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型:E53。行驶里程:100000km。故障现象:用户反映车辆停放时间超过2天便无法启动,需要借助外接电源帮助才可以启动车辆。车辆短时间停放,启动很正常。故障诊断:很显然,这种故障现象有可能是车辆长时间停放后蓄电池放电过度所致。引起蓄电池过度放  相似文献   

2.
<正>VIN:LSGPB54U0DD××××××。车型:2013款别克英朗GT。行驶里程:3026km。故障现象:用户反映该车多次出现停放3~4天后蓄电池没电,无法启动的故障。故障诊断:蓄电池亏电有两种原因,一是蓄电池故障,内部放电;二是汽车在关闭点火开关、车门闭锁后还有用电器工作,造成蓄电池外部放电。首先测量蓄电池外部是否放电,用专用工具测量寄生电流。如果寄生电流过大说明外电路故障,如果寄生电流正常,说明蓄电池有故障。  相似文献   

3.
龙辉 《汽车运用》2014,(11):31-31
汽车铅酸蓄电池早期损坏的原因活性物质脱落蓄电池在正常使用中,由于极板要随着蓄电池反复充放电而反复膨胀和收缩,活性物质便会自动脱落,特别是正极板。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活性物质的脱落是缓慢的。危害不大,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加速活性物质的脱落。例如,充电进入第二阶段后仍以大电流充电、充电终了时过充、在车上固定不牢而行车时剧烈振动、拆装时随便敲打、不适当地连续使用起动机而使极板拱曲变形、冬季大电流放电后不及时充电、电解液冻结等,都会造成活性物质严重脱落,使蓄电池过早损坏。自行放电蓄电池充足电后,在放置期间,电量自行消失,叫做自行放电。自行放电的现象有2种:一种是正常自行放电,另一种是故障性自行放电。正常自行放电是蓄电池在放置期间,电解液中的硫酸逐渐下沉,出现上下密度不均,致使本身产生了电势差,引起自行放电。这种自行放电比较缓慢,每昼夜也不会超过颧定容量的1%,但如果不定期进行充电,时间一长就会将电放完。故障性自行放电就是蓄电池充足电后,几天时间电量就自行放完。造成放电故障的主要原因是蓄电池内混入了比铅电位高的金属杂质,如铜、铁等,使蓄电池内部短路;另外,蓄电池上盖破裂或封胶不严,被溅出的电解液浸湿,也会在正、负极之间造成导电通路而自行放电。  相似文献   

4.
汽车蓄电池在充足电无负载的情况下,电量自行消失的现象称为蓄电池的"自行放电"。蓄电池的自行放电一般分为2种;一种是正常的自放电,一般情况下一昼夜的容量损失不会超过0.7%,如果此数值超过2%,则为另一种放电现象,称为故障性自放电。1汽车蓄电池正常自放电的原因1)蓄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变质导致电池自放电的产生。蓄电池极板上的材料为二氧化铅  相似文献   

5.
由于蓄电池材料不可能做到绝对纯洁.而且极板与栅架物质不同,其本身会构成局部电池:同时电解液的上下程度差也会产生电位差。因此自行放电现象不可能完全避免。一般蓄电池每昼夜自行放电率不超过蓄电池额定容量的1%被认为是正常的。若超过此值即为自行放电故障。  相似文献   

6.
故障现象:客户反映有时车辆停放一晚后,第二天无法启动(蓄电池放电),最近七天出现过三次。  相似文献   

7.
1故障现象 车辆蓄电池自放电严重,更换新的蓄电池后仍然放电很快,且没有出现忘记关车灯的情况。2故障原因分析与诊断面对这种故障现象,首先分析蓄电池自放电快的原因,主要是以下3点:长期不用的蓄电池会自行放电,且随时间推移会硫酸盐化;不同控制单元在不同状态下的电流消耗;至少有一个用电器有漏电故障。由于更换新的蓄电池后仍然放电很快,所以应该不是蓄电池的问题,排除此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车型:高尔夫6。VIN:LFV2B21K4C3××××××。行驶里程:14000km。故障现象:车辆停放两天左右,蓄电池电量就会降低至发动机无法启动。故障诊断:较长时间停车后,蓄电池电量出现不足,常见的原因有三点,分别是:发电机的发电量不足;蓄电池本身故障;停车后车辆静态放电量过大。(1)检查发电机及蓄电池发动机启动后,用万用表测量充电电压在13~14V,初步判断发电机工作正常。用智能充电器VAS5900  相似文献   

9.
故障现象一辆2007款速腾1.6L手动挡轿车,停放2天后无法起动,蓄电池亏电。故障诊断用VAS5051检测车辆,除了各个控制单元内有关于蓄电池电压过低的故障代码,再无其他故障代码。采用VAS 5051的50A电流检测感应钳检查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发现在车辆所有车门及用电设备关掉后,用遥控器将车门上锁后一定时间,放电电流仍基本维持在  相似文献   

