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航海日”在中国实施的日期。我国每年的航海日总会有不同的活动主题,以鼓励航海界、航运界及广大海员为发展航海事业、构建和谐海洋和建设航运强国作出不懈努力。实践证明,通过航海日活动,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国民航海与海洋意识、打造我国海洋战略软实力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第二个“航海日”到来之际,河北航海学会也迎来了成立一周年的生日。我国是一个航海大国、海洋大国和造船大国,设立“航海日”,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我国航海及海洋事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古代航海就很发达,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影响深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海事业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商船队总运力、集装箱船队总量、港口吞吐总量、造船总吨位均已处于国际前列。此外,我国的渔业航海、科学考察航海、军事航海和航海安全保障等方面在国际海事界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世界海运》2014,(5):12-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目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对海洋有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海洋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建设海洋强国也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海洋强国的核心是海运强国,中国是世界航运大国,然而由于软实力建设相对滞后,中国航运与世界航运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大连海事大学在深刻领会十八大会议精神、深度思考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和自身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之后,经过精心筹划和准备,于2014年3月18日成立了世界海运研究中心,旨在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尤其在推动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上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贡献。本次"中国航运大讲坛"的与会嘉宾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畅谈海洋强国战略下的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探讨怎样加速通向海洋强国之路的步伐,共同为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7月11日,我们又度过一个航海节。在航海节重温郑和航海精神,更加激励我们“爱我蓝色国土,发展航海事业”的志向。如今,我国不仅是海洋大国,也已成为港口大国。海洋与港口紧密相连,可以说,开拓航海业就为强盛港口打下基础,而强盛港口又将为开拓航海开辟道路。当今,世界经济已日益一体化,我们提出“和谐世界”的口号,为我们继续弘扬郑和精神、树立新的海洋观创造了前提和提供了精神指导。新的海洋观就是,经略海洋必须把和平交流、把全球资源配置与经济开发、谋划海洋获取可再生能源等资源三者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海洋大国和航海大国,提高海洋开发和综合管理能力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大局。发展海洋经济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和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陆海统筹是支持“海洋强国”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陆海统筹发展变得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6.
正7月11日是第十五个中国航海日。中国不仅是陆地大国,而且也是海洋大国,有着辽阔的海洋和漫长的海岸线,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迈进新时代,海洋领域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秉承航海精神,大力发展航海事业,对当前践行"一带一路",增强我国海洋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迅猛发展,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海洋大国、航运大国、海员大国、造船大国和渔业大国,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内有关开发海洋、发展航海、保护海权的呼声日益高涨,为增强全民的航海、海洋和海权意识,传承航海文化、弘扬郑和精神,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睦邻友好和海洋经济发展,2005年4月25日,国务院决  相似文献   

8.
张钧雷 《水运管理》2012,34(9):10-12
文前絮语:世界上设立航海节日的国家不在少数,给节日取名如航海节、航运节、海洋节、海军节……无论叫何名称,目的都为彰显对海洋的关切和重视。在中国的"两岸四地",台湾早就有"航海节",且年年举办活动。同是炎黄子孙,一脉相承,大陆设立"航海日"也在情理之中。21世纪是海洋世纪,祖国大陆将信心坚定、步伐铿锵地迈入海洋强国行列。更  相似文献   

9.
《水运管理》2012,34(7):I0002-I0002
2012年7月11日上午,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2012中国航海日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宣布大会开幕,并为航海日活动题词"扬中华文化,展世界之帆"。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致辞。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主持大会。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省长李学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副省长史和平等出席大会。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关水康司发来贺信。李盛霖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  相似文献   

10.
海洋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是大国思维、大国战略,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更是航海院校的历史使命。以培养高素质的航海人才为教育目标的航海院校,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航海院校德育工作,充分地认识到航海院校德育教育中海洋文化价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航海梦寻     
《中国船检》2012,(8):31-34,114-115
航海,是人类走向海洋的第一步。从徐福东渡到郑和七下西洋,在浩瀚的世界航海史上,中国人留下了不朽的辉煌。然而,在郑和之后,中国航海却戛然而止。从此,中国远离了曾引以为豪的航海时代,也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陈志士 《世界海运》2009,32(6):47-48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已成为人类第二大生存和发展空间。国际贸易和大宗货物运输的主通道只能是海洋,世界各国未来的竞争也将集中在海洋上,充分开发和综合利用海洋资源是世界各国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创新航海科学技术,发展海洋生产力日益重要。被称为中国“航海家摇篮”的大连海事大学,  相似文献   

13.
提升航海文化软实力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成功实现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型具有战略意义。提出由文化自觉提升航海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将航海文化的创新意识和主张变成行业乃至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编者寄语     
正5月11日召开的中国航海日活动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今年航海日活动的主题为"通江达海,兴海强国",今年7月11日是我国第九个航海日,该主题不仅隐含了南通濒江临海的地理特征,江海一体化的独特优势,而且尤其显现了振兴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的信念和决心。  相似文献   

15.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的第二个航海日。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日子,我们欣慰沉睡已久的海洋意识和航海意识终于有了可以大声唤醒的这一天。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摇篮和重要基础。航海活动是世界各国相互沟通、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601年前,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向西洋进发,成就了我国航海事业的伟大创举,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翻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我国拥有一片辽阔的海洋国土,尽管郑和象航标灯一样闪耀了600年,但是,中国没有将郑和所开创的辉煌航海时代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涉海领域唯一的国家法定节日,中国航海日是展示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窗口,在传承航海文化,提升全民航海、海洋和海权意识,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上,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18年7月11日,是我国第14个中国航海日,本刊特派出记者赴上海,在中国航海日论坛现场进行采访,现推出有关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海日文化作为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对其认识还需要一个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升华的过程.人类航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世界许多涉海国家都结合本民族的国情建立了自己的航海或海洋节日,而我们这个古老航海大国的航海日却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从文化的视角认识它、理解它,凝聚着我们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一种理解和传承,对未来的一种思考和创造.  相似文献   

18.
2013年5月11日召开的中国航海日活动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7月11日是我国第九个航海日,航海日主会场活动将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航海日活动主题是"通江达海兴海强国",既隐含了南通濒江临海的地理特征和江海一体化的独特优势,又显现了振兴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的信念和决心。  相似文献   

19.
《珠江水运》2011,(10):84-84
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国际海事组织(IMO)要求,其162个成员国每年都要以节日的形式庆祝世界海事日,使人们不断认识全球海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美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强国。美国的航海节是每年的5月22日,以纪念1819年5月22日美国蒸汽机船从佐治亚洲的萨瓦纳港起航。美国  相似文献   

20.
《航海教育研究》2013,(1):38-38
2013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和中国海员建设工会联合下发《关于举行2013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活动的通知》,表示第二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活动正式启动。本届大比武活动是在成功举办2011(首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活动的基础上,时隔两年再次举行的,本次活动有诸多鲜明特点。一是活动主题合时宜。"增强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提高航海技能,建设海洋强国"的主题,凸显我国从海员大国迈向海员强国的决心。二是主办地点显鲜亮。基于首届大比武活动的成功举办,交通运输部和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研究决定,将"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活动基地"正式落户舟山,而新近《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新区显得更加年轻有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