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普炭公路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路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土地扰动,破坏地形地貌,自然植被消失,将会引起水土流失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本文以普炭(普者黑至炭房)公路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地质地貌及周边植物特性,阐述了普炭公路水土流失原因和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原则,针对普炭公路现状设计运用挡土墙工程、工程手段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植被复耕等水保与生态修复措施,为公路建设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及其周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京昆高速公路秦岭段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秦岭生态系统充分研究认识的基础上,对京昆高速公路秦岭段沿线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发现目前主要存在路侧及边坡裸露、弃渣场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动物通道和栖息地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针对各种问题的生态修复设计方案,以植物防护辅以工程防护,恢复公路越秦岭段沿线的生态环境,并为公路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一定的经验与技术.  相似文献   

3.
西部黄土高原脆弱生态区地形破碎、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加之特有的黄土结构,致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加强公路边坡维护和生态修复无疑是保障公路基础设施安全、促进路域景观优化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地区典型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公路类型对应的边坡特征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人工降雨条件下黄土区公路边坡土壤养分流失方式和流失规律,对于公路边坡的植被恢复和护坡工程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路建设在青藏高原地区这种典型生态脆弱区的开展,要求建设者十分注意路域生态修复和保护。该文基于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特点,对穿越青藏高原门源仙米自然保护区的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高速公路NK-SG4标段路基工程开展了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实践。具体措施为:根据不同施工创面,采用排水沟和急流槽等水保措施及客土绿化和客土喷播等生态修复技术,使用冷地早熟禾、披碱草及星星草等植物搭配。施工后1年的效果表明:截水沟和急流槽等排水效果良好,坡面保持完整且无水土流失,创面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综合路基工程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边坡生态修复成效"一年绿、三年黄"的现象,采用先进的生态在线监测系统,对边坡生态修复相关的土壤理化性质、水土流失、植物长势等重要因子进行长期跟踪观测,综合评价边坡生态修复成效。经研究,在生态修复初期,边坡修复成效受强降雨影响较大,随着生态修复成效的提升,坡度和立地条件对修复成效的影响逐渐减弱。因此,本文建议选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植被组合类型,在强降雨量少的季节实施喷播作业。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结合西部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根据山区公路建设的工程及地形特点,分析讨论了公路项目对沿线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对大气、水体和声环境的影响,以及隧道工程的生态影响等。并结合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提出阶段性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西部黄土区地形破碎、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加之特有的黄土结构,致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加强公路边坡维护和生态修复无疑是保障公路基础设施安全、促进路域景观优化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地区典型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公路类型对应的边坡特征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黄土区公路边坡不同坡位、坡向土壤养分含量对比情况,为探究土壤养分流失特征、以及不同路域景观结构下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流失的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建设过程和行为对原地貌产生扰动,对边坡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破坏,对边坡进行合理的防护是目前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以汕湛高速惠州至清远段为例,从边坡生态防护机理、边坡生态防护难点和边坡生态修复设计三个方面,结合沿线边坡现状及主要修复难点,分析研究不同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原理、形式和特点,并进行典型边坡生态修复设计,结果表明,因地制宜地对边坡进行合理的生态防护,能够实现护坡、防治水土流失、恢复和改善局地生态环境,实现公路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和协调,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行车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公路水土保持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2021,66(6):371-374
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回填量大,破坏沿线地貌和植被,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打破自然景观协调性。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一经破坏恢复难度极大,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工程沿线的生态成为公路建设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以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改造工程为例,总结了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公路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和实践中的关键点和经验,认为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土石方综合调配利用、表层土壤和草甸剥离与保护、工程植物综合护坡等科学技术措施,能有效保护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这对于今后我国高海拔、高寒及民族地区公路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路建设对沿线的生态环境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在水土流失方面。如何运用水土保持工程,有效地防治公路工程的水土流失,探索出一条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是南方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清连一级公路升级改造(高速)工程为例,对南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产生水土流失的因素和土壤侵蚀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管理措施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有效地控制公路建设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1.
