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花兰  曹伟 《交通标准化》2010,(21):187-190
从界定交通环境系统的界壳论域出发,分析交通环境系统的界壳支撑结构和界壳行为,定义界壳开放度、界壁抵抗力以及界门开关速度、界门交换率等描述交通环境系统界壳功能的参数。研究表明,界壳论在降低路网建设对交通环境系统破环程度、调控交通污染排放与环境自净化能力的协调运行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运用界壳论和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分析了高速公路系统界壳构成以及人、车辆、道路、环境等子界壳的界壳元素;定义了界壳防御功能参数,给出了各参数的表达函数.研究了界壳脆性防御参数变化与高速公路系统正常运行、系统脆性激发与系统崩溃等状态之间的关系.选取西部地区X绕城高速公路部分路段为例,计算了2019年1月份、3月份界壳脆性防御参数,分析了系统该时段的运行状态.结果表明,实例路段在1月份、3月份运行均为正常状态,但1月份界壳脆性防御参数明显差于3月份,且关键子界壳的脆性等级为Ⅳ级,处于崩溃边缘.违章驾驶、不良天气以及大型车数量是影响X绕城高速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实例说明界壳脆性防御参数的变化可客观反映高速公路系统受到内外界因素扰动后的运行规律,帮助辨识系统脆性激发的脆性源.  相似文献   

3.
现有研究通过建立由路段组成的路网模型分析需求管理效果,存在模型复杂、参数标定难、缺乏机理性分析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路网运行提炼出若干系统级要素,并建立描述各要素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型,研究需求调控对路网运行影响的机理,进而给出需求管理的一般性控制模型.以出行总量控制、错峰出行、出行距离控制为例对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讨论了模型应用及延伸理论研究.本文给出了新的高效分析需求调控问题的理论框架,在交通运行分析及仿真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交通路网运营客流货流量逐年日益增大,客观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和隐患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分析了影响高速公路道路安全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速公路运营安全要素指标体系,提出并完成了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构建了系统的功能结构,研究了系统的逻辑结构及物理架构。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交通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作者简要介绍了广义梯度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对梯度理论的发展,并以交通文化梯度的含义和内在关系为研究对象,在广义梯度理论的指导下,找出了26个交通文化梯度因素,确定了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层级递阶结构.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利用结构方程对交通梯度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最终得到一个基于广义梯度理论的交通文化梯度解释结构模型.得到的模型不仅可以清楚刻画交通文化梯度各要素之间的层级关系,而且为设计交通文化梯度评价指标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护栏难以满足不同车型碰撞需求的问题,对高速公路护栏的结构及参数进行研究。采用能量守恒方法,建立车辆骑跨护栏事故数学模型,提出了双条半刚性护栏新型结构;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交通组成要素和车型外形参数进行分析,确定了双条半刚性护栏的有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护栏可有效防止微型车下钻护栏和大型、重型车骑跨护栏等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从总体结构、基本结构、参数选择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提出了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安全要素的分析方法,对立交选型的系统观点进行必要的具体说明和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8.
主要讨论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过电压保护与防雷接地设计的相关问题,以求为未来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研究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先讨论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过电压保护的主要措施,再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如何进行防雷接地设计进行分析。从相关措施在案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其设计措施能有效满足机电系统过电压保护与防雷的质量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对相关工作人员而言,在进行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过电压保护与防雷接地设计中,要正确认识到相关参数对设计结果的影响,通过进行参数质量控制,获得更好的系统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9.
将三重螺旋理论的系统架构拓展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针对职业教育系统人才培养活动,构建了反映职教系统中政产学关系的金字塔模型,分析了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对交通流跟驰模型施以拉氏变换(或z 变换),转换为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形式, 进而通过分析传递函数来探讨交通流系统稳定性及控制方法,这是交通流稳定性理论研 究重要方向之一.为进一步挖掘分析稳定交通流系统在稳定状态下动态特性,基于最优速 度跟驰模型,以控制理论时域分析方法,研究了交通流系统在欠阻尼和过阻尼两种情况 下阶跃响应动态特性,并以仿真算例验证了理论正确性.过阻尼较欠阻尼交通流系统稳定 性好,但调节时间更长,若将交通事件抽象为阶跃响应,通过分析交通流系统调节时间、 超调量等参数,可为计算交通事件持续时间作参考,进而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公路与关联城市快速路(简称结合部)路段拥堵日益严重的现状,从匝道控制影响要素分析入手,基于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思想,本文提出了以主线交通状态与期望状态差值和匝道交通状态为输入变量,以匝道调节率为输出变量的模糊控制方法. 同时针对结合部路网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实际情况,分单匝道控制和双匝道控制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匝道控制方法,并建立了5层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型. 最后以北京京津塘高速公路与北京三环和四环关联城市快速路为案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证明了所建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超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组成设计、材料和施工要求。通过评价和分析3种不同超薄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包括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构造深度以及渗透系数等试验,以确定超薄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修复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超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适用于高速公路维修与养护。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速公路客运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增长而迅速发展,其拥有安全、快捷、舒适、优质服务等特点,但也面临着客运站建设落后、运力结构不合理、运力与运量不平衡等问题,研究高速公路客运的发展措施对于指导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技术的方案决策问题,结合人工智能原理和软基处理的知识特点,建立了基于模糊推理的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技术决策专家系统推理模型,重点阐述了系统参数的确定方法,并运用实例进行了推理验证。  相似文献   

