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铈的硫酸溶液中铅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硫酸溶液中铈离子的添加,抑制了铅电极上氧化膜中Pb(Ⅱ)的生成,提高了氧化膜的导电性;并且提高了电极析氧的过电位,抑制了氧气的析出;同时也抑制了铅电极的腐蚀,提高了电极的耐腐蚀性能,改善了PbSO4/PbO2...  相似文献   

2.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法、循环伏安法、计时电位法、交流阻抗法和动电位阻抗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铕的硫酸溶液中铅电极/电解液界面的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将铅电极在添加Eu3+的硫酸溶液中测定的铅电极/电解液界面的电化学特性同铕与铅形成的铕-铅合金在相同浓度的硫酸溶液中的得到的铕-铅合金电极/硫酸溶液的界面具有相同的影响规律和特性。在硫酸溶液中添加铕离子后,铅氧化反应电位正移;铕离子的存在提高了电极的析氢反应过电位,抑制了铅电极上氧化膜中高电阻的Pb(Ⅱ)的生成,提高了氧化膜的导电性;同时也降低了铅电极的腐蚀速率,改善了PbSO4/Pb转化反应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伏安法研究了N-乙酰-5羟色胺在玻碳电极(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9.33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液中,N-乙酰-5羟色胺在约 0.2V(vs.Ag/AgCl)电位处产生一个阳极氧化峰,通过伏安实验研究了体系的电极表面反应机理及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发动机和汽车车身铝合金部件的耐腐蚀性能,通常会在铝合金表面形成阳极氧化膜。由于这些氧化膜为多孔结构,因此必须对孔隙进行封闭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其耐腐蚀性。将氧化膜放在沸水或含封孔添加剂的溶液中进行处理后,其孔隙就会被水合氧化铝封闭。由于处理时间长,溶液温度高,这种水化封闭处理的能耗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了一种采用氢氧化锂溶液的封闭处理(锂封闭处理)技术。锂封闭处理主要采用铝酸锂复盐对孔隙进行封闭,这种复盐能在室温下的强碱性溶液中快速生成,因此,封闭处理时间可缩短至传统方式的1/10。并且,这种复盐能从氧化膜的表面向深层发展,尤其能在氧化膜的表层生成更多复盐,有助于提高耐腐蚀性能。已将这种锂封闭处理技术应用于在严重腐蚀环境下使用的汽车外部机械零件。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戊二醛和三价铁离子改性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制备了CS-CMC聚合物双极膜,并被用于电解法制备水处理剂高铁酸盐.经IR分析表明,该聚合物膜两极分别含有-N=CHR、-COO-官能团.CS-CMC双极膜的溶胀率较小,能稳定存在于浓酸、浓碱溶液中.在电极上迭加变频不对称脉冲方波可及时去除阳极表面的氧化膜.在14 mol/L的NaOH溶液中,室温下以5 mA/cm2的电流密度、脉冲方波频率2 Hz,电解6 h,电流效率平均为51.27%,高铁酸盐浓度达到37 mmol/L.  相似文献   

6.
多用途钢铁表面黑色转化膜处理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磷酸盐和钼酸盐为主的溶液中获得的钢铁上的黑色转化膜耐蚀性器,可代替磷化膜,氧化膜,作为激光热处理前的预处理层可显著提高激光热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2.4铅电极在Eu2(SO4)3硫酸溶液中的交流阻抗特性交流阻抗技术是研究电极界面信息和动力学过程的一种电化学测试技术,通过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对测定电极反应体系进行测量,确定EIS的等效电路或数学模型,得到溶液电阻、电荷传递电阻、双电层充电电容等电化学参数,从而能推测电极系统中包含的动力学过程和机理[22]。一个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过程在交流阻抗谱图上能反映出来,一般来说,如果体系的动力学过程较快,也就是体系受扩散控制时,浓差极化较大,在给定的频率范围内阻抗谱是一条直线;当一个体系的动力学过程进行得很慢时,体系主要是受电荷转移电阻和法拉第充电电容控制,在阻抗谱图上将表现出一个半圆;若体系的动力学过程和活性离子的扩散速度相当,  相似文献   

