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修建或者正在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将面临线路运营一段时间后,原配置的车辆不能满足运营的需求,需要及时增购车辆的问题。以西安市运营的第1条地铁线路——2号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状运营客流基础数据的分析,研究2号线的客流特征,并对现状运营方案进行适应性分析,认为西安地铁2号线现状的列车配属及行车组织方案已经不能适应现状的客流需求;且2号线是西安市的第1条轨道交通线路,客流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要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需尽快启动增购车辆工作;通过预测2号线客流成长趋势,研究列车增购时机,制订可行的列车增购方案,对增购列车需要的条件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西安市后续开通线路和其他城市的初始运营组织及车辆增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轨道交通配属列车计算公式为切入点,结合计算公式和运营实际,深入分析了影响配属列车数准确度的五大因素,并给出具体优化方案和设置标准。以西安地铁2号线为例,结合其历史客流变化规律和具体优化方案其初近期配属列车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2018~2021年西安地铁2号线的配置车辆需求数量将逐年递增,故应及时采购车辆,以免降低运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地铁1号线行车组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地铁的运营服务水平,根据哈尔滨地铁1号线线路特点和既有客流预测数据,从行车交路、列车出入段、终点站列车折返方式等方面提出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从发生故障时不同区段线路特点和列车故障救援发生地点,提出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的不断增长使得能源消耗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从动态客流层面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能耗对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立一个基于动态客流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能耗算法流程,通过研究动态客流对列车牵引能耗的影响,初步得到动态客流和列车牵引能耗的耦合机理。以广州地铁某线路区段为例,利用城轨列车运行计算模拟实验系统进行算例分析,以动态客流为x变量,牵引时分为y变量,牵引能耗为z变量,并利用Matlab对570组模拟实验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并对动态客流进行灵敏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列车牵引能耗随着客流的增大呈线性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了广州地铁1号线列车运行间隔及客流发展趋势,并建立了相应扣车模型,对故障情况下需扣停列车的数量、必须扣车的时间,以及每列列车停站的时间进行了计算。重点对扣车模型在非等间隔地铁线路上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扣车模型在地铁行车调整中的应用情况,为行车调整理论计算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西安首条地铁线路(2号线)初期运营客流特征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客流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得到2号线开通后不同阶段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客流分布、站点乘降量、客流断面空间分布及乘客出行特征。通过这些数据可掌握西安地铁2号线的客流特征和增长趋势,为西安地铁后续线路的规划、设计及运营准备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深圳地铁打造智慧地铁的项目之一"车厢拥挤度智能系统"目前已在机场站试点推出。该系统可实时采集列车载重、列车位置信息,动态显示列车各车厢的载客拥挤情况,从而帮助乘客更舒适地搭乘地铁,进一步提升客流安全。未来该系统还有望在深圳地铁所辖7条线路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铁1号线是广州地铁客流强度最大的地铁线路,列车晚点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造成列车晚点的原因中,乘客因素逐渐成为导致列车晚点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广州地铁1号线列车晚点的分析,指出因乘客因素导致列车晚点主要包括夹人夹物、乘客不良行为和乘客自我反应3种形式,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减少列车晚点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地铁列车牵引计算往往沿用铁路列车的牵引计算方法,忽略了地铁车辆对控制加速度的"缓变式"处理过程,给牵引计算的控制加速度、速度和运行时间计算带来偏差。给出了考虑冲击限制情况下,地铁列车最大能力运行及节能运行时的牵引计算算法,并采用实际列车和线路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冲击限制的地铁列车牵引计算算法可以提高牵引计算中列车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仿真精度,使速度和加速度的仿真计算结果更符合地铁列车运行实际,区间运行时间的计算精度可提高2%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用好客流预测的结果对线路、车站、各系统的规模影响很大。通过西安地铁3号线规模设计实践,从全线路列车编组、线路两端车站、一般车站和换乘车站的规模设计等方面分析研究如何用好客流预测的成果,提出建议:设计时应注重敏感性分析结果在列车编组规模设计中的应用;对线路末端车站周边土地发展潜力要作充分估计;车站的规模设计要注重车站自身高峰小时客流;换乘车站的规模设计需综合考虑换乘客流的方向不均衡性及与进站客流的关系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郑凯  汝宜红  黄波 《铁道学报》2004,26(1):120-123
