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观察五氯酚对木材防腐厂工人健康的影响。我们在一九七五年十月对鹰潭木材防腐厂工人健康调查的基础上,于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一九七六年一月二日,对该厂2名配制五氯酚防腐油工人在其停止接触五氯酚后逐日测定了尿中五氯酚的浓度,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同时对一次接触高浓度五氯酚的五名装卸工人也逐日测定了尿中五氯酚的浓度。随后在实验室对家兔经皮下注射五氯酚和五氯酚钠  相似文献   

2.
五氯酚与其钠盐是一种良好的防腐剂与杀虫剂,常温下呈固态,具有强烈的酚臭味,主要用于木材防腐、杀白蚁、消灭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钉螺等,在农业上用作除莠剂。有关五氯酚与其钠盐的毒性,国内、外已有研究报导,一般认为其属中等毒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五氯酚与五氯酚钠在体内代谢迅速,排泄快,无蓄积作用,因此也无慢性中毒作用。我们在对接触五氯酚及五氯酚钠的工人进行卫生学调查时,发现该毒物对人体毒性较强,且排泄缓慢,有蓄积作用,故对其毒性重新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有关五氯酚(PCP)及五氯酚钠(PCP-Na)中毒,文献所见大都为急性中毒的报道,又因文献资料中根据动物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认为五氯酚在体內代谢迅速、排出快、无蓄积作用,因此一般认为五氯酚慢性作用不明显,即使有报道慢性中毒者,多系指工人长期接触五氯酚所致皮肤痤疮性损害,未见有关五氯酚慢性中毒的  相似文献   

4.
工业品五氯酚及五氯酚钠在我国主要用于木材防腐,杀灭白蚁、霉菌及消灭钉螺等,具有强烈的刺激性酚臭味,职业接触时,进入人体以经皮吸收为主,可引起皮肤粗糙、皲裂、丘疹性皮炎、氯痤疮及色素沉着等。有关五氯酚及其钠盐引起人体关节疾病,文献中报道甚少,而且均难以确定与职业接触的关系。如Baader报道10名从事五氯酚生产的工人,4例见有肘滑囊炎,但无机械损伤工作史,国内对  相似文献   

5.
《铁道劳动卫生通讯》1982年第1期发表了综述“五氯酚的慢性毒作用”(以下简称为《PCP文》)一文,对该文从所引用的某些国外文献中得出的个人观点及有关毒物蓄积作用的基本概念等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商榷意见供参考。一、关于五氯酚在人体排泄的观察从1942年Deichmann首先用家兔经口给予五氯酚钠(Na-PCP)水溶液观察到在24小时内从尿中可回收  相似文献   

6.
长期接触工业品五氯酚(pcp)与五氯酚钠(Na-pcp)对人体的慢性影响在文献中报道不多,为探讨从事pcp和Na-pcp生产的工人的职业危害,我们对天津大沽化工厂进行了职业病调查,结果如下。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pcp生产工人34人,平均接触工龄3年(1~9年);Na-pcp生产工人58人,平均接触工龄5年(1~11年)。另以30名不接触毒物,年龄构成相似者作为对照组。 (二)方法:1.临床体格检查:对全部受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英国一家生产五氯酚及五氯酚钠的工厂职业接触工人进行了调查。该研究开始于1979年,并于1980、1982年进行了追迹实验。调查人群分为三组:(1)经常接触组:本组进一步分为氯痤疮亚组和非氯痤疮亚组;(2)非经常接触组;(3)对照组:由普通工厂人群组成。调查工作于工人停止接触近一年后进行。结果表明:经常接触组和非经常接触组人员甘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10名急性五氯酚中毒病人的中毒原因、中毒途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通过对14名中毒病人和接触毒物者的尿PCP排泄动态观察,提出了五氯酚在人体内排泄缓慢、有蓄积作用的理论;通过动物实验并结合人体观察资料,认为将五氯酚列为高毒化合物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五氯酚(或五氯酚钠)是一种常用的木材防腐剂。目前,铁路木材防腐厂的主要防腐剂多采用重油 防腐油 五氯酚的形式。因此,在这些工厂排放的含油废水中,往往含有较高浓度的五氯酚。由于废水中的五氯酚可以与油一起被石油醚萃取,对油份的测定会产生干扰。为了确定其干扰程度,找出排除方法,做了五氯酚的干扰实验。  相似文献   

10.
铁道部北京木材防腐厂于1976年5~7月初使用五氯酚添加于煤焦油、防腐油(1:1混合)中,配成2%五氯酚油溶性防腐剂进行枕木防腐。我们于6月22~30日对该厂五氯酚作业点进行了空气测定,并对接触五氯酚工人的尿液进行了化验分析,现将调查结果小结如下: 一、空气中五氯酚浓度  相似文献   

11.
五氯酚可经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体内,经皮和经消化道的毒性已研究甚多,本文对尚未充分研究的呼吸道吸入途径的毒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动物为成年大白鼠,以经呼吸道吸入五氯酚钠气溶胶进行中毒实验。实验分一次吸入中毒和多次吸入中毒。一次吸人中毒为吸入五氯酚钠气溶胶20分钟;多次吸入中毒为每天吸入一次,每次20分钟,按连续吸入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四种情况分为四组。实验结束后各组动物在不同时间处死,对肺、肝、血液及尿液中五氯酚进行化验分析。  相似文献   

