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为实现公路光伏声屏障发电系统的能源自洽,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提出了一套从光伏出力、蓄电池储能到充电桩用电的“光储充”容量配置方案。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温度、辐射强度及光伏组件性能衰减规律建立光伏出力模型,结合公路光伏声屏障吸声降噪效果,计算光伏组件最佳倾角并获取该倾角下的光伏资源禀赋。基于光伏出力与负荷需求,获取蓄电池逐时荷电状态,利用雨流计数法和等效循环寿命法计算蓄电池的预估使用寿命,建立了涵盖初始投资、运行维护和设备更换3部分费用的成本模型,相较于传统固定寿命的成本模型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然后,以最小化总成本为优化目标,考虑系统的最小功率、占地面积、蓄电池荷电状态、系统负荷缺电率和系统弃能率5个约束条件,建立了公路“光储充”系统容量配置协调优化模型。采用自适应的粒子群算法,通过改进惯性权重提高了粒子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得到了给定光伏板数量下蓄电池及充电桩的最优容量配置方案。结果表明:提出的公路“光储充”模型的能源自洽率达95%以上,对加快公路交通能源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蓄电池荷电状态,设定荷电状态全年处于0.2~0.8之间,防止了蓄电池的过充过放,显著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针对粒子...  相似文献   

2.
《公路》2017,(2)
充分利用公路服务区的场地资源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具有很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本文对安徽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实际运行数据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每千瓦太阳能光伏系统年度发电量达到约760kW·h;光伏系统的月度发电量相差较大,最高月是最低月发电量的3倍以上;在根据服务区的用电负荷确定光伏系统安装容量为390kW的服务区,各月光伏系统所发电量的70%~90%被服务区用电设备直接利用,光伏系统全年供给服务区的用电量占到了服务区总用电量的53.1%,全年节约电网供电量24.2万kW·h,年节能量折合标煤79.9tce。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服务区在为司乘人员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污水排放源,如何合理、经济、高效地对服务区污水进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陕西省西汉高速公路某服务区污水设计工程,介绍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在服务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为该行业水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以期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节能减排的要求和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规模插电式电动汽车接入对配电网安全运行造成威胁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配电网负荷的电动汽车分布式一致性最优充电方案。该方案采用双层优化结构:上层以减少配电网负荷波动与满足充电站功率需求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各时段电网分配给充电站的功率;下层在充电站功率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以最大化整体用户的利益和减少充电电流波动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充电协议求解电动汽车的最优充电功率。该协议是分布式的、可实现电动汽车的即插即用,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扩展性。该方案既保障了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又提高了整体用户的满意度。仿真验证了方案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刘嘉  沈小燕  刘浩学 《公路》2012,(6):164-168
为科学度量高速公路服务区车辆驶入率,在分析服务区车辆驶入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服务区车辆驶入率预测模型。以新郑服务区为实例,验证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及确定石武高铁对新郑服务区车辆驶入率的影响程度。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并网的不确定性给微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带来挑战,本文在设定不同充电场景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光伏发电和出租车充电不确定性的微电网经济运行模型,以最小化微电网总发电成本为目标,各分布式电源的功率限值与功率平衡为约束,采用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不同充电场景下各分布式电源的最优功率输出和系统在调度周期内的最低运行成本。优化结果表明,综合优化充电行为能提高孤立微电网的可调度性,使微电网的运行成本降低21.2%。  相似文献   

7.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第二大碳排放行业,是各国重点关注的碳减排领域。而零碳交通示范区建设有助于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通过界定零碳服务区概念和评价指标,以山东高速济南东零碳服务区为案例研究,在深入分析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分析济南东零碳服务区的实施路径。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第一,济南东零碳服务区掌握先进绿色技术,减排效果明显;第二,应大力推动全国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建设;第三,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高速公路与分布式光伏的深入融合;第四,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政策,推动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某款纯电动汽车在城市双向四车道十字路口场景下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目标函数,进行了4种运行轨迹分析,采用NSGA-Ⅱ算法对车速和加速度进行优化求解,提出一种基于NSGA-Ⅱ算法的模糊控制策略,并制定相关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规则,验证了纯电动汽车双目标优化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目标函数很好地兼顾了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问题,得到了纯电动汽车在双向四车道十字路口下的最优运行轨迹和最佳道路宽度,提高了纯电动汽车通过城市干道十字路口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服务水平,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各个功能设施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排队论模型,提出了各个功能设施相应的服务水平分级指标及评价方法,最后采用重庆市4个服务区实测数据对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葛林 《中外公路》2005,25(3):135-136
该文以少洛高速公路为例,对河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理念、选点、规模设置、总体布局、功能配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现代高速公路服务区及配套设施的设计、选点中,应充分考虑高速公路的时代感和现代化水平,分别从服务区的功能、发展、市场经济、以人为本、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考虑服务区设计,充分发挥服务区的整体功能,真正使服务区成为促进区域经济整合互动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1.
