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汽车稳定性是汽车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的稳定性控制方法难以满足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本文采用鲁棒性较强的模糊控制方法对汽车稳定性进行控制。建立了整车七自由度汽车稳定性系统模型及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采用"魔术公式"轮胎模型,以横摆角速度的误差及误差变化率作为输入、横摆力矩作为输出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仿真。通过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模糊控制在汽车稳定性控制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控制和模型匹配理论,应用分层式汽车智能巡航控制策略,实现节气门和制动踏板的协调控制。模糊上位控制器以实际距离与理想距离差和前方车辆与巡航车速度差作为输入,结合设计的模糊规则,获得巡航车期望加速度。考虑车辆系统干扰和响应延时性影响,构建了模型匹配下位控制器以确保巡航车期望加速度的实际输出。利用Simulink对控制功能实施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有效实现智能跟随和定速巡航功能,提高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ISG型混合动力汽车粒子群优化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ISG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分配的控制过程,应用传统的模糊控制存在精度不高、自适应能力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粒子群优化模糊控制的方法.在应用传统模糊逻辑建立控制模型基础上,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模糊控制中的隶属度函数进行优化,实现了优化的隶属度函数随环境变化以及负载变化实时跟踪模糊控制器的参数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Insigh...  相似文献   

4.
以Carsim软件中的仿真模型为基础,对汽车防抱死系统(ABS)的模糊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参数自整定PID控制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可根据事先制定好的模糊控制规则对PID参数实现实时修改。以ABS滑移率控制原理及模糊控制理论,制定了整车ABS模糊控制策略。利用CarSim中整车模型,应用Matlab/Simulink设计了ABS模糊控制器,搭建了ABS整车控制系统。借助Car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进行ABS控制策略的仿真实验验证。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参数自整定模糊控制的ABS控制策略相对于无ABS控制和常规PID控制,提高了汽车行驶制动稳定性制动效能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5.
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汽车ABS系统仿真模型。分别采用Bang—Bang控制、PID控制以及模糊控制策略,选择合适的控制参数和模糊规则,对ABS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优控制方法,目的在于为汽车ABS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汽车操纵稳定性及行驶平顺性为控制目标,提出一种在线可调整的模糊控制算法,其模糊控制规则表可以用解析的方法进行计算。针对简化的汽车模型,为控制悬架系统的振动设计了自调整模糊控制器。与自适应控制主动悬架系统相比较,在两自由度悬架系统试验台架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汽车的振动控制具有明显效果,进一步说明提出的算法对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控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一种用于1/2汽车主动悬架的可调模糊控制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用于1/2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器进行了研究。在设计模糊控制器时,引入模糊控制规则调整因子,使得控制策略灵活,适应性强,并以模拟路面时间历程为输入对汽车1/2主动悬架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用这种可调模糊控制器控制的主动悬架,汽车的适性和操纵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针对静液压储能传动汽车的特点,应用模糊控制理论对发动机怠速控制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个用于发动机怠速控制的模糊自适应控制器。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应用于发动机怠速控制是可行的,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快的动态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汽车下坡的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的模糊控制方法。确定了模糊控制规则,设计了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的模糊控制器,根据汽车的瞬时行驶速度和目标速度差值以及加速度的大小,使电涡流缓速器输出适当的制动力作用在汽车上。利用实际车辆在不同初始运行工况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的模糊控制器控制规则合理,能使汽车在设定的目标速度上稳定行驶,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在汽车下坡的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的模糊控制方法.确定了模糊控制规则,设计了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的模糊控制器,根据汽车的瞬时行驶速度和目标速度差值以及加速度的大小,使电涡流缓速器输出适当的制动力作用在汽车上.利用实际车辆在不同初始运行工况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的模糊控制器控制规则合理,能使汽车在设定的目标速度上稳定行驶,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基于车辆的预瞄和纯追踪模型设计一种自适应调整前视距离的路径跟踪控制器。利用模糊控制原理简单和控制参数少的特点,将车辆当前横向、航向偏差作为模糊控制输入,前视距离作为模糊控制输出和纯追踪模型输入,得到模糊自适应纯追踪算法。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模糊控制理论,以汽车道路模拟系统为研究对象,将模糊控制与常规的PID控制相结合,设计出一套模糊PID控制系统。并对正弦波、方波以及随机波进行仿真再现,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PID控制器比常规PID控制器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和更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3.
文中提出了联合线性和模糊逻辑控制的4自由度汽车主动悬架。该主动悬架以线性控制为主,模糊逻辑控制为辅,前者以车身加速度作为控制量,后者以车身的垂直速度与俯仰速度的线性组合和车身位移作为模糊控制规则的输入变量。最后用Simulink进行仿真,并把所得结果与被动的结果进行比较,说明该系统对提高汽车的平顺性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汽车驾驶员车速控制模式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魏朗  陈涛  高丽敏  代素珍 《汽车工程》2005,27(6):696-701,695
系统地对汽车驾驶员在一定行车环境中的安全性认知与车速控制的决策、推理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进行一系列勘测、测试和心理评价试验,应用模糊集合、模糊统计试验、模糊控制和模糊逻辑推理等分析方法,建立了描述汽车驾驶员在既定道路条件下行车时基于安全性考量的逻辑推理规则和车速控制模型,最后进行了相应的实测验证。模拟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研究所采用方法和建立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燃料电池汽车为研究对象,使用模糊控制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分配进行实时管理,在满足功率跟随的条件下保证动力电池的充放电能力,以提高燃油经济性。本次研究中,以燃料电池发动机和动力电池组作为动力源,使用Matlab软件进行动力系统建模和模糊逻辑策略应用,最后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显示经过优化的模糊控制能量管理可以为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好的燃油经济性和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时易发生折叠等危险工况的现象,采用Truck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法,建立了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实车道路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设计了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稳定性的控制器和模糊控制策略,并选择高、中、低三种附着系数路面对模糊控制策略和传统逻辑门限控制策略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半挂汽车列车在三种附着系数路面上转弯制动时,模糊控制比逻辑门限控制在车辆制动稳定性能上有所改善,可有效地缩短制动距离和预防折叠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汽车ABS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模糊控制理论用于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确定防抱制动系统的参数。提出了车速估算的模糊逻辑方法。针对简化的汽车模型,用MATLAB模糊控制工具箱进行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并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下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控制的防抱控制的防抱控制系统鲁棒性强,控制效果好,可实施性好。  相似文献   

18.
汽车电磁制动系统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汽车电磁制动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建立电磁制动机构、车辆及轮胎的模型,进而建立汽车整车电磁制动系统的整体模型。采用模糊控制完成了汽车电磁制动系统控制算法的设计,在结合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的模糊关系矩阵进行优化,增大了制动力矩并使滑移率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当前,建立在模糊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模糊控制(FUZZY)已经走出实验室,开始了一场方兴未艾的应用热潮。其中,国外最红火的应用首推家用电器制造行业,其次在作为国家产业支柱的汽车工业方面。所谓模糊控制就是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操作经验归纳成一系列的语言规则存放在计算机中,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将其定量化,以便使控制器模仿人的操作策略和经验,通过一些模糊规则对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判断,然后给出控制量的过程。这一技术由于摆脱了经典控制的束缚,无需建立被控系统精确的数学模型,并具有快速响应  相似文献   

20.
汽车防撞雷达作为汽车防碰撞系统的一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对汽车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汽车雷达的研究背景、发展历程、原理分类以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等方面,对汽车雷达进行了简要的综合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汽车防撞雷达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