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北斗一号”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此文简述了我国“北斗一号”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组成、功能、精度及应用等方面的一些特点,旨在使大家了解它、熟悉它和应用它。  相似文献   

2.
朱健春 《中国水运》2002,(11):27-28
神州天鸿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神州天鸿系统是以我国自主开发的以北斗导航卫星为基础的区域民用卫星定位通信系统.利用两颗地球同步卫星作信号中继,采用双星定位原理,对地面目标进行定位和导航.系统由空间卫星、地面中心站、标校站和用户终端四个部分组成.神州天鸿系统有以下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GPO卫星GPS增强系统简单原理,用三种定位算法探讨了该增强系统定位精度,并用计算机模拟计算出结果。研究了GPS卫星测距误差变化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及GEO卫星静止轨道、用户位置变化时GEO卫星GPS增强系统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船舶监控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中国水运》2014,(7):82-83
自从2012年底正式系统运营以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在船舶领域发展迅猛,其精准定位和短报文收发能力,将导航和通信有机融合在一起,为海洋航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国的海洋渔业、远洋执法等部门,都将北斗系统作为重要的导航通信手段之一。文中向读者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在船舶监控管理方面的系统应用,并结合船舶导航设备的不同应用场景,展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船舶通信领域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不论是在内河航运还是海上货物运输,为了保障水路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都必须要加强船舶的实时监控。北斗卫星通信与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研发的一种有源三维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实时通信等功能。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船舶监控系统,系统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监控系统的数据通信技术。试验表明,基于北斗卫星的船舶监控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船舶定位精度高、时效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王成 《航海》2014,(4):50-53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完善,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一直积极推动其在海事中的应用。基于航海无线电指向标的差分北斗增强系统是北斗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航测科技中心设计研发了航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北斗和差分GPS的兼容系统,并进行了相关应用测试.系统的建成运行将为需要高精度定位导航的航海船舶提供一种新的选择,也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海事标准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卫星系统的概念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分布式卫星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及其工作环境的动态不确定性,使得系统的测控与运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地面测控运营方式向智能化自主运行方式发展。从分布式卫星系统及其自主运行技术的研究进展上,重点讨论了分布式卫星系统自主运行的思想,综述国内外一些研究组织、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探讨基于Multi-Agent分布式卫星系统自主运行未来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8.
王捷 《世界海运》2006,29(4):14-16
现代卫星技术已广泛应用在船舶卫星定位、海上遇险通信、船岸和船舶间通信、船舶监控和业务管理、船员休闲通信等方面,而且卫星技术发展对航海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何适应卫星技术的发展是航运界应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我国北斗一号启动,到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有8颗卫星在轨组网,实现区域性卫星导航,2012年有望覆盖整个亚太地区。预计2020年将有35颗导航卫星飞天织网,像美国的GPS系统一样覆盖全球。目前,导航卫星有GPS的32颗、格罗纳斯的22颗和2颗伽利略实验卫星,再加8颗北斗卫星,增加了卫星导航系统的覆盖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发展卫星AIS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船舶远距离跟踪探测的需求的不断增强,卫星AIS探测技术应运而生;但是人们对其态度不一,一些国家在积极地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一些国家认为卫星AIS和在建的LRIT系统存在重复建设的嫌疑。文中介绍了卫星AIS探测的概念,从数据内容、时间间隔、数据可靠性等方面分析了卫星AIS和LRIT系统的不同,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卫星AIS技术可遵循的技术路线,最后分析了发展该技术对我国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