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实验和调查均证实苯可诱导微核产生,苯的遗传毒性与其代谢产物有一定关系也为许多实验所证实。酚为苯的代谢产物之一,关于酚作业工人遗传毒作用的调查国内尚无报道,为了探讨酚的致微核作用,研究苯中毒作用机理,我们对接苯和接酚工人进行了微核水平实验检查,同时对苯作业工人工龄及白细胞与微核率关  相似文献   

2.
低浓度的苯及苯系物对从事浸漆,喷漆及化验室作业女工健康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接触组的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白细胞的异常率非常显著的高于对照组。苯作业女工的月经量增多,痛经、经期延长,月经紊乱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低浓度的苯及苯系物对女工的月经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我区大多数工厂均有油漆作业点、油漆工人数相当多。以往对油漆工进行职业性体检时,均以苯接触作业对待,主要检查有否苯中毒。由于劳动保护工作的加强,对苯的毒性有较充分的认识以及苯的来源短缺等原因,各种油漆所用的有机溶剂及稀薄剂已有了很大变化,总的趋势是苯的含量逐步减  相似文献   

4.
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国内外进行了不少研究,而对长期接触低浓度苯系物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报道较少。本次调查的吉林铁路局吉林车辆段维修客车喷(刷)漆作业环境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经多年的监测,均不超过最高容许浓度。但该车间作业工人经体格检查发现数名工人的血象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次为了解混合苯作业工人——喷漆工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的变化情况。试图为苯或混合苯作业工人健康检查寻找敏感指标提供资料。故在职业中毒普查中对53名接触混合苯(二甲苯、甲苯、苯)的工人进行了血清免疫球蛋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道环氧树脂砂浆(胶泥)[下简称环氧]作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它可引起神衰综合征、粘膜刺激症状、皮炎、角膜损害;又可使人体细胞遗传效应改变;并可使全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脫离接触可恢复,可望作为环氧中毒的接触指标。环氧树脂毒作用主要来自环氧氯丙烷单体以及添加剂乙二胺等。应用环氧进行大埧混凝土缺陷补强,其力学性能良好,但作业工人自觉症状明显。鉴此,我们对108名接触环氧的工人和59名未接触环氧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空调超净作业女工166人进行了调查。发现室内外温差大,空气离子少且正负离子比例失调,女工有头昏、乏力、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等主诉症状,作业后,反应时、明视持久度、近视力均明显下降,唾液SIgA含量明显高于空调非超净工人,初步表明该作业对女工健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苯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因其具有相当的毒性,近20年来已逐渐被甲苯、二甲苯所取代,因而接触甲苯、二甲苯的工人日益增多,故我们选择了甲苯、二甲苯作业空气浓度高于国家允许浓度的作业组,进行了几项指标的观察,以便寻求甲苯、二甲苯中毒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苯、二氯甲烷影响工人健康的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苯、二氯甲烷可以降低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已有多方报道。但关于苯、二氯甲烷混合毒物对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本文用ANAE法对接触苯、二氯甲烷混合毒物的工人进行细胞免疫水平的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苯、二氯甲烷混合毒物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及确定检测指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有机毒物苯,有类似电离辐射的作用,直接干扰人体细胞DNA的复制,引起细胞染色体的损伤并有导致白血病的作用。为了解混合苯作业工人在染色体结构上的改变,本文对83例从事油漆作业的工人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检查,旨在引起人们对油漆作业工人因长期接触混合苯而导致染色体畸变,同时应在预防措施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锰与工人心血管健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临床研究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锰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其中以窦性心动性缓、过速及不齐为主,并有左室肥大和ST-T改变。锰作业女工心率加快,P-R间期缩短,锰中毒病人有体位性低血压。锰作业工人低舒张压检出率增高,舒张压均值明显降低,以青工及女工表现更为突出,提示猛对工人有明显的心血管效应。本文对锰与工人心血管健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了解接触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法对吉林某地35名混苯接触组和20名对照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结果 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最高23‰、最低6‰(P <0.01).结论 职业性混苯接触可使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细胞培养法是一种简便、易于掌握和应用,结果重复性好,适合于基层单位使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各种工业中,广泛使用着单环芳烃类有机溶剂。该类溶剂对接触工人神经系统的损害,是当前工业毒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曾应用简易字划记法和临床检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方法,初步发现了这方面的有害影响。多年来,国外的研究表明,脑电图在评价苯系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对大脑皮层功能的影响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本研究对接触苯系物的136名铁路工人进行了脑电图检查,以探索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能影响,并为评价和改善工人现有的劳动条件提供某些科学依  相似文献   