公路建设水土流失产生的机理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公路建设中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文章分析了公路坡体产生水土流失的机理,对公路水土流失数量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给出了公路行业实用的预测公式和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12.
公路建设对所处地域自然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一定破坏,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公路-环境交互式设计十分有必要。构建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实际工程对山区公路桥隧比、填挖高度、路基宽度、生态补偿等设计指标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定量评价,为生态保护区域其他公路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21,66(8):333-337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是"绿色公路"修建及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而绿化基质土是公路边坡生态修复和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依托云南华坪~丽江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工程,针对试验段生态边坡防护整体草、灌生长覆盖率偏低的实际问题,以泥炭、水泥、土壤改良剂(PAM)、保水剂、纤维等原材料为基质土,以狗牙根为试种植物设计正交试验,并观测不同基材配比试验的植物生长高度、发芽率及植物覆盖率等。研究结果表明,基质土最优配合比为泥炭∶水泥∶土壤改良剂∶pH值调节剂∶保水剂∶纤维∶土壤=225∶225∶0.75∶37.5∶2.25∶81.9∶991.51;相比原配合比基材,覆盖率可提高22%,现场实际实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生态公路景观设计的生态补偿是公路建设进程中积极的人工干预措施。在公路建设与管理条件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等科学方法,对公路路域景观施加积极干扰,引导生态景观积极演进。对生态系统修复和补偿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建设带来经济的发展繁荣,同时涉及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问题,尤其是水土流失问题。就界阜蚌公路建设实例,综合分析公路建设期和营运期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强度和范围。从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多方面论述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道路工程湿地生态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湿地保护工作,选取2006—2015年环境保护部审批和验收的东北地区公路项目为案例,基于环境影响评价和验收调查文件等资料,从湿地生态调查和评价的内容、方法、减缓措施以及运营期环境管理等方面,剖析了当前道路工程湿地生态影响评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1)湿地水文情况调查不足,水文特征相关指标变化趋势的分析内容缺失;(2)在改扩建公路项目或与既有公路、铁路并行、交叉的新建项目中,既有工程对湿地的影响未得到系统的评估;(3)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遥感解译人员对湿地类型的理解差异以及影像分辨率高低差异,造成对湿地识别不足和湿地相关信息缺失或遗漏;(4)未从湿地保护的角度对工程通过形式开展充分论证,造成桥涵设计不合理;(5)未在运营期开展生态监测和环境影响后评价。针对道路工程湿地生态影响评价存在问题,应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尽快开展相关工作。一是研究构建适用于道路工程湿地生态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二是以提高湿地数据的精确度为目标研究并改进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的技术方法;三是通过规划环评和早期介入,从源头控制湿地退化、丧失和破碎化;四是实施运营期生态监测和后评价,评估实际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道路工程改造和湿地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7.
植被混凝土坡面防护技术应用及防护效果生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公路岩石边坡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公路边坡坡面生态防护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孔混凝土和植生基材的性能,草坪植物的选择以及植被混凝土施工工艺,并给出了实体工程实施后2年内的生态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安徽省出台生态环保重大工程建设推进方案,2015年将重点实施十大工程,预计项目总投资1 373亿元,2014~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460亿元。这十大工程分别是:黄山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示范工程,重点实施新安江流域国开行贷款项目、新安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等,预计项目总投资262亿元,2014~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76亿元;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示范工程,重点实施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预计项目总投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云南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扩大,公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扰动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如何对这些被扰动的自然生态和植被进行恢复和重建成为公路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总结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罗富高速公路为试点,研究探讨了科学构建高速公路生物防护体系的问题,从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效益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讨论,力求将高速公路建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廊道。  相似文献   

20.
广梧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公路网规划组成部分,其设计工作被作为交通部和广东省联合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项目通车多年来运营条件优良,与环境和谐。该文对项目的绿色公路设计研究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包括工程概况、设计理念、科研支撑、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绿色公路设计评价标准;可供绿色公路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