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汽车用铝锡铜轴瓦合金热膨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种常见的AlSn6Cu、AlSn20Cu、AlSn30Cu铝锡铜合金的热膨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合金中Sn含量的增加,组织中B(Sn)相增加,膨胀系数减小;高熔点的Cu元素固溶于α(Al)相中,使α(Al)晶格常数下降,能有效抑制合金膨胀系数随温度的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 现代汽车发动机的连杆轴承和主轴承大部份都采用钢-铝基轴瓦,其中以锡含量20%、铜含量1%的铝合金作为抗磨材料。这种轴瓦的优点已被国内外20余年的经验和使用实践所证实。轴瓦承受的单位负荷大约30MPa,与轴颈能很好地配合工作,尤其是含铅轴承,一直列大修时的临界磨损(25μm)都能保持自身的工作性能。1 汽车轴瓦部件的安装要求 安装轴瓦部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特殊要求:1.1 发动机装配时,要使用高度清洁的润滑  相似文献   

3.
高锡铝基合金又称20锡铝合金,它是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轴承减摩合金,因为它具有优良的轴承特性,所以深受用户的欢迎,据有关资料介绍,1980年世界范围锡铝合金轴瓦的产量已经超过二亿二千万片,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转速,高负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米巴公司研制的新型耐热AlZn4.5Mg轴承材料和AlSn20表面喷镀层,并介绍了这些轴承在三种型式发动机上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20高锡铝合金轴瓦与锡基巴氏轴瓦相比,具有一系列优点,国外已广泛采用,我国也已生产十多年,但仍未被广大用户所普遍使用,其原因和解决办法在本刊83年第1和第3期中已有所说明,但对另一个重要因素:即轴瓦与曲轴减摩副的匹配不合理,也是目前推广使用中的一个障碍,值得有关方面的注意和改进。据了解20高锡铝合金瓦投放市场的同时,也正是曲轴的材质较多地由 QT—60—2代替45号锻钢而行市。以解放牌汽车为例,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十几年以来,广泛吸收国外技术资料,研制成功了20高锡铝合金轴瓦。这种轴瓦具有高疲劳强度、高负荷能力、抗腐蚀性和抗粘合性等优点,不仅适应近代汽车发动机高速、高负荷、大功率的工况要求,能提高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使用耐久性和强化潜力。而且,用它来代替中轻型载重汽车传统使用的锡基巴氏合金轴瓦,可为国家节省大量的稀缺锡资源。因此在国产车型中,已为 EQ140、JN150等主机厂轴瓦设计图纸听规定使用。对于 CA10、NJ130、BJ212等车型,目前同时存在着使用巴氏合金和20高锡铝合金轴瓦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研制了涡轮增压器止推轴承烧结黄铜材料和钢背—烧结合金双金属材料。结果表明:与目前使用的锡青铜基材料相比,烧结黄铜具有较高的硬度、拉伸强度和耐磨性能;双金属材料在保持良好摩擦性能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德国KSPG集团新近推出一款事先预装、专为混合动力和高效电机设计的凸缘轴承,不仅能优化曲轴轴承的摩擦系数和尺寸,还允许低粘性机油的使用以降低能耗,特别适用于苛刻的中等混合动力系统或完全混合动力系统发动机。这款具有高负荷强度的聚合物轴承KS R55Q,被作为径向轴承投入使用,它应用承载能力高且特别耐磨的含硅铝合金作为轴承金属。由抗高温和耐介质的聚酰胺-酰亚胺  相似文献   

9.
<正>关于高速车用柴油机用活塞的一项有趣的新工艺是在压铸铝合金活塞上采用一种扩散熔合的强化陶瓷纤维镶圈。这项技术是由日本金属工艺公司(Art Metal ManufacturingCo.)开发研制的,这种陶瓷纤维铝合金(CFA)活塞已生产数年,主要供给丰田汽车公司用于汽车柴油机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烧结铝合金的性能特点,比较了烧结铝合金与传统铁基粉末冶金零件在粉末特性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性能差异.介绍了粉末冶金铝合金在连杆,皮带轮,油泵齿轮,轴承盖,VVT(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链轮、转子及轴承等方面的应用.铝合金的低密度特性与粉末冶金工艺能制造形状复杂零件的特点相结合,可以大批量、低成本地生产高精度烧结铝合金零件.  相似文献   

