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两种混凝剂对模拟城市雨水进行混凝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及原水pH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搅拌强度200r/min快速搅拌1min,150r/min中速搅拌5min,50r/min慢速搅拌15min的条件下,PAC和PAFC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40mg·L-1、60mg·L-1,两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相当,无明显差别.考虑成本核算,选用PAC作为混凝药剂.在原水pH值为6.5~7.5的范围内PAC的混凝性能较好.在其投加量为40mg·L-1,原水pH为7.0的条件下,除浊率可达98%,除氨氮率为18%,CODcr的去除率达到47%.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地区河流污染严重,给水系统深度处理技术得到广泛使用,以高效去除水源的有机污染物.文中以典型的工程实例,阐述了臭氧-生物活性炭、生物预处理、膜处理、强化混凝等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其特点,为安全饮用水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作为混凝剂进行六联杯罐试验,通过比较各混凝剂对原水浊度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经技术分析后得出:对于污染较严重的冬季赣江原水,在低投药量的情况下,铝盐的除总有机碳(JOC)的能力化铁盐强,而在高投药量下正好相反;对于CODMn来说,高聚物的去除率要高于低分子混凝剂,且聚合铝铁的效果优于聚合氯化铝;混凝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是很明显;对于污染不是很严重的赣江原水,氯化铁的除浊效果最好,高分子聚合物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各种有机物指标的去除趋势相近,规律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污水生物处理实验室建设的意义和实验室建筑方案中工艺流程选择的理由,建立了以DAT—IAT系统为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污水生物处理实验室,并用于给水排水专业设计性实验、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实验制备了负载Ti/Fe腐植酸吸附剂,采用SEM、XRD等分析方法对负载后的吸附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Ⅴ)进行了吸附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负载Ti/Fe腐植酸吸附剂较负载前的腐植酸对P(Ⅴ)的吸附能力明显提高.在温度25℃,pH值为5,吸附平衡时间为120min时,吸附率最大可达93.8%,负载Ti/Fe腐植酸吸附剂对P(Ⅴ)的吸附符合Freundich吸附模型.在25~45℃条件下,△G0、△S=-0.27kJ·mol-1、△H=-0.62kJ·mol-1,为自发放热熵减的过程,吸附类型主要是物理吸附,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O/W型乳化废液的混凝及絮渣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O/W型乳化废液进行了化学混凝处理,从4种混凝剂中优出酸性含铝废液作为最佳混凝剂,最佳操作条件为:投量8mL/L,pH6.5,混凝反应时间2min,表态分离时间为30min,混凝土产生的絮渣采用浓硫酸处理:每L乳化废液混凝产生的絮渣采用4.5mL浓硫酸,处理后回收油品1.5mL/L,混合液可循环使用继续处理乳化废液。  相似文献   

7.
对某机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这两类废水进行处理,确定最佳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混凝-生化联合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处理这两类废水.其中,混凝处理可以去除废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在混凝剂PAC投量为100 mg/L、助凝剂PAM投量为10 mg/L条件下,COD和SS去除率分别达到28%和64%;生化处理中,厌氧-好氧联合生化处理效果较单独好氧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好,采用混凝-厌氧-好氧(回流)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在厌氧和好氧段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 h和8 h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出水COD可降至40 mg/L以下,出水可回用于水力清砂和湿法除尘用水补充水.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合投加,对污水厂的曝气沉砂池出水进行强化预处理,研究其对浊度、COD的去除效果,确定最佳投药量,并对混凝所产生的污泥进行厌氧消化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试验利用超滤膜法分析了黄河中下游原水总有机物(total organic carbon,TOC)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的分子量分布,以及原水经常规工艺处理后各工艺段出水DOC的MW分布。并以此分析该水厂对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原水中DOC以小分子量有机物为主(〈0.5 k Dalton的有机物占约占60%);从DOC和UV254来看,常规工艺对有机物的整体去除率不高,分别为20%和38%,其中有机物去除主要以混凝沉淀为主;水厂常规工艺对分子量〈1 k Dalton有机物不能有效去除,甚至有所增加;比紫外吸收值表明,该水厂常规工艺不能有效降低消毒副产物生成风险,有必要增加深度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北黄土塬地区集雨窖水所具有的含浊低温微污染的水质特征,采用PAFC及其复配PDMDAAC进行强化混凝实验,实验考察了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PAFC的最佳投量为60mg/L,混合搅拌强度200r/min,搅拌0.5min,絮凝搅拌强度50r/min,絮凝10min,静沉15min的条件下,浊度、ρ(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4.8%、58.7%和33.1%;混凝剂PAFC与助凝剂PDMDAAC的复配可强化混凝的效果,当PDMDAAC的最佳投量为0.2mg/L时,ρ(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提高6.7%和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