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蚀虽然是局部性破坏,但对湿式缸套寿命影响十分重要,有的缸套在其内壁磨损未到极限时,就因外壁穴蚀而需修理或更换,甚至仅有正常寿命的1/20,同时发生缸体难以修复,所以穴蚀已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2.
我局二公司于1976年从日本进口100辆日野KB212型汽车,该车使用的EB300型柴油机缸套,在行驶20万公里左右时,先后发现漏水,经拆检分析为缸套穴蚀所致。这批车辆的缸套六蚀部位基本一致(见图1),均在缸套的中部,处于连杆摆动平面内有定位销口的一侧(即气缸体上靠近汽门室盖的一侧)。穴蚀面积一般长80~100毫米、宽20~40毫米,而深为4~6毫米,有的孔洞已经穿透。缸体内壁与缸套穴蚀处相对应的部位,也有直径和深度不同的蜂窝状孔洞。穴蚀处表面清洁,没有沉积的腐蚀生成物。  相似文献   

3.
缸套穴蚀的立要原因 解放CA112IJ型汽车采用CA6110/125/Z1A2型增压发动机。该发动机为湿式缸套,缸套厚度为5毫米。在湿式汽缸套外围和水接触的部位,有时会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的蜂窝状凹坑,严重时甚至穿透漏水,这种现象叫做穴蚀。  相似文献   

4.
缸套穴蚀的主要原因 解放CA1121J型汽车采用CA6110/125/Z1A2型增压发动机.该发动机为湿式缸套,缸套厚度为5毫米.在湿式汽缸套外围和水接触的部位,有时会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的蜂窝状凹坑,严重时甚至穿透漏水,这种现象叫做穴蚀.  相似文献   

5.
缸套穴蚀的立要原因 解放CA112IJ型汽车采用CA6110/125/Z1A2型增压发动机。该发动机为湿式缸套,缸套厚度为5毫米。在湿式汽缸套外围和水接触的部位,有时会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的蜂窝状凹坑,严重时甚至穿透漏水,这种现象叫做穴蚀。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12180Z柴油机缸套和机体穴蚀的原因及其严重性,并提出了防止和延缓缸套与机体穴蚀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杜德军 《天津汽车》2010,(12):51-53
随着柴油机强化技术的不断提升,其湿式缸套的穴蚀问题日益凸现,已严重地影响了柴油机的寿命周期费用(LCC).柴油机设计和制造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方法很多,但只有在下一代柴油机上才能应用.文章分析了柴油机湿式缸套穴蚀的出现机理,根据柴油机不同的使用阶段,提出柴油机使用和维修方面要解决的问题,并详细介绍了这类穴蚀问题的快修技术.提出了用户可操作的缸套的穴蚀问题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延长了柴油机的缸套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我单位矿用汽车BJ374装用的是重庆汽车发动机厂引进美国技术生产的康明斯NT-855-C250型柴油机。使用两年多后,相继发现有的发动机有油水混合现象,经检验机油散热器和缸垫均完好,后拆开缸套检查,发现缸套外壁有严重穴蚀现象。穴蚀部位均在缸套受力方向(与活塞销垂直)两侧,右侧严重(受力面)左侧稍轻。穴蚀面积大约在缸套  相似文献   

9.
1.穴蚀是指与冷却水接触的气缸套外壁和水泵叶轮表面等部位出现麻点状大小凹陷腐蚀和浸蚀现象. 穴蚀发生的原因一般是在运转中由于冷却水流过的压力变化而出现水蒸气气泡,因受压而产生较大冲击,此冲击力使气缸套外壁产生物理剥落,化学腐蚀、浸蚀等.  相似文献   

