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苏斌 《铁道建筑》2006,(2):48-50
北京地铁和平里北街站—和平西桥站区间,断面开挖尺寸为11.6 m×9.657 m,文章总结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下穿地面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在建的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为背景,对香梅北站—景田北站区间线路盾构掘进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运用隧道工程理论、盾构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并结合地质条件与隧道条件,分析了地表建筑物特点及其与隧道的关系以及盾构隧道掘进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出了穿越地面建筑物的工程措施和变形控制技术。工程实践表明,依据深圳地铁东延线提出的穿越地面建筑物的变形控制技术,可以确保地铁隧道本身和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终点站两种折返方式的利弊分析及折返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站前折返与站后折返的适用条件 站后折返,列车基本固定使用一条与出发正线连接最近的折返线折返,另一条折返线可作备用。站后折返不像站前折返受列车到站或出发的干扰,折返能力较大,较规范规定的远期最大通过能力每小时不少于30对列车能力有较多储备。如果客流来向不在车站尾部,尾部不受建筑物的干扰,地质条件又较好,一般应优先考虑站后折返。反之,如乘客大部分在车站尾部,或尾部受建筑物(基础)或地质条件限制,则应采用站前折返。站前折返目前有深圳的罗湖站、广州的西朗站、香港的东涌、柴湾、油赤地、中环4个站。……  相似文献   

4.
目前特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层出不穷,周边已有建筑物群的城轨车站段开挖施工安全隐患巨大。依托轨道交通资阳线工程的第七座车站资阳北站,提出了城轨车站段开挖(明挖与暗挖)对邻近高铁站建筑物控制技术,建立了城轨车站段近接既有建筑物三维模型,探明了既有建筑物群国铁站房和地下停车场变形强度安全性,揭示了既有建筑物位移及应力变化规律,探明了城轨车站段开挖对邻近高铁站建筑物安全控制技术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城轨车站段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提供技术参考,对未来基坑开挖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铁开挖时,其周围的建筑物变形观测成了地铁施工中的关键之一,也是影响地铁施工安全的重要指标。介绍了广州市轨道交通东山口站先隧后站扩挖时建筑物沉降、隧道围岩变形及内力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下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北京地铁 5号线崇文门站—东单站区间右线渡线隧道下穿地表建筑物 ,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 ,在该段复杂的施工边界条件及约束条件下 ,施工难度极大。介绍地层沉降控制 ,以及隧道接近既有建筑物施工技术及特殊条件下地表建筑物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7.
文章应用非线弹性及线弹性本构模型,对长春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北京大街站区间双线隧道盾构施工中,在不同施工工序条件下地表沉降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进行分析,得到了使得地表沉降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最小的最佳工序,以期为长春地铁工程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成都地铁2号线情况:由于线路规划等原因,盾构区间(蜀汉路东站—白果林站)要26次穿越老旧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已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开裂。对盾构机穿越建筑物施工中多种注浆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深基坑开挖会引起基坑周边土体应力场变化和土体位移,对邻近建筑物造成影响。本文以杭州市地铁汽车城站深基坑为例,分析了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开挖使邻近建筑物地基土体沉降量超出规定,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及对建筑物基础注浆加固的方法,有效控制了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为缓解日益突出的交通压力,轨道交通成为疏解城市交通的首要选择,但受地形、地质、周边建筑物等条件的影响,单洞双层隧道结构的选择是必然的,有必要系统开展单洞双层隧道修建技术的研究。本文依托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罗湖站至大剧院站区间单洞双层矿山法隧道结构工点的实际情况,采用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现场验证等手段,对单洞双层隧道支护结构受力特征、变形规律、施工工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单洞双层隧道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内力、临时支撑轴力、锚杆轴力、周边位移、地表沉降随掌子面推进的变化规律,验证了支护结构、施工工法的合理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研究成果为同类工程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北土城站—安贞门站区间工程.着重介绍隧道下穿密集商用建筑群、隧道立体交叉开挖、上层滞水严重、地表上方建筑物严重损坏及新建电力隧道对建筑物的影响下采取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盖挖逆作法作为地铁暗挖结构的主要施工工法之一,具有施工适应性强、环境影响小、支撑体系刚度大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北京地铁16号线达官营站是与既有7号线达官营站的换乘车站,其盖挖逆作法换乘厅基坑局部开挖深度达到35 m,具有开挖深度大、穿越地质条件复杂、邻近敏感建筑物等特点。结合工程施工案例,对围护结构、HPE法插入钢管柱、钢管柱与梁板节点连接,结构特殊部位施工等方面内容进行介绍,形成了一套盖挖逆作法深基坑施工技术,以期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青岛地铁3号线万年泉路站-李村站区间下穿多栋年代久远的建筑物。为保证下穿施工中建筑物的安全,研究了不同注浆方案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地层应力及变形情况的影响。研究表明,注浆会导致注浆区地层参数的改变,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着重分析了注浆区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两个因素对加固效果的影响,采用适宜的注浆量可以增加注浆区的强度,但过大的注浆量对于减小地表及建筑物沉降的效果并不显著,且有可能造成地表及建筑物的隆起。  相似文献   

14.