赵转转  程长  闫晟煜  赵佳琪 《公路》2023,(6):298-303
为精准统计高速公路车辆平均运行速度,依托联网收费数据,分析影响平均速度统计结果的多源干扰因素,提出2种处理干扰因素的研究思路,估计每种思路的统计误差,通过在服务区开展调查获取驶入概率、间隔行驶里程、停驶时间及其占总行程时间的比例,引入变异系数对比停驶时间和间隔行驶里程的波动情况,明确在总行程时间中剔除服务区停驶时间的研究思路的局限性,基于间隔行驶里程分布区间中位值,通过样本量加权计算车辆驶入服务区的间隔行驶里程,结合陕西省2019年6月客货车辆平均行程的交通量分布情况,最后提出以206 km为间隔行驶里程、省内出行车流、ETC客车和货车作为统计约束条件,在联网收费数据中寻找不驶入服务区的短途行驶车辆作为最优样本来完成平均运行速度统计方法改进,通过陕西省数据验证统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可为路网运行状态分析、路段车辆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服务区驶入率的交通势测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高速公路服务区网络特点的基础上,构造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网络的交通势,根据交通势理论推导出网络状态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势测度模型;在分析高速公路服务区需求主体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说明了驶入率产生的内在机理,揭示了不同驶入率类型的服务区在高速公路网上的分布规律;最后根据2006年河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驶入率数据的分析结果,对该交通势测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服务区网络具有场系统特征;交通势测度模型可较为准确地给出高速公路服务区驶入率,为高速公路服务区规模的设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21,66(6):294-297
在日益增多的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既有高速公路交通拥堵路段改造常常是改扩建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拥堵路段改扩建方案的确定除考虑工程相关因素外,还需结合保通条件进行分析,并通过交通仿真运行验证改扩建方案的合理性。依托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清湖立交-坂澜立交拥堵段的改造工程,介绍高速公路改扩建中交通拥堵路段的改造方案确定过程,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就汝城至郴州高速公路外沙服务区的规划建设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及可行性的理论和方案,为今后服务区的建设提供指导及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智慧  张泽乾  罗凯 《公路》2023,(4):370-376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降耗减排是实现污水处理站碳中和运行的重要环节。以山西省某高速公路服务区为研究对象,对污水处理的全过程碳排放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污水处理各环节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初步评估了不同碳减排方式应用于服务区污水处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污水处理站碳排放量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明显季节性特征,能耗碳排放和N2O碳排放是污水处理站主要的碳排放环节;(2)经回归性分析可知碳排放量主要受污水处理量、进水BOD5浓度、BOD5和TN去除率的影响;(3)降低污水处理站电耗和污水再利用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经初步分析碳减排率可达19.59%。全过程碳排放变化规律的研究,为从多角度、多环节分析适用于服务区污水处理的碳减排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光电、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可为电动汽车提供清洁的电力供给,减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助力交通领域“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为了推动交能融合技术的应用,明确相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过去10年在电动汽车与清洁能源融合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二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其次,将已有研究成果分为公路环境与城市道路环境两类,分别从电网、充电站、车辆3个层面归纳了当前电动汽车与清洁能源融合技术的研究成果;最后,考虑到清洁能源发电以及电动汽车充电存在较强的随机波动,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加强公共领域交能融合发展、构建多种互补型清洁能源发电策略、建立“源—网—荷—储”集成优化技术、强化分布式微电网能源自洽调度、加强无线光伏充电公路运营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高速公路典型场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山东临滕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开展集多场景为一体的全路域光伏廊道建设应用研究,分析光伏廊道的技术方案、建设投资、营运成本及收益情况,论证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并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高速公路光伏廊道建设模式推广提供技术指导,促进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模糊数学理论,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的特点,以大广高速公路深州至大名段大名服务区为例,在建立了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方案优选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其模糊优选模型,进行模糊矩阵计算,通过专家论证会及设计方案实施,验证其模糊优选的正确性,为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方案的优选提供了参考,也为我国其他建筑方案设计的优选提供了依据,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充分利用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满足服务区日常运行用电需要,是集约化利用土地,提高单位国土面积财富输出价值的有效途径。对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转变用能方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同时对企业降低用能成本,节约自然资源,完成减排指标等方面,都有着现实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德尔菲法研究了影响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拓展物流功能的内外主要因素及服务区物流的主要功能,进而分析服务区拓展物流功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