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高速公路行驶环境下车辆在车道保持阶段的行驶轨迹特征,给车道宽度值确定提供参考,在重庆市主城区2段高速公路上开展了38名驾驶人的实车驾驶试验。使用车载设备采集自然驾驶状态下的车辆行驶速度、行驶轨迹和“车辆中心点-车道线”横向距离。基于以上数据,计算轨迹横向偏移值和“车身轮廓-车道线”侧向余宽等参数,分析高速公路直线/曲线路段的车辆轨迹横向偏移和侧向余宽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曲线路段和直线路段的期望轨迹横向偏移存在差异,曲线路段行驶轨迹的本质特征是轨迹往曲线内侧偏移,而直线路段的车辆轨迹是倾向于往车道左侧偏移,但曲线路段紧贴车道线行驶的车辆占比要低于直线路段。直线路段车道左侧余宽最小值、期望值分别集中于[0.2 m, 0.6 m]和[0.3 m, 0.9 m],曲线路段车道左侧余宽的最小值和期望值主要分布在[0.2 m, 0.7 m]和[0.5 m, 0.9 m]范围内;车道位置对期望轨迹横向偏移和车道侧向余宽均有影响,左转弯路段的左侧余宽要低于直线路段和右转弯路段;在左转弯路段内侧车道行驶时车辆与中分带的距离更近,因此左转弯的事故风险更高;行驶速度增加时,内侧车道的车辆有...  相似文献   

2.
为在道路设计阶段确定平纵组合与相邻路段线形对车道偏离的影响,并为减少因道路线形因素引发的侧碰、追尾甚至车辆驶出路外事故提供改善依据,基于真实的山区高速公路道路设计参数及周边地形,搭建驾驶模拟场景,利用驾驶模拟试验获取小客车车道偏离数据,并对应获取车辆当前所在路段及上、下游路段的线形参数。以车辆车道内行驶为参照,沿道路行进方向,将车道偏离行为分为左偏驶离车道与右偏驶离车道。因车道偏离受驾驶人影响,采用双层Logit模型,分别判定道路线形及驾驶人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直线路段,曲线更易引发车道偏离行为,驾驶人易偏向于曲线内侧行驶;上游300 m路段曲率差越大、平均车速越大,则车道偏离的概率增大;相对于缓坡(-2%≤坡度S≤2%),行驶于上坡(S>2%)或下坡(S<2%)路段时,车辆车道偏离概率减小;车辆行驶于外侧车道的左偏驶离车道概率大于行驶于内侧车道;驾驶人因素对左偏驶离车道的影响比例为8.8%,对右偏驶离车道的影响比例为25.6%。研究结论可从组合线形角度帮助工程师设计更安全的山区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车型在不同车道的运行速度差异,讨论不同设计速度下各车道的运行速度分布特点和规律,并提出不同车道运行速度推荐值,以应用于其他相关几何指标选取和验算。通过调查我国多车道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方式,基于包茂高速、西安绕城高速和连霍高速公路的实测不同车道车辆运行速度调查数据,绘制了每条车道的运行速度分布图、正态分布曲线和累计分布曲线,分析得到了多车道高速公路不同车道的运行速度特点和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不同设计速度下各车道的运行速度推荐值。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第1车道的运行速度大于等于设计速度,剩余车道的运行速度大于等于该车道的限制速度,但低于设计速度,说明车道限速偏低;运行速度由内侧车道向外侧车道呈递减趋势,内侧小客车专用车道运行最高,外侧车辆混行车道运行速度最低;按车型进行车道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保证内侧小客车运行速度具有积极作用,但外侧车道车辆混行对行驶速度稳定存在负面影响,车辆行驶速度并不稳定;多车道高速公路不同车道的运行速度差异较大,计算道路几何指标时车辆速度直接采用设计速度的85%并不合适,应针对相应的多车道高速公路实际运行状况展开调查,以得到合适的运行速度取值;针对调查路段,统计得到了3车道和4车道高速公路不同车道运行速度推荐值,为其他指标的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多车道高速公路主线合流区通行效率,由于主线合流区各车道交通特征差异,针对多条匝道相互合流再一同汇入主线的情况,分析了主线合流区流量均衡状态、各车道饱和状态和匝道流量对通行效率的影响,提出了多车道高速公路车道分配与入口多匝道协同控制模型,主要通过主线车道控制引导上游主线车辆提前选择合适车道行驶,同时采用入口多匝道控制协调匝道合流区各汇入匝道车辆的驶入,实现主线和匝道的通行效率最大化提升。仿真验证及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通过主线车道控制引导上游主线车辆尽量选择内侧车道行驶,尽管会增加内侧车道行驶车辆的车均延误,但明显降低了主线和匝道的整体车均延误,说明主线车道控制与入口多匝道控制相结合对合流区通行效率提升优势明显,且主线合流区各车道流量均衡有助于提升入口匝道汇入效率。  相似文献   