14.
苯属于高度危害毒物 ,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它主要经呼吸道吸入 ,皮肤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侵入途径。目前 ,多以环境监测结果来评定作业工人的接触水平 ,然而 ,这只是一种生产环境的度量 ,不能很好地反映机体的内吸收水平。本调查旨在利用空气中苯浓度与作业工人呼出气和尿中苯浓度的相关关系 ,试以探讨相应的生物暴露限值 ,更有利于苯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制鞋工人 36名 ,男性 ,年龄 2 1~40岁 ,工龄 1~ 1 1a ,在生产中使用含苯稀料与胶。1 2 检测项目与样品采集1 2 1 环境浓度测定 :由作业工人佩带G…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危险品装卸作业对工人的遗传毒性效应,应用AOD、SOS/Umu原位法对铁路主要危险品专办站进行空气监测;应用Ames试验测定接触工作尿液致突变物负荷,应用血液微核试验、SCE试验测定对机体的致突变性效应。结果危险品库房AOD值与对照点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SOS/Umu试验呈阳性反应。尿液Ames试验TA98、TA100菌株阳性反应率均升高,有明显剂量反应关系,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SCE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危险品装卸作业污染可引起工人机体致突变性效应,并与危险品站工人肿瘤高发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开展呼出气中的工业毒物的生物监测,已被国內外许多学者普遍重视。目前,有报道认为:呼气苯浓度可作为苯作业工人的暴露指标,来衡量其工作接触程度。为此,我们选择苯污染较严重的制鞋行业,测定不同车间空气中的苯浓度和苯作业工人的呼气苯含量,以探索两者的关系及呼气苯含量测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钙钴法,对偃师县某鞋厂混苯作业工人(接苯组)和非苯作业者(对照组)各28人进行了由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混苯接触组碱性磷酸酶的平均积分为49.39分,对照组为31.89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本结果为修订“三苯”的现行卫生标准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许多工业医师都曾遇到过铅作业工血铅值低于过去的阔值—80微克/100毫升,却表现出有不相称的毒性症状,为此,本文着重讨论可能形成急性毒性危险的血铅水平的“安全”界限。作者对一个正常对照组和三个接触铅组的工人进行研究,每组5人。三个接触组为同一纯铅冶炼厂的工人,其中,一组是无毒性者,血铅水平为50~75微克/100毫升,一组是高血铅有毒性者,其血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评价职业性接触苯的指标,迄今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一般认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降低是苯中毒最早和最常见的征象;空气中苯系物浓度测定结果,虽是重要指标,但往往不能反映作业环境的全貌及其与个体遭受危害之间的关系;血液学指标缺乏特异性,且出现阳性结果时,苯对人体的毒作用业已产生,难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因此,寻找更理想的评价苯接触的指标成为职业病防治工作者共同努力的一个目标。近几年来,我们在苯作业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于1977~1978年又对苯接触工人测定白细胞的组织化学——中性粒细胞硷性磷酸酶(N-ALP)作为苯接触评价指标的初步探讨;现结合有关文献,着重讨论职业性接触苯的一些评价指标,为今后职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噪声作业工人生命体征变化的研究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450053)李国玉陈山松为了弄清噪声对作业工人生命体征的影响,选择纺织厂细纱车间工人64名,其中男工4人,年龄18岁~47岁[平均(26±1.7)岁],工龄1年~27年[平均(8±1.2)年],女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