8.
崔勤 《中国电动车》2014,(10):180-180
从社会热点话题"酒后驾车"联想到课本上的乙醇能被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实验,改变重铬酸钾浓度及用量和改变硫酸溶液的浓度和用量作对比试验,得出结论硫酸浓度对实验成功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将切削液样品用硫酸一过氧化氢分解后,在pH=10的氨溶液中,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铅,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测定铅、镉和铬的含量。对灯电流、乙炔流量、溶样酸种类及其用量、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用量和氨水用量等影响铅、镉和铬测定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并予以优化。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测定,线性范围均为50.0~250.0μg/g;检出限:铅为40.4μg/L、镉为11.8μg/L、铬为13.8μg/L;相对标准偏差(n=11)均小于2%;加标回收率为94.4%~107.0%。  相似文献   

10.
车门外铝饰条阳极氧化工艺后处理主要有封闭法和无机喷涂法。封闭法由于自身的工艺特点,在生产和售后主要发生3种形式的腐蚀:外力刮擦腐蚀、Na Cl环境腐蚀和碱溶液腐蚀;另外,在大气暴晒试验和批量监控试验中存在裂纹问题,试验证明通过控制氧化膜厚度可以降低氧化膜的开裂风险。无机喷涂法是应用于车门外铝饰条的一种新型表面处理方法,与封闭法相比,无机喷涂法铝饰条的耐碱性和耐热性均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1.
PEM电解水阳极面临高电位强氧化的环境,同时受限于金属铱的高昂价格,开发低成本、高活性与稳定性的析氧电极面临巨大挑战。本文通过操作简单的浸渍法在WO3阵列表面进行铱负载,得到的Ir@WO3电极在PEM电解水析氧电极中具有较高的活性与应用化价值。通过优化铱前驱体的浸渍量,当载量为0.15 mgIr·cm-2时,电极呈无序多孔结构,铱在电极表面均匀分布。单电解池测试膜电极2.0 V下性能达到2.3 A·cm-2,此时铱质量比活性提高至15.5 A·gIr-1,传质极化区域tafel斜率降低至360 m V·dec-1;相比商业化铱黑喷涂电极,WO3阵列载体的电极在提高催化剂质量活性与降低电极的传质极化方面具有优势。本研究提供的电极制备方法与性能研究思路对于发展低成本高活性PEM电解水膜电极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汽车情报》2008,(14):47
英国ITMPower公司在“NHA Annual Hydrogen Conference”上发表演讲称,使用该公司开发的氢精制法,不仅环境负荷小,而且能实现低成本精制氢。该公司开发的氢精制法反向利用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MEA(膜/电极接合体)中有电流通过时,便可从水中提取氢和氧。很早以前人们便知道这一原理,但该公司的特点是,利用了阴离子(OH-)在电解质膜中移动的阴离子交换膜,而非氢核(H+)在电解质膜中移动的阳离子交换膜。因此,使用了碱性溶液。  相似文献   

13.
Y112铝合金表面氧化膜抗氯离子腐蚀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缓蚀剂对Y112铝合金在高浓度氯离子条件下的缓蚀作用,将铝合金试样浸泡在含有不同缓蚀剂的25%的CaCl2溶液中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氯离子在铝合金表面氧化膜中的渗透需要一定时间,缓蚀剂浓度过高反而会加速铝合金的腐蚀。设法增加铝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厚度,有利于提高部件的抗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14.
铅炭电池具有充电接受能力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碳纳米管(CNTs)作为导电添加剂掺入负极活性物质,构建了新型铅炭电池。结果显示,CNTs的掺入降低了电池内阻,改善了充电接受能力,抑制了负极硫酸盐化,显著延长了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5.
铝合金电镀镍前的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合金前处理质量是电镀的最重要因素,但由于铝与氧有很强的亲和力,表面极易生成氧化膜,是一种难镀的金属基体。即使用化学方法去除,在镀覆其它金属之前也会形成新的氧化膜。这种氧化膜与镀层结合力很差。另外,铝的标准电极电位负值很大(φAl~(3 )/Al=-1.66),在镀液中容易与电位较正的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疏松层(接触层),使电镀层与铝基体的结合力降低,要在铝表面获得结合力强、性能优良的镀镍层,镀前处理是关键。目前,国内外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可归纳为3种技术途径:1)浸锌-预镀1层镍或2层镍;2)阳极氧化法;3)直接化学镀镍。本文主要介绍浸锌法。  相似文献   

