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建的哈大客运专线中,桥梁上部结构设计大量采用了32m、24m双线整孔箱梁,32m跨度的双线简支箱梁重约900t、梁宽13.5m,运架过程需专门的大型施工设施与装备。使得架桥机的运架吨位由以往的100多吨提高到900t以上。由于整孔箱梁体积大、梁体重,运架施工难度都比以往普通铁路桥梁的施工难度“大”,是客运专线桥梁工程施工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YL900轮胎式运梁车、JQ900A步履式架桥机为例对客运专线箱梁运架设备配套施工方案及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我公司的MDEL900轮胎式搬运机,主要用于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32m、24m、20m双线整孔预制混凝土箱梁的吊运,以及预制场内YL900运梁车装梁等。该机主要由主梁、门型支腿、车架、吊梁小车、主动轮组、从动轮组、转向机构、动力系统、电气系统、液压系统、司机室等组成。液压系统由行走驱动、转向、悬挂、起升等几大回路与液压辅助系统组成,其中液压卷扬起升回路通过开式系统的高压变量泵供油给变量马达,由微电系统控制比例换向阀驱动卷筒,可实现无级调速。  相似文献   

3.
赵巍 《港口科技》2011,(2):35-37
广州集装箱码头的轮胎式场桥小车制动器使用10多年后,出现了许多问题,故进行了改造.分析了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小车制动器的主要故障现象,提出了改造方案,并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4.
姚立柱  李海波 《集装箱化》2012,23(11):24-26
轮胎式龙门起重机是集装箱码头堆场的重要装卸设备。通用型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的起升机构与小车运行机构各自独立,两者的驱动装置安装在小车上,依靠各自的机械传动部件完成动作。与通用型轮胎式龙门起重机不同的是,轻型电动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创新性地应用四卷筒组合控制专利技术,使起升机构与小车运行机构共用同一套驱动装置,依靠同一套机械传动部件完成起升和小车运行动作。  相似文献   