10.
c)整流器损坏,输出电压过低,不能有效给蓄电池供电。d)磁电机故障,造成输出电压过低,不能有效供电。e)磁电机功率小,不能满足整车满负载时的用电。f)起动电机故障,导致起动电流过大,或起动次数过多,导致蓄电池过度放电。一般亏电严格来说不算蓄电池故障,但却是蓄电池所有故障中出现比例最高的故障现象,这类蓄电池经过简单充电保养即可恢复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1.
故障现象:一辆行驶里程为6万千米的迈腾轿车,停放5天后,出现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故障检查:对汽车进行检查:发现蓄电池电压不足,换一新蓄电池,就可启动着车,说明车辆有漏电现象。用VAS5202A检测,没有故障代码存储。断开所有电器,用示波器测量放电电流为0.225  相似文献   

12.
汽车漏电故障是指汽车停驶一段时间(如隔夜等),蓄电池逐渐自行放电,以致出现起动困难或电器工作不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蓄电池的常见故障,主要有电荷量降低、自行放电和充不进电等,其故障诊断方法分述如下。 1电荷量降低 蓄电池的电荷量,是指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平均温度为30℃时,以一定的电流强度连续放电10h,单格电池电压降到1.7V时所能供给的电量。通常用放电电流值(安培)与放电时间(小时)的乘积来表示蓄电池的电荷量。由此可知,电荷量降低是指蓄电池在充足电后,其所能供给的电量比正常供电量明显有所减小了的故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故障现象 一辆高尔夫A6,行驶里程14000km.车辆停放两天左右,蓄电池电量就会降低至发动机无法启动. 故障诊断与排除 较长时间停车后,蓄电池电量出现不足,常见的原因有发电机的发电量不足、蓄电池本身故障、停车后车辆静态放电量过大.具体的排除过程如下: 1.检查发电机及蓄电池 发动机启动后,用万用表测量充电电压在13~14V左右,初步判断发电机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15.
<正>车型:2012款荣威R950。行驶里程:18050km。故障现象:客户来店反映,最近时有发生因蓄电池亏电而车辆无法启动的现象,希望能查出原因,解除烦恼。故障诊断:进入车间后,技师首先根据施工项目检查了蓄电池,确认亏电后,更换新的蓄电池,车辆启动正常。为了排除系统漏电隐患,用万用表测量车辆的静态放电电流,显示为0.01A,数值正常,说明车辆没有漏电现象。然后进一步与客户沟通,了解故障发生前后有无其他异常,客户反映的一个情况引起了技师的关注。据说  相似文献   

16.
蓄电池亏电是摩托车较常见的故障,原因较多,蓄电池质量问题、充电系统故障等都是造成蓄电池亏电的重要原因,维修时又往往只更换蓄电池了事,忽略了对充电系统的检查,亏电故障还是没有排除。充电系统故障主要是充电系统线路的接头或插头松脱或接触不良,造成蓄电池充电不足;安装有过度浪费电源的辅助设备或系统短路造成蓄电池过放电或漏电;充电元件不良,如磁电机线圈断路、短路、飞轮退磁、稳压整流器  相似文献   

17.
新蓄电池的充电,按要求应进行几次充、放电循环,使极板在储存中生成的硫化层全部变成活性物质,以达到额定容量。已充好电的蓄电池单格电压可达2.4伏或更高,之后则开始以其额定容量1/10的值的电流放电,到单格电压降至1.7伏为止。放电时,通常采用灯泡或电阻丝。其缺点是:器材的消耗量较大,放电用不着的灯泡常被烧坏;当放电以恒定额定电流进行时(一般需放十几个小时),这部分的能量白白地消耗掉。为不使这部分电能浪费,用这部分放电电流为电量不足的蓄电池充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器元件日益增多,经常有驾驶人抱怨车辆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蓄电池亏电,无法起动的故障。笔者结合维修实践,总结出导致斯柯达轿车蓄电池亏电的原因一般有3点:蓄电池充电不良;蓄电池自身故障;静态放电过多。其中第3种情况较为常见,下面逐一进行分析。1蓄电池充电不良故障原因发电机到蓄电池之间的线路存在虚接;发电机发电量不足。排除方法起动发动机,关闭所有电器,测量发电机正极与其外壳之间的电压(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应在13.5 V以上,  相似文献   

19.
现代摩托车常用的三种点火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托车的点火方式多种多样,较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电容放电式磁电机点火系统,俗称“交流CDI”;电容放电式蓄电池点火系统,俗称“直流CDI”;电感放电式蓄电池点火系统,俗称“晶体管点火”。三种方式结构不同,使用时不能互换,下面就以他们的点火原理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故障描述有一辆2006款奥迪A4 3.0L轿车,行驶里程1.2万km。客户反映该车辆存在全车无电现象,该现象不是连续的,偶尔会发生。二、维修流程1.故障确认(1)首先验证客户报修故障1)询问客户,观察车辆整车电气线路状态;2)将蓄电池充满电,用蓄电池测试仪检测蓄电池状况;3)对整车电源进行短时静态放电电流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