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沥青碎石基层在老路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蔡声珮 《公路》2003,(12):115-117
在老路路面补强工程中,采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并通过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设计指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得出相应的控制指标,并结合实体工程,提出沥青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2.
陈光  刘翠  于仲慧 《公路》2023,(4):364-369
为了对水稳填充大粒径碎石基层材料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了解其抗裂机理,从细观角度上解释水稳填充大粒径碎石材料能够有效减小基层收缩应力,利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构建了水稳填充大粒径碎石材料模拟试件,嵌入内聚力模型,进行干燥收缩模拟试验与抗压模拟试验,从系统总能量与材料破坏状态两个角度分析水稳填充大粒径碎石材料的抗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稳填充大粒径碎石材料在减少收缩开裂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模拟试验的结果为水稳填充大粒径碎石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施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验证了水稳填充大粒径碎石材料能够有效减少材料的收缩开裂。  相似文献   

3.
大粒径碎石沥青稳定排水基层混合料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大粒径碎石沥青稳定排水基层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排水性大粒径碎石沥青稳定基层级配,通过析漏试验、飞散试验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初沥青用量,并通过水稳定性试验、高温性能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4.
大粒径透水沥青碎石基层(简称LSPM)是近年来在高速公路上应用的一种新型柔性基层,从设计理念、级配组成、施工工艺均有别于其他沥青材料。文章根据威乌高速公路大粒径透水沥青碎石柔性基层施工过程,介绍该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5.
结合旧水泥路面改建实体工程,对大粒径级配碎石在旧水泥路面上代替半刚性基层的应用技术包括路面结构设计、材料组成设计和力学性能以及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径级配碎石基层应用于旧水泥路面改建中,可以有效防止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为检验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技术可行性,通过室内振动成型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并以河南省淮息(淮滨—息县)和淮固(淮滨—固始)高速公路为例,研究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和工程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成型法进行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能提高最大干密度和抗压强度;应用重型压路机和全厚式摊铺机能保证现场压实度;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能减少脱层和水损坏风险,缩短工期并降低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限元分析设计软件BISAR分析了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材料作为基层材料时,面层与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M)基层层间剪应力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说明用BISAR对路面结构进行仿真模拟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高骨料堆积密度可以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并减少路面基层收缩裂缝产生。文章将水泥稳定碎石骨料堆积形态视为球状颗粒堆积模型,在Stovall等人推导的堆积密度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骨料堆积密度计算方法,并通过试验拟合了公式中的待定参数。试验表明用该公式可计算不同粒径分布的水泥稳定碎石的堆积密度,并可计算得到堆积密度最大的粒径分布。  相似文献   

9.
提出4种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路面结构,选用2种沥青,用大马歇尔法进行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用GTM设计法确定最佳油石比,并结合试验路工程,研究了沥青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4种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路面结构,选用2种沥青,用大马歇尔法进行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用GTM设计法确定最佳油石比,并结合试验路工程,研究了沥青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属半刚性基层,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基层类型。结合重庆市开县郭家至正坝公路路面整治工程,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裂缝形式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开裂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从施工控制角度提出了预防和处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破坏的几点措施。通过该工程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在实际工程中是切实可行而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很多城市的水泥砼路面已经到了服务寿命,为了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完善路面"白改黑"改建工程的理论水平,改进路面"白改黑"改建工程的施工工艺,文中结合某市政道路改建工程,以路面弯沉、路面平整度为主要评价指标,探讨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稳定基层在"白改黑"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一种半刚性材料,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整体性等特点,同时工程早教低低,因此在公路施工中广泛应用。结合具体的二级公路施工实例,探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誉  岳学军  汪世川 《公路》2007,(1):165-167
本研究的目的是选定合理的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级配,并研究其力学性能和疲劳规律。首先,通过与国外沥青稳定基层常用级配及国内相关级配的比较,以及大量的马歇尔试验和强度试验,初选出沥青稳定碎石1号(公称粒径26.5 mm)和沥青稳定碎石2号(公称粒径31.5 mm)两种级配类型;然后,在M TS810材料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应力控制的疲劳试验,研究其抗疲劳性能。试验表明,这两种级配的沥青稳定基层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优良,能够用于修筑高等级公路的沥青稳定基层。  相似文献   

1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是当前施工中不易克服的问题,也是造成路面损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产生的机理,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降低水泥用量、控制细集料含量、适时掌握切缝时间以及采用大厚体积水泥稳定碎石和设置柔性基层等方法,降低或延缓基层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干线公路沥青路面普遍采用二或三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约34~54cm)加铺二至三层沥青面层(约10~18cm)的结构形式。但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可以说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的"癌症"。薄层沥青面层(10cm左右),通常情况下在使用2~3年后出现反射裂缝; 5~8年后,裂缝、唧浆等病害迅速发展,导致结构性损坏,使用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就需进行结构性大修。结合滁州大道工程实践,采用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关键技术,大幅提高干线公路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养生是防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开裂和保证其使用性能的重要施工工序。为了对水泥稳定碎石养生提供选择依据,选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节水保湿养生膜、补水养生(麻袋)及密封养生(聚乙烯薄膜)三种养生方式开展室内试验研究和道路工程的验证。结果表明:麻袋养生需水量大、保温性能和抗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最差,聚乙烯薄膜养生次之,节水保湿养生膜最优。  相似文献   

18.
结合广东省惠东县海滨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工程,根据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基层和水泥级配碎石基层的配合比分析,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基层施工配合比,并进行基层施工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19.
ATB40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实体工程,对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40)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代替半刚性基层的应用技术,包括路面结构设计、ATB40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以及施工技术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TB40应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中,可以有效防止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并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通常水泥稳定碎石每层的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本文以京石高速改扩建工程为例,介绍厚度(28 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一次性摊铺碾压成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通过施工实践,总结出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碾压成型施工工艺,为以后超厚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