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全尾膏体触变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尾矿膏体流动过程中的触变行为,将其划分为剪切破坏及静置恢复两个过程,提出以触变量Δτ、触变时间te,结构破坏系数λ,以及结构恢复系数ξ等指标对其进行定量描述.通过不同条件下的恒定剪切速率流变试验,研究了剪切速率、膏体质量分数、絮凝剂添加量、静置时间等因素对膏体触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尾矿质量分数、剪切速率,以及絮凝剂添加量对膏体触变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静置条件下,膏体质量分数越高,其絮网结构恢复速率越快.对试验现象进行了解释,并探讨了其工业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书尧 《湖南交通科技》2021,47(3):71-73,123
为探究温拌剂对温拌橡胶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搅拌+高速剪切"加工方法制备了不同温拌剂掺量的温拌橡胶沥青,并通过布什旋转粘度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以及弯曲梁流变试验,分别测定其180℃布什旋转粘度、车辙因子G*/sinδ、蠕变劲度S和蠕变速率m,以流变学指标变化分析其性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温拌橡胶沥青的黏度在加入温拌剂后得到有效降低,其施工性能及高温性能得到有效提升,但温拌剂添加超过一定剂量后提升效果无法进一步加强;同时温拌剂的加入对低温性能损伤较大,在确定温拌剂最佳掺量时,需结合经济成本、施工性能及高、低温性能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选取Ⅰ级粉煤灰和Ⅱ级粉煤灰,测定不同粉煤灰掺量时水泥砂浆在不同时间的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研究粉煤灰掺量和种类对水泥砂浆流动性、粘聚性和触变性等流变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Ⅰ级粉煤灰对水泥砂浆流动性和粘聚性的改善效果优于Ⅱ级粉煤灰,且粉煤灰掺量越多,对流动性和粘聚性的改善效果越好,当流动性和粘聚性稳定时对应的Ⅰ级粉煤灰和Ⅱ级粉煤灰掺量分别为15%和25%;当粉煤灰掺量小于10%时,水泥砂浆的触变性保持稳定,而当粉煤灰掺量大于10%时,增加Ⅰ级粉煤灰掺量会使砂浆触变性逐步减弱,而增加Ⅱ级粉煤灰掺量会使触变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浆体流动度和塑性黏度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改变外掺剂掺量控制调整水泥浆体的流动度与塑性黏度,然后将其加入骨料、外掺剂及拌和水中制备成透水混凝土试件,并分别对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试验,得到以下结论: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随着龄期的增大逐渐增大;随着浆体流动度或塑性黏度的增大,透水混凝土抗...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再生剂对旧沥青的作用机理及对再生沥青性能指标的影响,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试验及再生沥青的组分试验,分析了再生剂在旧沥青中所起作用,提出再生沥青组分含量随再生剂掺量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根据不同再生剂掺量的再生沥青的布氏粘度、针入度、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结果,分析再生剂对旧沥青性能的改善效应,总结了再生剂掺量与各指标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石粉掺量对机制砂水泥砂浆流变性的影响,采用静动态结合的流变测试方法开展了在不同石粉掺量下的屈服应力、蠕变恢复、动力黏度、触变性能等流变参数的测试。结果表明:水泥砂浆的屈服应力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而不断变大;蠕变在加载前60 s内,水泥砂浆的偏角增大,在第60 s卸载外力的瞬间,偏角出现了短暂的恢复,而后保持恒定;蠕变恢复能力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强;水泥砂浆的动力黏度出现了剪切变稀的现象,石粉掺量的增加使水泥砂浆的黏度变稠;在触变性试验中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多,积分后触变环的面积变小,即自我恢复能力变强。  相似文献   