10.
1前言 对汽车液压系统进行维护时,经常可以发现液压缸内壁或活塞杆表面有一些蜂窝状的孔穴。在拆洗分配阀、变速操纵阀等液压元件时,发现在它们的配合表面时常有发黑现象,而且还伴有一些麻坑,这些都是汽车液压系统出现的穴蚀现象。 液压元件发生穴蚀现象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一方面会导致配合表面变黑,甚至出现小凹坑将阀芯卡住,从而造成压力失调。另一方面,当发动机气缸套内壁发生穴蚀时,在损压区内会出现许多形状不规则的小凹坑点,就好象其表面被强酸腐蚀过一样。当穴蚀严重时,凹坑点甚至会穿透气缸套壁,使发动机内的冷却液进入…  相似文献   

11.
徐静 《重发科技》2000,(4):30-31
通过对缸套穴蚀现象和机理的分析,阐述冷却系统的保养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柴油机性能指标的不断强化、提高,结构日趋紧凑,柴油机缸套的穴蚀破坏也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缸套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柴油机设计和制造及使用中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经穴蚀的调查和穴蚀现象介绍、阐述产生穴蚀的原因及其减缓穴蚀的措施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1辆进口DVR145五十岭车行驶480000kin后,缸套出现严重腐蚀漏水。解体发现:缸套右侧第1道密封槽处有不同程度腐蚀凹坑,缸体右侧水道壁处腐蚀有几个凹坑,第5缸中部出现穴蚀,第5缸1道密封槽右侧已腐蚀成1小孔(约①1mm)。对此,我们做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15.
我车队于1977年从日本进口12辆日产CK20型汽车,至今已行驶近80万公里。其中有7辆车行驶至35~50万公里时,发现气缸套产生穴蚀现象,穴蚀部位大体为第二缸和第五缸距气缸体上平面80~110mm处。1979年又进口一批同型号汽车,由于已获得一定的使用经验,至今已行驶65万公里,技术状况仍良好,未发生气缸套穴蚀现象。  相似文献   

16.
穴蚀的主要形式 穴蚀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在液压缸内壁或活塞表面形成一些蜂窝状的孔穴.比如,在拆洗分配阀、变速操纵阀等液压元件时,可发现它们的配合表面时常会有发黑现象,而且还伴有一些麻坑,这些都是汽车液压系统出现的穴蚀现象.  相似文献   

17.
气缸套的穴蚀是由于活塞运动而引起激振所产生的,该过程的强度可以通过相应的装置测出。MAN公司纽伦堡发动机试验站通过长期试验确定了所测信号与材料的实际穴蚀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穴蚀发生的同时再伴有腐蚀产生,则此情况是最危险的。因此,对冷却循环系统的保养及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免造成大的损坏。  相似文献   

18.
李一之 《汽车技术》1999,(12):41-42
分析了康明斯NT855-C250型柴油机气缸套产生穴蚀的原因,即水滤器失效、冷却系统使用与维护不当、水温的影响及冷却系统积垢过多等原因。另外,介绍了气缸套穴蚀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内燃机气缸套的动态变形问题,提出一套对湿式缸套在工作时的变形进行测试的方法。通过对增压中冷柴油机湿式气缸套周向应变的动态测试与分析,绘出缸套在工作时产生的周向变形曲线,分析缸套变形的特点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增压后转速升高对缸套应变影响不明显,缸套的最大变形出现在各作用力对缸套壁面作功最大的2 200 r/m in工况。  相似文献   

20.
制造商未在康明斯6BT118柴油机上镶缸套,但允许在气缸磨损量超过使用极限时镶专用缸套。上饶汽运总公司对专用缸套和牟平102系列缸套同时进行了镶装试验。镶专用缸套时,先将缸套承孔搪至φ104.94mm,并保证承孔与缸套的过盈量为0.05~0.07mm,注意在承孔下部留7~8mm高的止口,再将已在-20℃条件下冷却1小时以上的缸套涂胶并压入承孔,最后切除缸套上端高出缸体上平面的部分,将缸套内孔搪至φ101.97mm(留0.02~0.03mm珩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