11.
涡轮增压器止推轴承润滑机理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流体滑动轴承的润滑理论为基础,分析研究了涡轮增压器止推轴承的工作机理和结构参数与性能的关系。建立了止推轴承及摩擦功率损失的方程式和数值模型,探讨了轴承承载能力与转速、间隙和尺寸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大止推轴承的尺寸或转速,承载能力增大;供油温度升高,承载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对20高锡铝合金轴瓦的应用推广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困难,但从我们福建省供销系统近400辆日本汽车的使用情况分析来看,由于20高锡铝合金轴瓦质量良好,维修装配合理,使轴瓦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而受到欢迎。因此,个人认为造成它在维修市场中的滞销原因,不应是由于轴瓦的预留刮量大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占强 《世界汽车》2015,(4):20-25
<正>为什么说NSX是一款国宝级跑车?本田汽车公司1989年推出的NSX是日本汽车历史上一款传奇跑车。它是世界上首款采用F1设计理念打造的超级跑车,采用中置后驱布局,以当时的法拉利348为主要竞争对手。NSX世界首次采用MONOCOQUE(铝合金承托式车架),全车车架没有一块钢板,铝合金框架和悬架使用了革命性的锻造挤压成型法制造,铝质车体和前后悬架分别实现减重200kg和20kg,实现了车身的轻量化,进而大幅提升了驾驶性能。发动机采用3.0L V6自然吸气式发动机,最高转速达到8000r/min,最大功率为201 kW(280hp)。虽然从发动机参数上来看,NSX不是法拉利358的对手,但由于车身更轻,因此在百公里加速、最高速  相似文献   

14.
<正>5.轴承的修理 (1)滑动轴承的损坏及其原因 ①轴承合金成块状剥落(掉块) 引起轴承疲劳剥落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轴承内表面粗糙度被破坏 采用刮研法修配轴瓦时,刮削跳刀会造成波浪式跳刀痕(铝合金和铜铅合金最易出现),刮削后轴承表面不平,使油膜间隙发生变化,造成凸起处油膜压力及温度急剧升高。当这一高压与油膜峰值压力方向相同时,便构成油楔压力、轴心位移挤压力和凸起处挤压力的三力叠加,形成比光滑处更大的脉动载荷区。另外,表面的不平,还将出现应力集中,因此,轴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履带车辆行星变速机构中的行星轮轴承,探索其在高速工况下采用滑动支承的可行性。选择了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固体润滑轴承。基于平均流量模型和粗糙峰接触理论,研究了轴承的粗糙度、进油温度和相对间隙对其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轴承的材料满足高速行星机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间隙和表面粗糙度,可同时实现低速时的混合润滑和高转速下的流体动压润滑;分析建议,设计相对间隙不应小于0.0015,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8μm;并应加强控制,降低进油温度。  相似文献   

16.
汽车发动机大修时,曲轴主轴颈和连杆轴颈与轴承的传统配合工艺为:测量备道轴颈的椭圆度、锥度最大值,按修理尺寸分级规范确定进级尺寸,在允许公差带内磨削曲轴使之达到规定精度、粗糙度,然后搪削(刮削)埘应进级的主轴轴瓦、连杆轴瓦,并按规定的间隙装配。这种修理工艺是以轴为基准的修理方法,需分别磨削轴颈和搪削(刮削)轴瓦。但是,对于精度要求高,尤其是进口汽车的薄壁高锡铝合金轴瓦就不宜沿用上述方法了,而应采用不搪削轴瓦,只光磨曲轴的修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款高速汽油机主轴承内部润滑与摩擦磨损问题,考虑到轴承承载不均导致的轴瓦与润滑油非稳态传热,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HD)和轴承动力学理论方法,通过迭代计算,得出该高速汽油机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主轴承在最大转速(9500 r/min)时轴承内部精确的温度场与热变形,并以此为轴承新的几何轮廓边界条件分析轴承的实际润滑情况.结果表明,与未考虑轴瓦温度场及热变形相比,轴承润滑状态明显恶化,具体表现为轴承最小油膜厚度减小、最大油膜压力增大,且出现较严重的磨损.最后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测得轴承的实际工作情况,并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际摩擦磨损情况吻合,验证了所用方法和所得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20家主要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6.6%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1)我国摩托车工业经过5年连续高速增长后,由于交通条件的制约及房改、教育、医疗等改革措施吸引了巨大的消费资金,增长速度已开始大幅减缓,摩托车市场已转为买方市场; (2)总产销率跌至近5年最低点  相似文献   

19.
故障现象与原因。我司一台日产(Nissan)轿车(发动机型号:L20型),行驶5万km后作了二级保养。出厂后仅驶1万余km时,该车发动机前端发生异响,经拆检发现空调机皮带盘由于轴承磨损已擦碰压缩机外壳而产生异响。二保不久何以有此现象,终于查核保养手册记录本,乃发觉二保时修理工竟漏掉了压缩机皮带盘轴承的保养,未予拆洗和更换油脂,以至使轴承严重磨损。  相似文献   

20.
正4.输入轴轴承护圈(壳体侧)的拆卸(如图1277所示)。(二)1-3-5-7倒挡输入轴和2-4-6挡输入轴的装配1.输入轴轴承护圈(壳体侧)的安装(如图1278所示)。2.输入轴轴承(滚针)的安装(如图1279所示)。3.输入轴轴承护圈(离合器壳体侧)的安装(如图1280所示)。4.2-4-6挡输入轴总成的安装(如图1281所示)。(三)拆解视图1.壳体和相关零件(如图1282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