15.
分析快速路和城市地面道路的运行特点,建立一个集成快速路和地面道路的宏观交通流模型。分别运用METANET模型和Kashani模型来描述快速路与地面道路的动态行为。阐述快速路模型和城市地面道路模型的衔接机理—通过入口匝道和出口匝道来实现,然后对相关的最优控制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以通过快速路系统和城市地面道路系统的总运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函数,并据此确定相应的优化控制策略,以取得最优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效益。  相似文献   

16.
匝道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为改善高速公路出口匝道的安全现状,论文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出口匝道几何特征和控制方式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例如,交通流导入方式不尽合理、匝道问距定义不够明确、匝道长度不足、连续的出口造成信息繁杂及衔接部的渠化控制不尽合理等;最后说明了依托项目所开展的相应的工作,为高速公路出口匝道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分流区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流区是高速公路出口匝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流区的合理设计关系到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率和交通安全。目前高速公路出口匝道的研究多集中在通行能力方面,为改善高速公路出口匝道的安全现状。论文阐述了出口匝道分流区的研究现状,重点总结了匝道交通流的导入方式、匝道的组合模式及间距、标志牌设置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相关标准规范。最后提出出口匝道分流区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论文依托项目正在开展的工作,为出口匝道交通流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交通流处于高峰时,公路主线路段可能出现拥挤的瓶颈路段,导致车辆运行时间增加,路段运行效率降低等问题.本文从高速公路瓶颈区域路段交通流运行的时空特征出发,对现有的Papageorgiou模型进行扩展并考虑速度控制因素,使其适用于可变限速控制环境下的真实交通流运行状态,提出了适用于高速公路瓶颈区域的可变限速控制条件的改进模型,以控制周期内总通行量最大和车辆总行程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高速公路主线可变限速控制优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固定限速控制,本文提出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可降低总行程时间7.45%,提高平均速度8.78%,表明该可变限速控制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速公路瓶颈区域的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停车视距的高速公路雨天行车安全车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低能见度及路面附着系数减小的情况,研究了高速公路雨天的安全车速.从跟车状态下停车过程出发,根据不同的水膜厚度得出其对应的附着系数,进行了基于AASHTO停车视距模型的高速公路安全车速计算.并应用于湖北省黄黄高速公路雨天交通管理措施,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