16.
在含有PO43-、CO32-、SiO32-的溶液中制备铝合金气缸体微弧氧化膜层,通过SEM观察膜层的表面微观形貌、由试车检验不同膜层疏松层状态的运行状态,结果表明:铝合金气缸体氧化膜的疏松层对缸体发动机的试车运行有关键影响.对氧化层的疏松组织进行机械加工时,氧化层粗糙度较好,发动机运转正常,能完成120h耐久试验;氧化层粗糙度较差,会造成发动机积碳、容易拉缸.  相似文献   

17.
蓄电池虽说普通,但它里面的学问却不少。一般车用蓄电池分碱性和酸性两大类。碱性蓄电池的电解液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酸性蓄电池电解液为硫酸溶液。由于酸性蓄电池极板上活性物质主要成分是铅,因此又称为铅酸蓄电池,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铅酸蓄电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实际工作过程中膜电极所受温度应力及其对膜电极物理耐久性的影响,首先通过整车动力系统模型仿真研究了外负载变化条件下蓄电池容量对电堆输出功率波动的影响,利用燃料电池热力学模型仿真得到电堆功率波动条件下燃料电池工作温度的波动情况,并导入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膜电极内部温度应力变化情况。由仿真结果可知,膜上微裂纹端部在温度作用下会出现集中应力,且裂纹在膜电极中的延展是逐渐加速的过程。在环境箱中对膜电极样件进行了温度循环加载试验,验证了温度应力仿真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以聚砜超滤膜(截留分子量10 000)为基膜,壳聚糖乙酸溶液为铸膜液,使用相转化法制备了戊二醛-硫酸混合交联壳聚糖/聚砜复合纳滤膜,并研究了壳聚糖浓度、戊二醛-硫酸混合交联剂等因素对该膜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操作压力1.6 MPa、流量30 L/h、20℃条件下,测得纯水通量为12.84 L/(m2·h),对2 000 mg/L的NaCl、MgCl2、Na2SO4和MgSO4的截留率分别为6.6%,94.5%,34%和80.4%,水通量依次为6.93,11.92,6.95和6.73 L/(m2·h);对分子量不低于280的有机物截留率高于90%;对0.01~0.1 mol/L KCl溶液在0.1~0.7 MPa下测定膜的流动电位为60~6 mV/MPa.电解质离子分离机理取决于膜与电解质离子之间的电荷作用.  相似文献   

20.
1前言 陕汽总厂生产的用于紧固各类汽车蓄电池的压条总成及电瓶接头,由于较多的使用在含硫(S)、二氧化硫(SO2)条件下,因此,对此类零件的表面处理要求比较严格.多年来,我厂所采用的是对零件表面进行镀铅(Pb)的方法来解决.但由于该厂原有电镀镀铅溶液的配制复杂,含铅毒性大,且整个工艺过程复杂,难以控制,致使在给压条镀铅时经常出现起包、剥皮、电瓶接头发花、发黄等质量问题.笔者在分析特定零件镀铅利弊的基础上,利用铅所具有的良好的抵抗氧化浸蚀作用的特点,编制了一种新的镀铅工艺.此工艺的特点是,简化了溶液配制过程,降低了毒性和生产成本.用此工艺镀出的零件,彻底消除了鼓包起皮等质量问题,且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