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公路往往采用隧道穿越.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坍塌、冒顶、涌水等多种地质灾害,严重影响隧道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隧道地质灾害超前预报已经成为当前地球物理工作者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对目前常用的工程地质调查、水平钻探、高频地质雷达和TSP探测等方法和技术进行探讨与思索,并结合在巫奉高速公路岳家岭隧道进...  相似文献   

2.
鉴于公路隧道涌水突泥地质灾害具有危害大、治理难的特点,以贵州省三穗至黎平高速公路盘岭隧道为背景,阐述了隧道右洞第一次、第二次涌水突泥过程和治理措施及效果,2次分别采用超前管棚注浆、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围岩,治理效果前者欠佳、后者显著。  相似文献   

3.
吕燕  邓林 《路基工程》2010,(6):90-92
隧道作为地下建筑物,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穿越不同水文地质体。涌水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同时也是其它很多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之一,如突水、突泥、翻浆冒泥等等,对隧道工程的涌水量预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雅安至泸沽高速公路大相岭泥巴山隧道为研究对象,以地质及水文地质分析原理为基础,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对隧道涌水特征和涌水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隧道整体涌水量为41 366 m3/d,在主要断层处最大涌水量可达3 100 m3/d,在断层段施工,要提前采取措施严加防范,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4.
隧道涌水是常见的隧道地质灾害之一,不但影响隧道施工安全与进度,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处理方式的结果也会对隧道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介绍了隧道涌水产生的原因及病害机理,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隧道涌水病害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涌水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由此引起隧道被淹、围岩失稳,塌方等事故,给隧道安全施工带来较大威胁。查明涌水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提出有效防治措施的基础。大华山隧道在施工期间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涌水现象,通过对隧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涌水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大华山隧道涌水原因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处置措施,确保了隧道安全穿越涌水地段。  相似文献   

6.
各种不良地质条件中,断层带涌水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尤其是在高压涌水下的隧道开挖,施工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粤东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掌子面超前地质钻孔探得高压涌水,涌水量3.36万m3/d,最大水压4.8MPa。为确保高压富水断层带隧道的施工安全,通过分析对比三种设计方案,选择出最优方案。采用全断面前进式帷幕预注浆方案,成功穿越该断层。现场开挖结果表明:浆液填充充分饱满,对围岩起到固结、锁嵌的效果,使其整体性及强度得到加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隧道涌水现象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麻武高速公路大别山隧道涌水为例,从地质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探讨了产生涌水的原因,提出涌水的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大别山隧道后续施工和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渝合高速公路尖山子隧道的岩溶及涌水情况与地质条件,以及尖山子隧道岩溶及涌水段的处治.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对隧道突泥涌水风险的有效管控,减少因这种灾害带来的损失,采用AHP-理想点法建立了隧道突泥涌水风险等级的评价模型,分析了雅叶高速公路折多山隧道发生突泥涌水风险的等级.首先,通过分析影响隧道突泥涌水的各种因素,将不良地质、地层岩性、水力条件和人为因素作为一级指标,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隧道突泥涌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  相似文献   

