸如交通量、气流速度、废气标准等复杂因素。GZ40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群单洞长34079m,本文结合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群的工程实际情况,对运营通风进行了技术设计,并对特长公路隧道通风设计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公路隧道分类及公路隧道群概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在公路隧道工程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针对我国公路隧道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新的公路隧道分类标准,明确了公路隧道群的概念。研究结论对于确定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模、创新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模式、完善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方式、提升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群运营管理较为复杂,在发生事故时必须考虑各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互通式立交—路段—隧道群协调交通控制策略,即将高速公路划分为不同交通控制区段和交通控制单元,在发生灾害事故时,遵循“先内后邻”、“由远及近”的原则实施联动控制.以增从高速公路为例,列举凤凰山特长隧道火灾工况下的应急管理预案对上述理论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随着青藏寒区隧道建设的快速发展,寒区隧道及隧道群的安全运营问题逐步显现.隧道安全运营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道路、车辆、管理及人为因素.文中根据青藏寒区隧道的特点,分析各因素的影响机理,提出设计阶段在主体结构、管养和交通安全设施、隧道机电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及运营阶段在日常运营管理、应急状态下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兴奋点设计在高速公路隧道群景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汕梅高速公路隧道群的景观设计,简要阐述了兴奋点设计的由来和过程,以及在隧道群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期对我国的公路隧道群景观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模拟分析了不同间距、不同风速条件下两隧道间污染物分布情况,揭示了洞口之间污染气体扩散机理,提出了纵向间距50~100m两座相邻隧道污染物窜流百分比35%~65%结论,当洞外横风小于1.0~1.5m/s时,污染物窜流会导致后一隧道洞内污染物浓度超过设计允许浓度;提出了粤北山区复线高速公路间距50~100m隧道群的射流风机一体化设计方法和风速联动控制方法,为公路隧道群相邻隧道通风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建设和运营控制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