5.
多车道公路桥梁各行驶车道的车流和荷载特性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由这些差异性引起的结构响应特性应是桥梁管养关注的重点。根据某单向4车道高速公路实测的WIM数据,分析其运营阶段的交通荷载特性,及在实际车流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的真实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驶车道的车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性,90%以上的货车偏向于外侧两个车道行驶;车辆总重和轴重水平较规范基础数据有明显的提高;各行驶车道随机车流产生的荷载效应最大值基本大于规范值,外侧车道上荷载效应远大于内侧超车道,说明目前规范基于车道荷载独立同分布的假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车辆荷载模型已无法满足实际的结构设计评估要求,建议修正。  相似文献   

6.
驾车礼仪ABC     
1.要专心孜孜地驾车,不要因观赏周围景色、交谈、打手势等而分散注意力。不要酒后驾车。遇见红灯时,应将车停在标线内,此时不要超越其他车辆或紧急制动以免影响后面车辆的行驶。不要将他人的车挤离车道。当别人的车从身边驶过时,应放慢速度而不要加速行驶。不要朝别的驾驶人员大喊大叫。遇见突发事件,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2.如果因违反交通法规而被交警拦下,对待交警的态度要礼貌、友善。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违反交通法规,是交警判错了,也要平心静气地向交警说明自己的理由,不要粗鲁和太激动,你会有机会申明是非曲直的。如果你确实违反…  相似文献   

7.
郝满良 《驾驶园》2010,(10):78-78
问:北京的李先生约上几个朋友到郊区游玩,当驾车行驶到怀柔至密云的公路上时,以每小时9 0公里的速度行驶,被自动测速仪记录,处理时他与交警争辩起来,说一路上见到限速标志就减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地方才敢开。他不明白限速标志限到哪儿为止,不限速时能开多快?  相似文献   

8.
多名乘员车辆使用畅通无阻的车道在美国大多数高速公路的最内侧,开设了一条标有“车池道”(CAR POOL)字样的车道。上面行驶的车辆比较少,整个路面畅通无阻。原来这是一条专用车道,凡是车上有两人(含驾驶人员)或多人,都有权使用。这种“车池道”鼓励邻居或一家人,在上下班组织好,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内轮流开车。与别的车道比起来,“车池道”更为畅通。一些“开单车”的人不  相似文献   

9.
如果正常行驶在环线或者高速的最内侧车道时,突然发现前方停着一辆没有灯光的大货车,想必每个人都会出一身冷汗。如果这时正处于酒后、疲劳或超速的状态,那这个“陷阱”真的很近而且很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汽车知识》2012,(3):80-83
62过弯时可选择内线省钱指数无论何时,安全都是第一,节油最多排第二。在安全没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灵活调整驾驶方案。比如在过弯道时,就可以尽量选择内侧车道过弯,这样可以缩短行驶距离,自然会起到节油的作用。当然,在并线时要注意后面车辆。如果是单车道,则可尽量靠近弯道内侧行驶,同样可缩短行驶距离。  相似文献   

11.
交通流失效识别是确定交通状态、制定交通管理策略的关键。为精细化识别各车道交通状态的差异,提出以车道为基础,利用速度变形累积曲线将每个时间间隔内的速度波动"转折点"放大,较为精确和直观地确定各车道的瓶颈交通流失效时间。相比于以往基于断面和基于阈值的识别方法,该方法更为精细和客观,不仅能有效识别路段的半拥挤状态,也可以深入分析拥挤的横向、纵向传播特性。以上海市快速路军工路出口匝道附近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出口匝道附近的拥挤一般先由最外侧车道开始,平均经4 min 之后扩散到最内侧车道,但在向上游纵向蔓延的过程当中,内侧车道反而比外侧车道更容易发生交通拥挤。   相似文献   

12.
您开车,车道我来保持(续)据一项在欧洲所做调查表明,39.4%的意外交通事故是在无意间偏离车道而产生的。当车辆偏离车道行驶时,车道保持辅助功能可以提醒驾驶者注意并自动轻微转动方向盘来修正车辆行驶轨迹,以保证车辆行驶在正确而安全的车道上。  相似文献   