10.
岩溶隧道涌水涌砂及地表塌陷灾害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溶隧道涌水涌砂及地表塌陷 ,是山区铁路、公路常见的地质灾害 ,对工程的危害极大。结合贵州水柏铁路何家寨隧道岩溶涌水涌砂及地表塌陷灾害整治实践 ,就有关隧道设计技术问题进行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15,(5)
在隧道施工中,岩溶地段很容易发生突水、涌水等地质灾害,为避免人员及财产损失,需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红外探水技术凭借其方便快捷、准确性高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介绍了红外探水技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对探测曲线结果的识别,并采用HY—303防爆红外探测仪对大坪山隧道进行了岩溶预测预报。结果表明,红外探水仪能够准确预测掌子面前方是否有隐伏含水构造体的存在,值得在隧道岩溶预报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穿越长距离、大埋深、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工程在开挖过程中易发生涌水、突泥和塌方等地质灾害问题,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有序进行,采用一种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高效直观的探地雷达GPR及其正演模拟技术对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进行超前预报。为提高对探地雷达探测不良地质体图像特征的解译,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充水、充泥和充气溶洞模型,充水和充泥的软弱夹层模型,裂隙破碎带及断层模型下的GPR电磁波响应特征,并建立超前地质预报GPR正演模拟特征图库,为实际雷达探测图像解译提供理论基础。以常德市炉慈高速公路维新镇2号隧道和郴州市良回镇花岭公路隧道探测为例,结合后期开挖结果,验证了该技术可准确预测掌子面前方溶洞、富水、软弱夹层发育、裂隙和断层等不良地质体。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清平隧道进口的施工安全和进度,应用TSP超前预报仪对清平隧道左右两洞前方110m范围内地质条件及异常进行了预测,再根据地质探测探测数据图像,进一步结合地勘资料及掌子面围岩地质揭示情况进行解译,研究结果表明,渝广高速公路清平隧道进口处岩体质量较差,存在多处节理构造带,带内含地下水,施工中存在涌水、掉块和塌方等安全隐患,施工中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富水地层中开挖隧道出现涌水事故后,若继续盲目施工易引发隧道坍塌,此时应停止开挖,探明涌水段周围地质条件与岩体变形。以大奎隧道右线出口处涌水事故为背景,从地质雷达和变形监测2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地质雷达探测结果显示隧道底板左下方2.5 m处存在承压水层,且隧道衬砌背后存在巨大暗道。变形监测表明多个里程断面岩体变形超过50 mm,高于规范要求的安全界限。基于探测结果,提出了混凝土回填、超前注浆止水及架立钢支撑支护的处理方案,涌水段围岩变形最终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5.
日前,湖北三峡翻坝高速公路最长隧道——鸡公岭隧道提前实现双幅顺利贯通。鸡公岭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右幅长4540m,左幅长4505m;隧道底部设计标高约306m到249m,最大埋深约338.5m,属深埋特长隧道。隧道穿过处地下水丰富,岩溶十分发育,施工中极易发生突水、突泥、塌方等地质灾害,安全风险极高,对全线能否如期通车具有控制作用,是三峡翻坝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结合工程施工需要,项目组成立了风险评估小组,对鸡公岭隧道施工进行跟踪风险评诂与控制,提出了施工许可机制,详细研究了鸡公岭隧道区岩溶发育规律,并利用自主研发的超前地质预报设备准确预报了多处突涌水情况,为隧道安全施工提  相似文献   

16.
岩溶区隧道施工过程中易发生涌水突泥等灾害事故,为保证岩溶区隧道的施工安全,降低施工灾害发生的概率,施工前有必要对隧道进行超前预报。依托湖北省保宜高速公路尚家湾隧道,通过地质分析研究了尚家湾隧道的岩溶发育特征,利用 TSP超前预报系统和地质雷达等物探手段对尚家湾隧道的地质缺陷体进行了探测,并结合短距离钻探进行对比分析,探测结果与现场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综合采用 TSP 超前预报系统和地质雷达可较为精确预报岩溶区隧道的不良地质,其预报手段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7.
毛坝1号隧道由于地处复杂的构造带上,断层破碎带多,隧道出口端发生的长大涌水段属不可预见的地质灾害,对一般涌水段采取超前和径向小导管注浆处理,涌水塌方段采取A进式锚杆和超前导管注浆通过;施工实践证明本隧道涌水设计和施工处理方案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隧道施工中涌水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而且时常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在施工中一旦发生较大规模的涌水,施工会严重受阻,影响工期。本文结合安远公路隧道工程实际,提出了环向注浆技术处理涌水的方法,并有显著的效果,有效抑制地下水位的下降,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金门隧道是G78汕昆高速公路龙怀段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是广东省目前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下穿滑水山自然保护区。该隧址区水文地质复杂、富水、岩溶发育。在施工过程中,揭露多处溶洞、数次遭遇岩溶大量涌水,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在涌水处治过程中,探查涌水源及涌水特性,采取"超前帷幕注浆""径向后注浆""抗水压衬砌"等多种处治措施。工程实践表明,项目所采用的岩溶涌水处治技术切实有效,对粤北山区富水岩溶涌水条件下的隧道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阳隧道为福建省公路工程第二长隧道,是泉(州)三(明)高速公路头号重点控制性工程。该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洞身受多条断裂带影响,含水量丰富,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较大涌水及塌方。本文对隧道涌水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涌水的处理过程,为今后地下工程的涌水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