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基于对行人保护的最新设计理念,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活塞结构的主动式发动机罩抬升装置.该装置能够在200 ms内将发动机罩抬升110 mm,有效地降低了车辆撞击行人时对行人产生的头部致命伤害.该装置不会产生新的硬点,可靠性高且制造成本低,保护效果在实车试验中获得验证.  相似文献   

2.
运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一种新型的主动式发动机罩抬升装置进行仿真分析.利用有限元模型,进行行人碰撞模拟;并按2003/102/EC法规规定方法,初步验证了该装置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车辆与行人碰撞时车身头部外形尺寸对行人伤害的影响,选取SUV车辆的前保险杠下端离地间隙、发动机罩长度、发动机罩前缘离地高度、发动机罩后缘离地高度等4个参数作为车辆头部外形的主要考虑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行人横穿道路事故中的行人抛距、头部损伤、胸部损伤等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及车辆头部外形尺寸的最优方案。针对碰撞角度进行单因素分析,总结其对行人抛距、头部损伤、胸部损伤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行人处于道路交通使用者中的弱势地位,没有屏蔽体、安全带、安全气囊等汽车乘员所具有的保护措施,所以事故伤亡率很高。对行人碰撞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前汽车安全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从车辆对行人头部的碰撞保护仿真分析入手,并开展了实车试验验证,通过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行人头部保护实验中CH4点HIC伤害值超标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并通过仿真分析对改进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以降低儿童头部伤害值和轻量化为目的,根据等刚度替换理论研究钢、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动机罩材料替换的可行性。依据2018版C-NCAP,采用显式求解技术,仿真计算不同碰撞点位头部伤害值、加速度波形。结果表明:采用铝合金发动机罩,头部伤害值增大;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动机罩,头部加速度峰值持续时间短、到达时间早、横向变形范围大,更广泛的材料参与碰撞能量吸收,较好地降低头部伤害值,同时质量减轻34.8%。  相似文献   

6.
初见全新卡罗拉,便被个性的格栅与大灯吸引,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全新卡罗拉的前部镀铬装饰条贯穿前格栅、立体车标,并延展至投射式前大灯内,创造出稳重大气之感。而投射式前大灯(高配版配备)与LED日间行车灯的结合,又使车辆前脸散发出更加前卫的高科技气息。细细观察,全新卡罗拉的发动机罩采用侧边分型线设计,延长了发动机罩的边缘,打造出“低重心”设计感,兼具时尚设计和行人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7.
根据行人所受伤害的身体分布及伤害等级划分可以看出,头部伤害是导致行人伤亡的关键因素。在头部冲击块试验中,撞击速度、角度、碰撞区域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参数。各主要国家和机构,根据本地区的交通情况制订了相应的试验参数来考核车辆的行人保护能力,统一的国际标准GTR也在不断的改进中。  相似文献   

8.
根据行人所受伤害的身体分布及伤害等级划分可以看出,头部伤害是导致行人伤亡的关键因素.在头部冲击块试验中,撞击速度、角度、碰撞区域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参数.各主要国家和机构,根据本地区的交通情况制订了相应的试验参数来考核车辆的行人保护能力,统一的国际标准GTR也在不断的改进中.  相似文献   

9.
行人碰撞保护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人保护已成为未来交通安全技术的重要内容,我国应综合国外在行人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开展行人安全性研究工作,减少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行人保护已成为未来交通安全技术的重要内容,我国应综合国外在行人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开展行人安全性研究工作,减少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以多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通过动力学仿真,对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建模并进行模拟碰撞,得出行人数学模型的伤害指标.在模拟可靠性得到保证的基础上,通过对汽车前部的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修改主要的设计参数,使汽车对行人保护的性能得到改进.通过模拟使用引擎盖升起机构后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得到的伤害指标与原始汽车模型对行人的伤害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引擎盖升起机构对行人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路段行人过街设施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博 《城市交通》2013,(4):52-57,51
当前由于行人过街设施选型不合理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首先揭示了在路段孤立设置人行横道的局限与风险。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针对几种过街设施对行人安全性和过街服务水平的影响展开讨论,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路面增设设施(如人行道路缘展宽、行人安全岛)能够帮助行人安全过街,提高行人过街服务水平,但没有为行人提供优先权;提供配套设施(如凸起斑马线、行人过街信号灯)对提高行人安全性效果最好,但是会增加机动车的延误;如果设置立体过街设施,应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且限制违章过街。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PC—Crash,建立车一人碰撞事故的再现模型,分别对同一工况下汽车有无ABS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不同碰撞初速度以及利用随机函数确定汽车与行人的随机参数,进行大量的数字化仿真试验,分析事故发生后人体头部重要器官与车体前部碰撞点以及损伤程度的分布规律。根据分析结果,从汽车生产厂商保护行人的角度改善车身布置结构,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结构防火是安全检查中船舶消防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该内容的检查,需要有较深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公约和规范的研究,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船舶结构防火的基本原则及相关定义内涵,使海事监督检查更加专业、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5.
孙世君  王驰  张颖 《城市交通》2007,5(4):91-96,98
交叉口是各种交通工具的交汇点,行人在交叉口的违章行为很突出,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找出行人违章的行为规律和原因,通过在交叉口观测,对违章行人进行访谈以及对特定对象进行调查问卷,了解行人违章的规律和心理原因,并分析了行人违章的心理活动过程.指出行人违章的主要原因是节约时间、交叉口设计不合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无人管理等,由于安全需要的优势地位被其他需要取代,客观环境又为行人违章提供了条件,在各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产生了违章行为.最后,结合行人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结论,提出加强安全教育,改善行人交通设施,加大对违章行人处罚力度三方面措施,减少和预防行人违章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SNS柔性防护技术在百罗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永芳 《交通标准化》2010,(14):100-102
SNS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边坡柔性防护系统,与传统防护技术相比,其更加安全、环保且具有实用性和耐久性。在百罗公路中应用了SNS系统,该项新技术充分发挥了自身在防护功能、标准化设计与施工作业以及对复杂地形的适应性和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轨道交通弯道精细化和人性化设计问题,量化行人自适应特性指标及计算原理,采用行人可控实验采集相关数据,并运用基本图原理验证行人可控实验数据;开展弯道行人自适应特性研究,分析了弯道设计对行人自适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弯道角度越大,行人自适应行为的稳定性越强,安全性越高;弯道半径的临界点为7 m,7 m前行人自适应特性随半径增大而趋于一致,稳定性增强,7 m后则降低;角度在[120°,160°]和半径[4,10]m范围下的行人自适应特性表现最稳定,效率最高;角度[100°,110°]与170°和半径[11,15]m次之;角度90°和半径1 m的行人稳定性最差,最不安全.在客流较大时,建议参考的弯道角度范围为[120°,160°]和半径范围为[4,1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