13.
交管热点     
《摩托车》2012,(18):7
松原交管部门集中整治摩托车违法行为近日,松原市交警支队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摩托车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共查处摩托车违法行为1800多例,扣留无牌无证摩托车350台。在此次的集中整治行动中,松原市交警支队重点加大了对摩托车无牌无证违法行为、摩托车驾驶人和乘车人不佩戴头盔、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的违法行为,特别是非法安装大功率音响、飙车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雨天交通安全隐患,保障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根据雨天高速公路实际行车状态、路面径流特点和车辆水膜相互作用探究雨天安全行车速度。首先,提出“移动水坝”概念,并分析“移动水坝”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形成机理;依据水力学基本理论探究“移动水坝”现象中水膜厚度和车辆滑水限速值的变化规律;然后,利用Fluent软件仿真车辆对水流的阻挡作用,依据外侧车道大车行车间距的水压力探究连续“移动水坝”形成的条件,并确定外侧车道大车在不同行驶速度下相应的临界车头时距;最后,应用流体力学原理仿真分析车辆行驶速度和水膜厚度与轮胎受到的动水压力之间的关系,确定不同降雨强度下内侧车道小客车的滑水限速值。研究结果表明:雨天在高速公路外侧车道行驶的大车会对路面径流产生阻挡作用,出现“移动水坝”现象;“移动水坝”作用下水膜厚度较正常排水状态下增加,导致内侧车道行驶的小客车滑水限速值降低;设定试验条件下外侧车道大车间距40 m时,两车的水坝作用连续,增加大车车头时距可以减弱连续“移动水坝”作用;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受到的动水压力随水膜厚度及行驶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小客车在“移动水坝”作用下发生滑水的概率增加,根据轮胎动水压力值和滑水值确定不同降雨强度对应的临界滑水速度,可相应作为雨天高速公路小客车行驶速度限值。  相似文献   

15.
分析进口道设置左转专用车道但未进行左拓宽的信号交叉口车辆运行特性以及出口道车辆分布特性,并探讨影响出口道最内侧车道分担率的5种相关因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出口道最内侧车道分担率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 135,表明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6.
刘长江  王秋平  郭永谊 《公路》2021,(2):229-234
为了解决分离式避险车道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了境内外分离式避险车道存在的不足,基于失控车辆行驶特性对平行式避险车道平面设计、纵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和路床材料选择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平行式、分离式避险车道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平行式避险车道以驾驶员自救为原则,在驾驶员认为车辆存在较大的失控风险或车辆已失控时驶入,在避险车道停驻或速度降低后,再驶入主线,设置条件更为灵活,易于救援,工程规模小,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了预防多车道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分别以客货混行整体式、客货分离整体式、主辅分离式3种多车道断面形式的交通冲突为研究对象,建立VISSIM交通仿真模型,利用SSAM软件获取交通冲突数据,并对冲突的形式、数量、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客货混行整体式下的交通冲突最多,主要分布在最内侧、最外侧车道和减速车道上游100m范围;客货分离整体式下的交通冲突主要分布在货车道和立交出入口附近;主辅分离式下的交通冲突主要分布在辅路和车道转换处。  相似文献   

18.
故障现象一辆2011年出厂的长安铃木雨燕手动挡轿车(型号为SC7150C)。累计行驶约1_2万km。该车以20km/h左右的车速行驶时底盘部位就会开始发出“嗡嗡”的异响,并且该异响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而增强,当车速达到80km/h且向左变换车道时异响最突出,而向右变换车道时异响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车辆在行驶时由于车道线检测方法单一,导致对直道线和弯道线检测效果不一致,从而影响车道偏离识别效果的问题,基于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信息,提出了1种自适应车道偏离识别算法。该算法对车辆在直道行驶时采用偏离判断基准线法,而在弯道行驶时采用基于触线时间阈值法,分别对行驶状态进行车道偏离判断,该算法既保证了计算速度,又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采用仿真的方法,使用车道偏离识别算法获取的数据,通过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对车辆行驶状态进行控制,得到车辆在预期车道内的行驶状况,以此证明了所提出的车道偏离识别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目前城市交通中道路使用功能的细化,逐步提出了按车型分车道行驶的措施。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某段典型的主干道上车辆的行使速度进行调查分析,结合车辆之间的跟驰模型,并考虑不同车辆行驶状况下的安全时距,分析对比了车辆分车道行驶前和分车道行驶后的行驶速度和延误特性。课题使用vissum软件对不分车道行驶和分车道行驶两种情况下的车辆运行状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分车道行驶的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车辆行驶的速度,减小行车延误。该论文的研究成果为当前公交优先通行提供了较好的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