5.
客运专线建设是我国交通事业的重心,但存在箱梁自重大、质量要求高等局限之处,成为客运专线发展的阻碍因素,以某客运专线整孔预制箱梁工艺为例,从梁场布设方案、预制箱梁工艺两方面入手,系统性的提出整孔预制箱梁工艺方案,并对其中关键工艺进行分析,如模板工程、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预应力施工及移梁等方面内容,旨在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浇梁因其结构简单,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在很多工程中被大量使用。但因为常见的施工问题,现浇梁桥有一定的可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为增强现浇箱梁的施工工艺和现在的额施工水平,按照具体工程实例的角度对整体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整个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此来对现浇箱梁的安全水平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小车防摇性差、功能简单难以满足自动化堆场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齿轮互锁防摇双起升小车结构。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分析影响小车运动稳定性的因素,设计小车的结构,为吊具上架上的滑轮增加开式齿轮防摇互锁装置,可提高防摇性;优化了小车布置结构,有利于小车安装、调试和维修。该双起升小车已成功应用于轮胎式龙门起重机中,可满足自动化堆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结合哈大铁路客专德惠制梁场箱梁预制的施工经验,介绍了箱梁混凝土蒸养和压浆施工工艺,以及现行技术条件与传统箱梁压浆工艺的矛盾、压浆工艺的改良等。施工结果表明,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对类似箱梁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菲 《港口装卸》2012,(3):10-12
我国第一条最长的城际铁路——广珠城际铁路,采用了多种组合箱梁铺设的高架桥形式. 本文介绍的门式起重机用于广珠线线路上的箱梁预制场内,梁场为R1600 m的曲线形,纵向距离较长.广珠线梁场内梁型种类多样、复杂,主跨度为32 m、24 m、20 m,要求起重机能够沿着R1 600 m的曲线线路运行,同时能够起吊各种类型的箱梁.目前,国内用于铁路箱梁起吊的起重机主要分为轮胎式和轮轨式2种,都是直线行走机构,不能满足1600 m的小曲线要求.因此,走行机构的设计是该机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轮胎式龙门起重机自动取电小车的气压回路系统易出现故障。分析了取电小车原驱动系统原理及其利弊,针对原驱动系统复杂、故障率高、维护工作量大、维修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在保留气压回路优势的前提下消除了故障隐患,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一级深拖系统,二级深拖系统具有良好升沉补偿功能,并且较易对拖体进行定深或定高控制。在实际工作中,母船经常需要根据探测情进行回转机动。为了研究母船回转过程中拖体运动规律和拖缆构形的变化情况,采用凝集质量法建立了二级深拖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母船不同回转参数下拖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拖缆的瞬态和稳态构形图。仿真结果表明,在360°稳态回转和360°单圈回转条件下,母船回转半径、拖曳速度均对一级拖体和二级拖体的深度变化以及稳态特性有显著影响。母船小半径大速度回转时,两级拖体的回转半径和深度变化较大,应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2.
简要地陈述了船舶定常回转时其对地速度、回转半径和回转角速度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回转角速度指示器在船舶航行过湾道及大幅度转向和其他航行及避让条件下的应用及预算相应回转角速度的方法,还采用了笔者本人参加“海河下游通航标准研究”时对实船航行和船舶数学模型的模拟航行数据所测定的回转数据与预算值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如何在实际中正确使用角速度指示器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确定了动稳定船舶的最小定常回转半径,进而就可把最优化方法应用于船舶操纵性设计中去。 基于线性化操纵运动方程,在优化过程中,把船体诸形状参数和舵面积作为设计变量,把回转性指数的倒数作为目标函数,把动稳定准则c′作为优化的约束条件。 根据计算结果,本文清晰地阐明了船体某些形状参数及舵面积的变化对最小回转半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用传统吊装翻身的方法吊装薄板立体分段的诸多弊端,设计一种船体分段翻身架,解决开放式薄板立体分段翻身变形问题,保证薄板立体分段的精度要求,特别适用于豪华邮船分段建造,同时适用于其他类型船舶分段的翻身。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龙门吊的转向台车.应用ADAMS/Tire模块建立仿真模型对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原地转向过程中的阻力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得出转向阻力与转向速度之间的关系.对龙门吊转向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船舶在波浪中操纵运动仿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双浆双舵船在规则波中的回转运动,首先进行了约束模型试验,得到了操纵运动数学模型中的水动力系数,然后,进行了静水操纵运动数值仿真,并与自航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预报船舶在规则波中的回转运动,对一些影响回转运动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陈振诚  陈昕  陈旸 《船舶工程》2006,28(4):17-21
这是一项原理性的发明,已获得22个国家的发明专利.该发明提出一种特别的船体浸湿面外形布局,可在不改变原推进系统及其推进功率的情况下,大大提高船艇的性能:船艇前进时激起水动推进力、附加水动升力和相应的水动力矩,从而大幅度提高航速和航向、横向、纵向的安全稳定性;转弯时激起水动助回转力矩和抗船体横向向心倾覆力矩,使船艇可以很小的回转半径和横向倾侧,安全迅速地完成回转;迎浪前进时激起水动反冲击力、附加水动升力和相应的水动力矩,可以抗颠簸失速、纵摇拍击和横摇摆动,使船艇平稳高速地前进,平稳安全地完成回转.应用该原理建造的小型船艇的实航试验证明了其确实具有上述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尺度薄板分段刚性较弱的问题,分析薄板翻身的工艺,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翻身装置本体及吊梁在各种工况下的强度,结合邮轮薄板分段的结构特征,设计翻身专业装置的垫块和限位器.  相似文献   

19.
陈琦  潘金霞 《水运工程》2015,(12):113-117
以宁波-舟山港石浦港区主航道一期工程设计为例,分析了复杂自然条件下的航道设计不利因素。针对航道水深、通航宽度以及转弯半径等主要航道设计尺度,在按现行国内规范计算的基础上,参考了以《进港航道设计导则》为代表的国外主要航道设计规范,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比较了国内外规范在相关参数取值上的异同点,最终推荐航道设计尺度。通过操船模拟试验论证,相关结论可供航道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别对甚低频发射天线的动态调谐电路与传统调谐电路进行了时域仿真,并在天线传输效率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两者的输出波形及所需带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动态调谐技术的甚低频发射天线信号传输速率约是采用传统调谐技术的甚低频发射天线信号传输速率的1.3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