7.
增稠剂是配制自密实混凝土常用外加剂之一,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增稠剂对水泥基本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中掺人PAM后,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随其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延长;PAM适宜掺量为0.1‰~0.5‰,此时水泥屈服应力T0最低,黏度η较高;在PAM掺量不大于0.5‰时,PAM减小水泥收缩;PAM...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分别研究了Sa so WAM和Evotherm DAT两种温拌剂对沥青粘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小于105℃时,随着Sa so WAM掺量的增多,沥青粘度逐渐增大,掺量为2%时除外;而当温度大于105℃时,粘度反而随掺量的增多而降低。Evotherm DAT的加入对沥青粘度的影响很小,且粘度随Evotherm DAT掺量的变化不明显。当温度小于105℃时,同一掺量下Sa so WAM温拌改性沥青的粘度大于Evotherm DAT温拌改性沥青,其中掺量为2%时除外;当温度大于105℃时,同一掺量下Evotherm DAT温拌改性沥青的粘度大于Sa so WAM温拌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9.
降粘剂Sasobit是可实现沥青混合料温拌化的一种新型材料。通过对掺有降粘剂Sasobit沥青的常规性能、流变性能和粘度指标测试,分析降粘剂Sasobit掺入前后的沥青性能变化及其掺量影响。结果表明,降粘剂Sasobit可显著提高沥青高温性能,对低温性能略有降低。降低沥青高温粘度,提高低温粘度,可实现沥青混合料的温拌化,且其最佳掺量为2%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BF)对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掺量(质量分数为0%、0.2%、0.4%、0.6%、0.8%、1%)玄武岩纤维-(质量分数为4.5%)SBS改性沥青。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BF-SBS改性沥青进行温度扫描和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以评价其高温流变性能;通过弯曲梁流变试验(BBR)测得的蠕变劲度s、蠕变速率m等指标分析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上升,各掺量BF-SBS改性沥青胶浆的复数剪切模量G~*降低,相位角δ增大,表明BF-SBS改性沥青胶浆拥有更好的弹性特性。在各应力水平下,随着BF掺量增加,BF-SBS改性沥青胶浆的不可恢复蠕变量Jnr不断降低,当掺量达到0.4%时,Jnr值降至最低。而R值高于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胶浆,表明BF能够有效提升SBS改性沥青胶浆在高应力作用下的高温变形恢复能力。蠕变劲度模量s、蠕变速率m低温指标测值表明适量玄武岩纤维对沥青胶浆低温性能有一定提升,其中掺量为0.4%的BF-SBS改性沥青表现出最佳的高、低温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描述岩石的流变变形特征,提出了考虑岩石蠕变过程中材料劣化效应的黏弹塑性模型,并导出了该模型的有限差分格式.基于FLAC3D软件的接口平台,采用C++语言实现了模型的二次开发.在此基础上,采用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与FLAC3D相结合的智能方法,用已有试验数据进行了参数反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反映岩石的黏弹塑性以及损伤特性,能模拟低应力下岩石的两阶段蠕变和高应力下岩石的三阶段蠕变变形效应;只要反演算法参数取值适当,算法在40代左右就可以收敛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岩体结构面的蠕变和松弛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用水泥砂浆浇筑成不同角度的结构面试样,在岩石双轴流变试验机上对同一应力起点的规则齿形结构面进行剪切应蠕变试验和松弛试验.首先分析了的蠕变与松弛特性,其次对参数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进行探讨,最后采用参数非线性流变方程对试验曲线进行拟合. 试验结果表明:结构面剪切蠕变曲线和松弛曲线都可以分为瞬时、衰减和稳定3个阶段;基于能量理论分析蠕变和松弛过程,显示蠕变是能量的注入与耗散过程,而松弛主要是能量的耗散过程;建立非线性流变模型时,应采用流变力学模型理论推导其本构方程;积分法与Laplace变换法求解蠕变方程或松弛方程时,相应的初始条件不相同;考虑黏性系数是与时间相关的非定常参数,提出了参数非线性Maxwell模型的蠕变方程和松弛方程,与试验曲线拟合结果比较理想;蠕变方程和松弛方程的拟合参数值不同,表明蠕变与松弛不等价且不能相互置换.   相似文献   

13.
弯曲倾倒变形本质是岩层所发生的弯曲流变变形,为了阐明其时效特点与力学特性,首先对反倾层状斜坡进行受力分析,将岩层某点的受力简化为自重应力与水平侧应力;其次在该受力条件下,进行了悬臂梁弯曲流变试验,将岩层悬臂式弯曲流变模型概化为4个阶段:瞬时变形阶段、衰减蠕变阶段、稳态蠕变阶段、加速蠕变阶段. 基于上述的试验和分析,推导出悬臂梁弯曲流变的本构方程;并选取岩梁发生倾倒变形时极限位置处应变为0,对本构方程进行求解得出倾倒变形发育的极限深度;以悬臂梁倾倒折断时应变加速度等于稳态蠕变的上限加速度为求解条件,得出岩梁的倾倒折断深度.   相似文献   

14.
以环氧丁烷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CH3CH2OH为起始剂,在苯溶剂下聚合制得相当于HVI350润滑油基础油.考察了催化剂的浓度、起始剂配比、聚合温度和老化时间对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粘度和产率的影响,适宜的工艺条件为:聚合温度90℃,催化剂的加入量0.5%,CH3 CH2 OH起始剂的配比0.5%,老化时间7.5h,聚合压力0.3 MPa,其聚醚的产率60.7%,聚醚运动粘度(40℃)9.93 mm2.s-1,粘度指数(Ⅵ)达到120.开辟了聚醚类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新品种,其油品性质远远高于矿物油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掺量的岩沥青改性沥青进行SHRP试验,对岩沥青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岩沥青后,沥青胶结料的抗车辙因子、抗疲劳因子以及运动粘度值都有显著提高,PG高温等级提高了1~2个等级.但低温性能有所降低,在应用过程中需控制好岩沥青掺量.  相似文献   

16.
减水剂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掺加减水剂的试验,研究减水剂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彰响,特别是收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减水剂能降低基层材料的收缩量;不同类型的减水剂对收缩性能影响差异性不大。  相似文献   

17.
新疆乌尔禾岩沥青对克90沥青的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基质沥青在选用崭沥青作为改性剂的时候,由于其组分不问。试验参数也不相同。以新疆鸟尔禾岩沥青为改性剂,克托玛依90号沥青为基质沥青,通过改性试验研究,测定改性沥青的三大指标及粘度,确定乌尔禾岩沥青仵克拉玛依90号沥青中的最佳掺量、最佳搅拌时间及最佳溶人温度。研究表明,不同的试验参数对岩沥青的改性效果有重要影响,选用合理的试验参数对岩沥青的改性效果有重要意义,为岩沥青在道路改性方面的推广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方法对基质沥青和TLA改性沥青的高温动态流变性能进行研究,测定了一定温度和频率范围内的动态流变性能参数,并通过分析TLA掺量不同的改性沥青的动态性能参数变化规律来分析TLA对沥青的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TLA后沥青复数模量增大,相位角减小,沥青的车辙因子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