现阶段铁路路网干线上的旅客列车垃圾投放站基本是根据客运站的等级确定的。主管部门一直寻求旅客列车垃圾投放站布局的优化方案 ,以便重点建设永久型、现代化的处理设施 ,提高垃圾治理效果。文章运用遗传算法 ,建立路网干线旅客列车垃圾投放站布局模型 ,提出旅客列车垃圾投放站布局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列车运行图结构分析,在确定旅客列车会车区和越行停留时间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等级反向列车产生的会车次数进行深入研究;运用列车组和价结构理论,对不同等级反向列车与不同正向列车组组合的情况下,对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建立反向列车对正向线路通过能力和列车旅行速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影响规律,认为铁路双线区段组织反向行车对线路通过能力和列车旅行速度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随列车开行数量和区间运行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格拉段区间通过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青藏铁路格拉段运输组织的要求,旅客列车必须在白天发到。因此,此区段的列车运行图结构具有纵向按区间分段,横向按时间分带,客、货列车分时运行的特点。在对列车对数(或组对数)与列车交会次数、列车交会占用中间站数和区间数、及其对应区间最大列车运行图周期等因素相互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对数列车集中交会占用时间带的控制范围,分别推算出客、货列车最大行车量。计算结果表明:在预留3 h维修天窗的条件下,按站间闭塞普通运行图的客、货列车最大行车量分别为6对;按虚拟自动闭塞追踪运行图的客、货列车最大行车量分别为10对。以理论计算可能达到的最大客、货列车行车量为目标所铺画的模拟列车追踪运行图,其结果与理论推算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较高的轨道平顺性是保障地铁列车安全舒适运行的基础,准确掌握地铁轨道的劣化规律对保障轨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铁线路特点,选择影响地铁轨道质量劣化的7类异质性因素,给出赋值模型,并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建立轨道质量指数(track quality index,TQI)短时预测前馈神经网络模型。为了验证模型,采集了北京地铁1号线的线路设备数据及2016年8月15日至2019年2月18日间的17次TQI检测数据,形成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并采取深度学习技术,利用训练数据集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基于测试数据集的模型预测值的可决系数为0.938,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4.80%,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从流畅性、时效性及舒适性3个方面,对地铁车站进行客流优化研究,以地铁车站乘客平均排队人数、平均逗留时间及区域密度3项指标分析和评价客流组织方案。具体以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为例,建立乘客进出站流线及列车进出站的人?车混合仿真模型,对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站厅和站台的客流进行研究,分析站内客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瓶颈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从设备配置和管理措施2个方面进行客流优化。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相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通过分析铁路客运专线的相关收益及费用,从铁路运输企业和旅客两方面的利益出发建立了客运专线相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求解方法。所提出的换乘多种类别列车的疲劳恢复时间计算公式、不同消费层次选择不同类别列车的思想、列车开行数量的计算式、列车的吸流原则、确定列车类别的动态规划方法等都贴切反映了铁路客运组织和客运市场的相关规律。该方法在客运专线预可行性研究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求解路网规模为60个车站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仅需100s左右时间,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夏季过高的隧道温度会导致列车空调高压保护停机,因此地铁隧道的最高温度是关乎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采用模拟方法,着重研究与隧道内部发热量相关的3个因素:乘客人数、车厢质量和列车制动回收系数;以及与土壤导热相关的2个因素:土壤导热系数和热容。通过多组正交实验,建立了基于以上5个因素的响应面曲线模型。此模型可提供对隧道最热月日最高温度均值的快速预测方法,从而在研究或设计中避免复杂费时的模拟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加密,居民乘坐轨道交通日常出行的比例越来越高,乘客对地铁车站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依托2019年年底开通的成都地铁5号线的成功经验,以对比分析为主,从长编组线路车站布置方式、车站换乘方式与楼扶梯布置、车站人性化设计、站点物业开发与后期地块开发预留条件等方面进行论证。研究发现:中部交叉型楼扶梯布置与十字形换乘型式、单向换乘流线与台到台换乘方式、加大换乘节点处侧站台宽度等措施可有效提高长编组线路地铁车站的换乘水平;长编组线路高架车站体量大,宜优先考虑路侧侧式站方案,路中方案宜优先采用鱼腹岛式站台、中部单通道进站,提升与周边环境的适应能力;地铁站点与区间隧道宜适当预留后期沿线地块开发建设条件,释放沿线地块开发价值,降低开发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给定的救援组织方案,以列车运行时间、备用列车加开位置和方向、客流量等为约束条件,以备用列车加开方案和列车到发时间为决策变量,以站台滞留人数与加开备用列车数的加权和最小为目标,构建故障救援情形下的地铁列车调度调整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对模型线性化后,采用商业软件CPLEX求解.以某地铁运营线路为例,以不固定和固定备用列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