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柴油机满足国Ⅳ排放标准需要,探讨柴油机尾气净化的2种可选技术途径。得出SCR技术适合我国市场发展结论。并介绍国Ⅳ柴油机压缩空气辅助喷射SCR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玉柴一次性推出12款发动机新品,包括7款国Ⅴ天然气发动机和5款国Ⅳ柴油机。这12款新品的发布将为玉柴2013年全面切换国Ⅳ排放标准柴油机、国Ⅴ天然气发动机市场抢占先机。2012年12月27日,玉柴机器在玉林本部举办2013年新产品投放发布会。发布会上,玉柴一次性推出12款发动机新品,包括7款国Ⅴ天然气发动机和5款国Ⅳ柴油机。这12款新品的发布将为玉柴2013年全面切换国Ⅳ排放标准柴油机、国Ⅴ天然气发动机市场抢占先机。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邢敏在致词中强调,2011年内燃机行业能耗占我国全年石油消耗总量的59.27%,相当于全年进口石油的总量。内燃机行业属于能源消耗大户,但实施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正>实施重型柴油机国Ⅳ标准,达到对NOx和PM的较低限值要求,基本有两条技术路线可供选择:其一是优化燃烧+SCR方案,其二是EGR+DPF方案。由于SCR方案燃油经济性较好和对硫含量相对不敏感,SCR技术更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国内主要柴油机厂商也已推出基于SCR方案的国Ⅳ产品,并得到市场的认可。关于国Ⅳ技术路线探讨的相关内容请见本期东方时评。  相似文献   

4.
2008年7月1日,我国车用柴油机开始执行国Ⅲ排放标准,3种主流的电控燃油喷油系统(电控高压共轨、电控单体泵及电控泵喷嘴)得到普遍采用。随着柴油机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日益临近,国内柴油机厂纷纷推出国Ⅳ(甚至国Ⅴ)柴油机。GB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硫含量和国Ⅲ、国Ⅳ、国Ⅴ标准硫含量的基准柴油,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国Ⅳ DOC+POC柴油机的ESC和ETC测试,并利用FTIR气体分析仪对SO2和NO2排放进行测量。对比研究了有、无DOC+POC下柴油机的SO2和NO2排放特性。结果表明,DOC+POC后处理可有效减小SO2的排放,稳态循环下高硫柴油SO2平均降低56%,国Ⅲ、国Ⅳ和国Ⅴ柴油分别降低29.89%、30.32%和27.81%;瞬态循环下SO2排放无明显趋势;与原机相比,稳态ESC和瞬态ETC的NO2排放均增加。  相似文献   

6.
迎接国Ⅳ     
对于柴油车来说,国Ⅳ阶段标准几经推迟后,终于将于今年7月1日全面实施,轻型柴油机与重型柴油机亦将同步实施国Ⅳ标准。而在近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一届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市召开,会议围绕"排放控制  相似文献   

7.
林奔遥 《时代汽车》2007,(5):119-119
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国际商用车展上,玉柴共展出了YC6G260N-40气体发动机,YC6G40-30国川单位泵柴油机,YC6L280-40国Ⅳ柴油机,YC4G220-30国Ⅲ共轨柴油机,  相似文献   

