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铝包覆浸金属碳滑板材料受流磨损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各种试验条件下(包括不同的滑动速度,接触压力,受流电流和接触导线表面不平度等参数),对铝包覆浸金属碳滑板材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铝包覆浸金属碳滑板材料具有优良的耐受流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2.
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秀兰 《中国铁路》1996,(11):16-17
介绍了我国使用的受电弓滑板的运用现状,包括铁基与铜基粉末冶金滑板、浸金属碳滑板、铝包碳滑板的优缺点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受电弓是跟踪接触导线,给电动车辆稳定供电,确保良好集电性能的车辆部件。本文介绍既有线电动车辆用烧结合金、铸造合金、金属浸渗型碳系、混合烧结型碳系等滑板的开发和应用,并介绍了新干线电车用铜系烧结合金,铁系烧结合金、铅分散铜系铸造合金、碳系(C/C复合材)等材料滑板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固态润滑剂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碳滑板发展概况及我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简述电气化铁路用受电弓滑板发展概况,介绍碳滑板、浸金属碳、碳-金属纤维及碳-铜复合材料等几种碳材料滑板的性能特点,指出国内外碳滑板的差别及主要原因,分析碳滑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电力机车铝包碳滑板运用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绍复 《机车电传动》1995,(3):50-52,64
通过对电力机车铝包碳滑板运用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该滑板具有受流好、抗冲击能力较强等优点,认为在铜接触线及钢铝接触线和铜接触线混架区段、铝包碳滑板是目前一种较理想的滑板。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维修费用,日本铁道综研所研发了减小导线磨耗的碳系滑板材料和碳系铜粉混合烧结、多孔硬碳含浸金属的材料,以及弓架滑板托上的安装方法。采用的“鞘形槽”结构,可靠性好,装卸方便,且重量轻。  相似文献   

7.
冬季天气干燥时,浸金属碳滑板摩擦磨损情况往往进一步加剧。本文简要分析了空气湿度对浸金属碳滑板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机理,并基于空气湿度可控的摩擦磨损等效试验装置进行了不同空气湿度下浸金属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试验,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空气湿度对于浸金属碳滑板摩擦磨损参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受电弓滑板是列车获取能量的核心装备,良好的滑板材料性能是保障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高速列车具有大功率、高运能、长距离运行等特点,随着高速列车速度进一步提升,对受电弓滑板材料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受电弓滑板材料的发展历程,包括金属滑板、纯碳滑板、粉末冶金滑板、浸金属滑板,以及新型复合材料滑板;然后综述各阶段滑板材料的工艺技术及其优缺点;最后结合中国电气化铁路发展实际,对高性能受电弓滑板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日本正在实际应用的碳系滑板中的金属浸渗型、混合烧结型、C/C复合材料制碳系滑板的制造方法、物理特性和磨损特性。同时,阐述了碳系滑板的安装方法,对于能实施内螺纹攻丝加工的C/C复合材料碳系滑板进行了各项指标确认试验,证明其符合性能要求,现已开始装车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地铁刚性接触网滑板和接触线异常磨耗问题,使用环-块式载流摩擦试验机.基于正交试验法,对4种浸金属碳滑板和铜银合金接触线的电滑动磨损问题进行了多参数影响试验.研究了电流强度、滑动速度、法向力和滑板材料等参数对滑板的磨损量和温度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直流电流是影响滑板磨损量和温度的最重要因素,法向力的影响次之,滑...  相似文献   