12.
1975年我们对铁道部鹰潭木材防腐厂五氯酚煤焦油的毒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作了调查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五氯酚配制间的作业环境进行了现场评价,提出了改进措施,设计了通风、净化系统的图纸。但是由于“四人邦”对科技工作的干扰和破坏,致使设备改进工作受到很大的阻力,工人同志在五氯酚浓度很高的环境下工作,身体健康继续受到损害。工人同志对“四人邦”的罪行非常气愤,他们说:“如果不是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全党一举粉碎“四人邦”反党集团,我们真不知那日能从五氯酚的毒害中解放出来”。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科研工作要大上”的英明指示下,今年重点抓了这项工作,进行了设备的新建和改造。一、基本状况五氯酚配料间投料设备由投料斗和翻板组成,工人工作时将装五氯酚的麻袋运至翻板上,进行割袋,后开动风缸进风阀门,翻板由风缸拉上自动叠合倒料至投料斗内(五  相似文献   

13.
五氯酚(简称PCP)是一种良好的木材防腐剂,用于木材防腐是将五氯酚以一定的比例溶于煤焦油防腐油中。在推广使用五氯酚的过程中,曾试用五氯酚钠和硅氟酸钠水溶液做防腐剂,即应用这两种药物在木材内部起化学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五氯酚而保存在木材内部,以防止药物因雨水流失影响防腐性能,其化学反应如下式: 4C_6Cl_5ONa+Na_2SiF_6+4H_2O→4C_6Cl_5OH+6NaF+Si(OH)_4 生产这种防腐木材要经过两道工序处理,由于木材防腐厂在生产工艺上还存在  相似文献   

14.
我厂使用五氯酚煤焦油防腐剂进行枕木防腐、油剂中配制五氯酚工作,从1963年到现在已十多年了,过去由于没有解决好投料除尘问题,致使投料时粉尘飞扬,操作工人作业带粉尘浓度高。1976年上半年,经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测定浓度为1.02—13毫克/米~3, 影响操作工人健康,污染周围环境,铁道部物资局,劳动卫生研究所和我厂党委对这个问题很重视。为了改变这种面貌,保护工人健康,保护环境,在厂党委领导下,专门成  相似文献   

15.
Schultzen和Naunyn在1867年发现了苯在体内转化为酚。以后,Williams等大体上搞清其代谢途径。目前,尿酚的测定,被用做对苯接触的生物学监测,苯中毒国际研究会于1978年发表了尿酚的指标。其中提出尿酚在10毫克/升以下对苯接触没有意义。然而,一般人尿酚的排出与许多因素有关。从外国人那里得到的数值,直接用于日本人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五氯酚(PCP)和五氯酚钠(PCP—Na)广泛地用作木材防腐剂和除草剂。人体发生 PCP 工业中毒的一般临床症状是: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发热(并可高达43℃、过度呼吸、头痛、眼和鼻粘膜充血、呼吸器官刺激症状、胸压迫感、虚弱以及神经痛。在皮肤接触之后,对局部皮肤有刺激作用并发生粉刺。Roberts 氏曾报告一例患者因皮肤连续接触 PCP1年左右发生致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工业上至少已报导24例死亡病例,尸体解剖发现如下变化:脑水肿、心脏扩张、肾小管变性、肺充血水肿与肺泡内出血、肝轻度充血及肝小叶中央变性。  相似文献   

17.
五氯酚(PCP)及五氯酚钠(Na—PCP),是木材防腐工业中应用的主要防腐剂,也是杀虫剂及除莠剂。据报道,世界年产量的80%均用于木材防腐。故木材防腐工业废水是PCP污染环境的主要危害。PCP与Na—PCP毒性相似,文献中  相似文献   

18.
五氯酚(PCP),C_6Cl_5OH,分子量266.35,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工业品为褐色或浅红褐色粉状固体),带有酚味,熔点190—191℃,沸点309—310℃,比重1.978(22℃),蒸气压0.00011mmHg(20℃),不溶于水(27℃时约为0.0018%),易溶于有机溶剂。五氯酚钠(PCP-Na),C_6Cl_5ONa,分子量288.34,纯品为白色针状或鳞片状结晶  相似文献   

19.
苯除工业生产外,造革、油漆、印刷和制鞋业中广泛应用;是一种引起慢性中毒的有毒化学物。如今,虽被低毒性溶剂取代,但有些溶剂和清洁剂中仍含有苯。在我国接触苯和含苯溶剂的慢性或急性中毒屡有发生,成为当今五大毒物之一。美国除制订车间空气中苯最大允许浓度和尿酚生物阈限值外,ACGIH 提出了呼出苯的生物接触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铅和镉对混合接触这些金属的工人肾功能方面的交互作用,作者选用尿镉>2μgCd/g肌酐,血铅≥35μgPb/100ml血或尿铅≥50μgPb/g肌酐,或者血铅和尿铅都如此的62名同时接触铅和镉的工人,进行了肾功能及其它有关生化指标的測定,并将本次测定结果与过去对三组工人(铅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