8.
国Ⅲ技术在柴油机技术升级中至关重要.从国Ⅱ到国Ⅲ,是发动机技术平台的升级,供油系统发生质的变化,实现供油系统电控化,而从国Ⅲ到国Ⅳ,供油系统并没有本质变化,主要是对供油系统控制及其他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因此,只有支撑起国Ⅲ法规的要求,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为满足今后的国Ⅳ、国Ⅴ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AVL全流采样(CVS)系统,在3台国Ⅳ重型柴油机上进行了国Ⅳ、国Ⅴ柴油油品对排放影响的对比试验,试验使用ESC,ETC以及ELR测试循环。3台发动机均采用增压中冷+SCR技术路线,供油系统包括高压共轨和电控单体泵系统,排量范围为3.8~11.9 L。研究发现,无论是ESC循环还是ETC循环,国Ⅴ柴油相对于国Ⅳ柴油,均可以降低重型柴油机的PM和CO排放,但对NO_x,THC和ELR烟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高压共轨柴油机,进行了分别燃用国Ⅳ柴油、70%国Ⅳ柴油与30%费托柴油混合油以及纯费托柴油的外特性试验和ESC排放试验,研究了3种油样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费托柴油比例的提高,发动机动力性有所恶化,但燃油经济性逐渐提高;CO、NOx、PM以及温室气体CO2排放明显降低,但下降程度并不与掺混的费托柴油比例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通过假国Ⅳ现象分析商用车及其售后市场的发展现状,发现制约清洁柴油机推广的主要原因是售后体系建立的不完善。利用再制造的成本优势和维修市场的重新区隔,有利于扫除影响商用车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将有助于完善商用车的售后体系和清洁柴油机的推广。近日,媒体曝光了部分商用车企业和经销商销售假国Ⅳ的事件,早在几年前的国Ⅲ阶段也出现了类似状况。媒体和专业人士大多从企业诚信和政策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力图通过加强市场管理力度和企业生产质量管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的准备和实施,主机厂在重型和轻型柴油机上都已达到国Ⅳ排放标准,且已有多款国Ⅳ整车申报了产品公告,能够满足市场对国Ⅳ车的需求。但油品长期无法满足强制性法规要求和尿素加注站严重不足两项限制因素给实施国Ⅳ标准后的柴油车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目前在全国只有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蚌埠、泉州、广州、深圳、湛江、成都等18个城市和地区实施了中重型商用车国Ⅳ排放标准,全国大部分地区依然在使用国Ⅲ柴油。虽然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将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国Ⅳ排放标准。在中、重型汽车(货车和客车)中为达到国Ⅳ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都采用直喷式柴油机、涡轮增压中冷、1600bar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和废气后处理SCR系统。在满足国Ⅳ排放标准时不需采用微粒捕集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已提前实施国Ⅳ排放标准,而北京和上海将于2012年和2013年分别提前实施国Ⅴ排放标准。国内在大型旅游客车、城市公交车和高端重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重汽国Ⅲ柴油机采用新一代电控、高压共轨、四气门、高增压等技术,动力更强,经济性更好,寿命更长,噪音更低。在排量不变的情况下,柴油机的最大功率可达294kW即400Ps。电控共轨燃油系统共轨压力可达180Mpa,进行适当改进,即可满足今后国Ⅳ排放要求,噪音降低到97dB(A)以下;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2月29日,环境保护部2011年第92号公告对GB17691-2005中柴油机及其车型国Ⅳ销售实施时间进行新调整:重型柴油车再推迟1.5年,与1年前调整后的轻型柴油车国Ⅳ销售实施时间2013年7月1日趋同。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29日,环境保护部2011年第92号公告对GB17691-2005中柴油机及其车型国Ⅳ销售实施时间进行新调整:重型柴油车再推迟1.5年,与1年前调整后的轻型柴油车国Ⅳ销售实施时间2013年7月1日趋同。  相似文献   

17.
<正>博世柴油系统是全球汽车工业合作伙伴,它以领先的技术和服务理念,践行着为社会节能减排贡献一份责任和义务,既体现于研发、生产等环节,也体现于员工的交通工具。近日,博世无锡工厂提前启用24辆新国Ⅳ班车,便是一件事情不大但意义十分重大的案例,同时公布了博世柴油机国Ⅳ、国Ⅴ技术路线,并介绍了本地化情况。提前启用24辆国Ⅳ班车2010年7月9日,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博世无锡工厂)举行正式启用24辆新  相似文献   

18.
司康 《重型汽车》2011,(6):32-36
1概述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排放升级,国内发动机企业均在加快推出满足国Ⅳ标准的产品。与2008年的两条主流国Ⅲ路线——"高压共轨"和"直列泵+EGR"不同,目前国内主要中重型柴油机企业在国Ⅳ路线的选择上则主要为"高压共轨+SCR"。1.1重、轻型机路线各异根据国外经验,目前车用柴油机可以选择的国Ⅳ排放控制技术路线有四种,分别是SCR(选择性催化还原)、EGR(废气再循环)+DOC(氧化催化器)、EGR+DOC+POC(颗粒氧化催化器)以及EGR+DOC+DPF(颗粒捕集器),后三种路线也有专家统称为EGR+路线。目前  相似文献   

19.
重型柴油机SCR尾气排放处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排放的颗粒PM和NOx是许多城市大气的重要污染源,要改善大气质量。必须减少机动车排气对环境的污染。国家已经开始执行国Ⅳ排放标准,目前重型柴油机仅仅依靠机内优化措施不能满足国Ⅳ排放限值的要求,达到国Ⅳ排放标准必须采用尾气排放后处理系统。文中重点研究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简称:SCR)技术在汽车尾气排放处理上的应用。通过此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尾气排放满足国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正>公司简介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系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专业制造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公司连年被重庆市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重庆市市级技术中心,积淀30余年专业生产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历史和经验,凭借具有较强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的专业团队,新产品开发技术始终处于国内油泵油嘴行业前列。至2013年11月,公司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86项。公司现生产的机械式和电控式燃油喷射系统,满足道路用柴油机国Ⅰ至国Ⅳ、非道路用柴油机第Ⅱ和第Ⅲ阶段的排放要求,广泛用于车用柴油机、工程机械、发电机组、船用机组等领域。主导产品有:直列式P型燃油喷射泵及其喷油器总成;电控供油速率燃油喷射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