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中国目前对于高海拔、严重液化场地及沙害区的桥梁建设问题研究较少,相应地区的特大桥勘察及设计的研究资料更少.在建的西藏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扎囊大桥地处青藏高原,桥址区上部砂层为饱和砂土液化层,为严重液化场地,并有着严重的沙害威胁.该文针对扎囊大桥独特的地质及区域条件,对大桥桥址勘察及桥梁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岩溶发育段工程地质勘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杰 《桥梁建设》2007,(A02):130-133
介绍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桥址区的概况及其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重点评价桥址所在的场地土、场地类别及桥址地基土地震液化和震陷等场地特征,讨论岩溶对大桥的影响,提出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磴口黄河大桥拟选桥址地震危险性分析给出的基岩峰值加速度、基岩加速度反应谱、人工合成地震波及工程场地勘察资料为基础,结合拟选桥址的土层剪切波速测试与土动力三轴试验结果,对磴口黄河大桥拟选工程场地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其结果可作为磴口黄河大桥桥址选定及大桥抗震设防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桥址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及桩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勘察实践,介绍了大桥址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并对基础类型的选择及地基土承载力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尚涛  沈平  姜迪 《公路交通科技》2014,(2):148-149,168
文章通过对福州绕城项目闽江入海口处桥址区的勘察,得出桥址区的工程地质特征,主要分析了地层岩性、水腐蚀性、砂土液化及软土震陷的3个工程地质条件特点。  相似文献   

6.
邢永强 《隧道建设》2006,26(3):17-20
德商高速公路鄄城黄河大桥桥位区地震活动频繁,地基饱水的粉、细砂层发育。通过场地液化势宏观和微观判别,对桥区地基进行了液化综合评判,计算了桥区地基液化指数,划分了液化等级;指出砂土液化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别,以提高液化判别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宁波大榭第二大桥位于宁波北仑及大榭岛,横跨黄峙江,大桥主墩皆位于黄峙江中,勘察施工需在水上进行。由于黄峙江水文地质条件及桥址处环境条件复杂,对勘察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该文介绍了针对大榭二桥的工程特点,通过精心组织,尤其是水上安全施工组织措施,使勘察施工顺利完成,为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高德  芦淑平 《隧道建设》2005,25(Z1):1-3
在地貌形态复杂的大型河谷桥位场地进行地基土液化判定评价中考虑设计最高洪水位推算的最高地下水位条件,按不同水文地质区段和不同冲刷深度区段进行地基土液化判定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郑刚  韩艳  蔡春声 《中外公路》2019,39(5):80-85
为了分析矮寨大桥的风致疲劳寿命,研究风速风向在大桥桥址处的联合分布规律。基于吉首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数据样本进行抽样、处理,从而得到风速风向在气象站处的联合分布。假设气象站处梯度风速、风向与桥址处相同,根据矮寨大桥监测的长期风场数据得到桥址处的风剖面指数,最后换算得到矮寨大桥桥址处风速风向的联合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当前国内外静力触探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静力触探的工作原理及其划分情况;通过土层划分、土类定名、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及地基承载力、进行地基土液化情况判别以及测试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指标等,分析了上海软土地区采用静力触探测试技术在勘察中的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某工程为依托,进行1∶20比例缩尺2×1桩基模型振动台试验,输入与当地地震设计反应谱接近的3种地震波,研究深厚饱和砂土场地条件下砂土-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响应规律。试验再现液化宏观现象,研究表明:深厚饱和砂土场地对地震波高频部分过滤作用显著;随着地震动强度增大,场地液化程度提高,结构水平运动由高频向低频移动,频带范围变宽。同时,上部结构水平运动放大系数由4.56降低至2.75,但该效应对承台不明显;上部结构及承台在加载过程中相互影响,上部结构对承台的影响较大;砂层中部(距土体表面8D处)桩身弯矩相对于桩顶弯矩对输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敏感度更高,随砂层液化程度增大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2.
砂土液化会引起地面喷水冒砂和不均匀沉降,危及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对于有抗震要求的松散砂基,评价其抗液化性能是砂基设计的主要目的。文中结合埃及塞得东港集装箱码头二期水工工程砂土地基振冲处理前后的CPT结果,利用国内规范和国外液化判别方法预测其抗液化性能,验证了振冲挤密法可显著提高CPT的锥尖阻力,用振冲挤密法来加固松散砂基,提高其抗液化性能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沿海高速公路曹妃甸支线穿越了软土、软弱土、渍盐土,以及不良地质砂土液化区,项目全线均为填方路基。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路基稳定,提出了科学的软基处治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设计,为项目建设、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勘察规范对砂层液化的判断一般在20 m埋深范围内,为进一步确定强震条件下,深厚砂层在持续振动条件的液化情况,对某水电工程的地质情况建立二维模型,施加经过调整后的地震波,分别在自由场和上覆大坝两种情况下,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震动液化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对于埋深大于20 m的深厚砂层,在强烈震动条件下持续震动亦很难发生液化。坝址河床砂层液化易发生在河床两侧接近岸边附近。模型施加大坝后砂层上覆有效应力,对砂土的液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印证了增加上覆有效应力对抗液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张瑢 《路基工程》2020,(1):118-124
新建两徽高速公路地处甘肃省陇南秦巴山区东部,南北两侧均为秦岭,项目区地形为崇山峻岭与河谷盆地相间。路线经过厚层冲积淤泥质土(软土)分布区,局部淤泥质土层中夹有冲积砂砾层,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从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施工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经多方案比选,确定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施工后地基满足工后沉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超厚粉细砂地层组合压浆桩压浆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超厚粉细砂地层中桩端、桩侧组合压浆效果,基于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中6根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原位静载荷试验,通过对比分析组合压浆前、后钻孔灌注桩的试验结果,研究组合压浆对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性状、桩端阻力及桩侧摩阻力的影响。通过钻孔取芯、标准贯入试验分别对水泥浆液影响范围和桩基组合压浆的影响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该工程主桥试桩压浆前、后粉细砂土层侧阻力经验系数,建立压浆后侧摩阻力与压浆前标贯击数N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与组合压浆前相比,组合压浆后的桩端阻力与桩侧摩阻力均有大幅度增加,且灌注桩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为94.25%~151.51%,由此可见组合压浆的效果非常显著;组合压浆桩的承载性能明显优于桩端压浆桩,其对桩基的荷载传递特性产生了明显影响;钻孔取芯试验明确了水泥浆液在桩周和桩端以下一定范围的分布情况,证实了组合压浆的有效性;标准贯入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压浆后桩侧土的标贯击数N明显提高,研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该大桥桩基设计,并可为类似超厚粉细砂地层中桥梁桩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围堰施工是跨江通道工程水域侧基坑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天然软土地基淤泥质软土层厚度大、承载力低,采用长管模袋砂围堰能较好地适应软土地基的变形和抵抗水流的冲刷。以广州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通道工程施工围堰为实例,采用数值分析模拟长管砂袋围堰的施工全过程,计算产生的沉降变形及基坑开挖对围堰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堰施工时堰底内侧沉降明显,外侧坡脚处水平外移及隆起,基坑开挖引起围堰内侧变形明显大于外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