11.
<正>1开发的目的作为安装在电动车组用受电弓上的滑板(集电材料),使用的制作材料有铜系烧结合金、纯碳、碳系材料。近年来,一直沿用铜系烧结合金滑板,有利于延长接触导线的寿命,此外,还较多地采用集电性能优于纯碳的碳系材料滑板。铜系烧结合金是在铜系烧结材料中分散硬质及润滑成分的材料。纯碳是将石墨粉成形后煅烧而成的材料。碳系是以石墨烧成体为基材的铜或铜合金的复合材料。目前使用的碳系滑板,因为基材是石墨烧成体,强度不高,安装在受电弓上时,必须在滑板侧使用钢制的护套,以补强固定。但使用护套需要解决以下难题:由于钢制护套部分不能进行滑动集电,使用厚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在载流条件下浸石蜡对碳滑板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在环-块载流摩擦磨损试验台上试验浸石蜡、未浸石蜡2种纯碳滑板与铜银合金接触线在载流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对比碳滑板在不同载荷、滑动速度、电流情况下的表面形貌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浸石蜡对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与电弧烧蚀紧密相关。石蜡及其有机产物加剧电弧烧蚀,石蜡的不完全分解会削弱滑板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通过减小法向载荷、加快滑动速度、增大电流均能显著加剧浸石蜡碳滑板在试验中的电弧烧蚀。浸石蜡碳滑板的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是:随法向载荷、电流的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随滑动速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60km/h时摩擦系数最大;浸石蜡碳滑板的平均电弧能量、磨耗量随法向载荷的增大呈现减少的趋势,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加,平均电弧能量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磨耗量随滑动速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60km/h时磨耗量最大;在低速(40km/h)和高速(80km/h)时浸石蜡增强碳滑板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3.
电力机车铝包碳滑板失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电力机车铝包碳滑板失效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运用表明,铝包碳滑板是一种较理想的滑板,接触网的质量好坏发挥铝包碳滑板优越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日本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的发展及浸渍金属碳滑板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日本电力机车用受电弓滑板的发展过程,分析了这些滑板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叙述日本浸渍金属碳滑板的研制、性能及其应用状况,指出浸渍金属碳滑板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滑板材料受流摩擦时接触点瞬态温升对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有限元法对不同滑板材料(包括纯碳材料、浸金属碳材料以及铜基粉末冶金材料)在滑动受流时由摩擦力和接触电阻引起的接触点瞬态温升进行了分析计算,同时根据滑板材料的热失重(TGA)和差热分析(DTA)试验结果,分析了各种滑板材料在受流摩擦时的磨损行为.研究表明,在试验参数为压力70 N、电流200 A以及滑动速度80 km·h-1的条件下,电流是引起碳系滑板材料接触点温升的主要因素,并造成纯碳滑板接触区亚表层的高温氧化现象,浸金属碳滑板由于材料致密氧化速度较慢,同时强度相对也高,因而具有良好的耐受流磨损性能;而铜基粉末冶金滑板材料受流摩擦时的接触点温升低于其氧化温度,所以引起其高受流磨损量的主要因素不是接触点温升,而是电弧侵蚀引起的摩擦表面严重破坏以及蜡基润滑剂的失效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在碳素纤维增强碳基材的C/C复合材料中浸渗铜合金,并制作C/C复合材料滑板,其强度及韧性优异,虽然属于碳系滑板,但能够用螺栓与金属滑板同样直接安装到弓头托架上。另外,C/C复合材料滑板相比金属系滑板及传统碳系滑板价格较高,故有待降低其使用成本。本文介绍了重新评价碳素纤维含量以削减制造成本,并对滑板使用中的极限厚度的目标值进行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受电弓滑板受流摩擦中体温升的模拟计算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滑动受流条件下,滑板材料的温升是决定其摩擦磨损机制的主要因素,文章采用有限元计算与实测温升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热源(包括电孤热、接触电阻热、摩擦热以及体电阻热)对各种滑板材料体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滑板材料由摩擦热引起的体温升相近且数值较小,滑板材料中金属元素所占的比例愈多,电弧热对体温升的影响愈大,而接触电阻热的影响则愈小,体电阻热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铜基粉末冶金滑板由于富含金属元素,耐电孤性能最差,浸金属碳滑板具有良好的综合受流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铁路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质量的监督管理,根据<铁路工业产品制造特许证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是指列入<铁路工业产品制造特许证管理办法>附件"实行制造特许证管理的产品目录"中的第一类铁路工业产品,包括粉末冶金滑板(铜基)、粉末冶金滑板(铁基)、浸金属碳滑板、碳滑板(产品范围、申证单元及执行标准见附件1).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3月10日,太原局集团公司科委组织专家对湖东电力机务段、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电力机车碳包铝托架受电弓滑板》进行了技术评审。电力机车碳包铝托架受电弓滑板主要由碳条、铝托架、气道和紧固件等组成,采用碳包铝托架结构和气道一体化设计,碳包铝托架具有抗电弧特点;气道一体化结构提高了自  相似文献   

20.
《铁道技术监督》2008,36(12):47-48
现发布TB/T1842.1—2002《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粉末冶金滑板》、TB/T1842.2—2002《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浸金属碳滑板》、TB/T2344--2003《43kg/m~75kg/m热轧钢轨订货技术条件》、TB/112871—1998《内燃机车滤芯结构完整性检验方法》、TB/T3147—2007《铁路轨道检查仪》等5项铁道行业标准修改单,修改内容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