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从三峡水库泥沙入库量的减少以及三峡水库对泥沙的拦截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河床冲刷的影响,具体剖析了现有冲刷数值模拟的最大冲刷量远较实际冲刷量为小的原因,因此得出了在三峡以下长江中下游不宜采用沉管法修建长江水下隧道的结论。对于重庆地区朝天门两江隧道的修建方案问题,文章在分析了决定修建沉管隧道方案可行性的两个关键参数,即河床水深和水流流速后,指出只要采取相应工程措施,采用沉管法修建两江隧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发展推动了沿江、沿海城市各种形式、不同规模的过江/跨海水下隧道的工程建设。高铁、高速公路建设,助推我国中西部广大腹地长大公路、铁路隧道工程蓬勃兴建。而在修建过江/跨海交通连接线工程时,选择桥梁还是隧道是工程设计者们时常面对的一道选择题。早年,由于我国缺乏水下建隧的实际经验,在桥隧方案比选中,隧道方案多处于下风。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城市旅游中江河因山、城相隔而导致的游船绕行问题,有效组织沿江城市快捷观光航行,文章针对重庆渝中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人文景观分布特征,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的方法对重庆两江船舶观光隧道的隧址选择、出入口方案设计、洞身的断面设计及景观布置、隧道支护参数、隧道的辅助设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重庆两江船舶观光隧道的设计方案,可为以后的船舶隧道修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盾构法隧道一般修建于富含地下水的软土之中,在施工和运营中环纵缝不可避免地出现张开、错台等现象而发生渗漏。介绍了目前国内在建及建成的盾构直径超10 m以上的过河、过江、跨海盾构法隧道的接缝防水现状,分析探讨了对大直径超埋深隧道接缝防水体系的设计构想、管片密封垫截面构造设计及角部构造、防水材料的耐久性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杭州地铁2号线钱江路站一钱江世纪城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钱塘江,由于钱塘江临近出海口,其独特的"洪冲潮淤"现象使过江隧道上方覆土发生大面积剧烈变化,因此可能导致结构反复产生向上和向下的位移,从而引起较大不均匀沉降.文章详细论述了针对钱塘江隧道设计难点进行的计算和分析,阐述了过江隧道的设计方法,其原则和措施对国内其他过江隧道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海底隧道盾构法施工方案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盾构法已经在国内外的地下工程中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国外一些著名的海底盾构隧道,如英吉利海峡隧道、日本东京湾海底公路隧道、荷兰W esterschelde隧道;国内盾构技术也发展迅速,先后建成上海大连路、复兴东路过江盾构隧道,还有在建的上海翔殷路越江公路隧道、上中路隧道和已经开工建设的武汉、南京、上海长江桥隧工程等。这些海底、江底隧道的修建为盾构隧道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首先论述了国内外大直径、高水压、长距离推进等盾构施工关键技术,并结合珠江口海底隧道的建设条件与国内外的施工成功实例,对海底隧道盾构法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建的杭州市庆春路过江隧道是下穿钱塘江的第一条交通隧道工程,隧址工程地质条件及河段水文条件复杂。隧道过江段采用盾构法施工,南北岸边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文章介绍了庆春路过江隧道工程的建设环境和建设标准,并从隧道平面布置、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方面对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该工程特点,对大直径盾构结构设计方案、高承压水作用下深基坑设计方案以及水底隧道防灾系统设计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海太过江通道为公铁复合过江通道,是国家发改委近期重点推动实施的过江通道之一,其中公路部分为南通至常熟高速公路(S13)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部分为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过江设施。该项目公路过江隧道全长约11.2 km,其中盾构段9.2 km,隧道断面直径达16 m,水压高达0.75 MPa,覆土厚度达40 m,具有"长、大、高、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国内外隧道的大量修建,盾构隧道的纵向不均匀沉降或过量沉降问题日益突出。在盾构隧道的纵向结构设计中,纵向刚度的确定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大直径断面,以在建的南京过江隧道为例,因螺栓导致的管片横向、纵向刚度差异达数十倍。文章采用志波由纪夫纵向刚度计算公式和有限元建模的方式,对比两种方法的差异,并讨论纵向等效刚度折减系数在各种影响因素(管片尺寸、螺栓预紧力、偏心距)变化时的规律,提出采用有限元模拟管片更能贴近实际工程的受力状态,在分析复杂受力状态时可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超长地铁过江区间隧道及其车站型式设计布置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铁车站型式和区间隧道断面的选择,结合结构施工的合理性及环控设计的简洁性,对南京地铁1号线西延过江线过江段隧道区间和车站方案进行分析比选,并对设计进一步优化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1.
季军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4):126-130
隧洞及井接头防水作为一项关键工序,对输送饮用水的青草沙过江管隧洞工程尤为重要。文章以此为工程背景,结合深覆土输水隧洞的特点,详细阐述了隧洞自身的防水质量控制及特殊形式外包井接头设计和施工技术,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泥水盾构穿越堤坝沉降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杭州庆春路过江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大堤沉降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Peck公式对横向沉降曲线进行拟合,并对东西线隧道上方大堤沉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线盾构施工引起的大堤沉降比东线要大,原因是西线盾构穿堤期间持续降雨、泥浆管爆裂引起泥水压力剧烈波动,以及首次穿堤缺少工程经验、盾构掘进参数控制劣于东线等:验证了Pe...  相似文献   

13.
深圳地铁重叠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地铁重叠隧道是国内第一个整座区间采用锚喷构筑法施工的地铁隧道,该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差、与周围建筑关系复杂,设计施工难度大。六年前,为了达到安全、可靠、经济的目标,集中了国内相关技术力量,对重叠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解决了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探索出了一套先进、科学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确保了该隧道按期顺利建成。隧道已经过近2年的运营,目前状态良好。为了推广应用其建设经验,文章对重叠隧道设计、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余永明  季军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1):150-152,164
文章以长达7.2 km的上海青草沙原水过江管工程为依托,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垂直顶升孔的确保特长盾构法隧洞顺利贯通的测量技术,包括隧洞贯通误差预计、平面传递、高程传递、内业计算等。  相似文献   

15.
上中路隧道、军工路隧道作为上海市城市中环线建设中两个重要的穿越黄浦江节点工程,均采用双管双层隧道方案。结合两个工程的设计,介绍了隧道出盾构工作井后两种不同的平面展线形式,同时分析了"燕尾型"展线与"鱼叉型"展线在各个方面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盾构施工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作者在重庆过江隧道、武汉长江隧道、上海地铁、成都地铁、广州地铁、郑州地铁盾构现场施工的经历,以施工现场的事故为例,对从事盾构现场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可供盾构施工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环渤海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和渤海海峡的自然、地质条件等情况出发,论述了修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必要性,研究分析了海峡通道的“南桥北隧”方案,并对海底隧道的不同方案及其施工方法进行了比较。回顾和展望了世界各国和我国修建水底隧道的情况和规划前景,以我国目前的隧道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为依据,论证了在近几十年内修建渤海海峡隧道的可行性,并提出应尽快组织力量进行渤海海峡隧道的前期地质调查及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道路隧道消防系统设施配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隧道发生火灾的起因和特点,介绍国外消防部门对隧道消防的不同看法,以及近期欧洲一些消防公司在隧道内进行的A类泡沫液灭火试验和研究;分析上海几条越江隧道内的消防设施,提出对城市道路隧道内消防设施选择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