沈阳地铁4号线劳动路站—望花屯站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在曲线段穿越密集建筑物群,且建筑物变形控制标准高,隧道穿越地层为富水黏土地层。根据试验段的土压平衡和泥水平衡两种模式掘进效果对比,提出采用土压平衡模式穿越建筑物。详细探讨了穿越过程的盾构掘进参数、土仓压力设定、B型管片注浆孔设置以及曲线段测量控制技术,研制了适合地层特点和盾构结构特点的同步注浆浆液及刀盘开挖轮廓与盾体外缘之间的间隙填充浆液。建筑物变形监测结果表明:隆起及沉降变形均在允许范围内,极大提高了盾构掘进工效。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地铁6号线一德路站、海珠广场站为工程背景,通过介绍车站的地理位置、周边建筑物情况、明挖法结构与暗挖法隧道的位置关系、隧道的断面尺寸、隧道的最大及最小埋深、施工的先后顺序、与既有建筑物的距离等,阐述两个车站的设计思路,采用站台与站厅分离的建筑布置,解决了在复杂条件下的地铁设站问题,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地铁车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苗岭路站是在青岛地区特有的土岩组合地层结构中开挖的明挖换乘车站,基坑周围既有和在建建筑物众多,开挖过程中的地质条件、施工条件、荷载条件等多种复杂因素会引起基坑围护结构及周围土体较大变形,从而对基坑安全产生较大影响。为满足基坑施工及周边建筑环境安全要求,本文基于现场监测,分析了龙门吊作业期间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围护桩侧移、桩顶水平位移、桩体沉降、建筑物基础沉降和锚杆内力。结果表明:龙门吊移动荷载作用下围护结构应力、变形均在设计限值以内,桩锚支护体系对于龙门吊荷载作用下的土岩组合深基坑工程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7.
天津地铁5号线思源道站施工区域范围内遗留部分较深的预制方桩和构筑物,其中构筑物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还包含钢板、型钢、槽钢等结构。本基坑地质情况复杂,周边存在敏感建筑物,且清桩后对回填土以及桩身周围土体强度要求较高,采用全回转套管钻机对地下障碍物进行清除。工程实践表明,该施工技术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元岗特大桥基础托换施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结合地铁隧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穿越高层建筑物基础的施工 ,介绍了桩基托换的施工过程和工艺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陆翔路站~潘广路站区间隧道工程施工实践,详细介绍了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切削穿越建筑物桩群施工技术,并对其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系统总结,对同类型施工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玻璃幕墙是现代一种新型墙体形式,将大面积玻璃应用于建筑物的外墙面,展示建筑物的现代风格,将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节能和建筑结构等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发挥玻璃本身的特性,使建筑物显得别具一格,从而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玻璃幕墙是上海虹桥站立面的主要装饰方法,赋予虹桥站高贵、美观的现代主义建筑时代的显著特征。通过玻璃幕墙在上海虹桥站应用和维修管理中遇到的玻璃自爆问题,探索玻璃幕墙在大型车站运营过程中的维护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