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汽车的NVH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论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与整车匹配设计的若干要点,和悬置元件设计计算的方法。介绍了悬置性能测试和疲劳测试的方法,以及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测试的内容和要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6700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路面激励下的隔振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估。建立了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性能分析的13自由度整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模态属性,重点讨论了考虑路面随机激励下的动力总成振动响应。对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较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到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车架和悬置子系统存在沿Z向激励下的模态耦合。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RQ11G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6自由度刚体振动微分方程基础上,分析比较了RQ11G动力总成系统悬置改进前后的固有频率、能量解耦度。通过在试车场进行的整车道路试验,比较分析了RQ11G动力总成系统悬置改进前后的隔振性能、存在的问题,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和提高能量解耦度可有效降低车辆的振动与噪声,提高乘坐舒适性。探索了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一整套完整的设计、开发、试验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4.
轻卡怠速时驾驶室抖动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款轻卡在开发过程中出现怠速驾驶室抖动问题,抖动较为严重,主观感觉明显,通过对悬置系统隔振率、转向系统模态、整车驾驶室模态等可能引起驾驶室抖动原因的分析,最后确定怠速驾驶室抖动为动力总成悬置隔振性能差、整车驾驶室模态和发动机二阶阶激励耦合引起。通过对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进行优化,以及降低怠速工况发动机转速,解决了驾驶室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款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较差的问题,对该悬置系统进行了分析与优化。建立了悬置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系统模态和解耦率评价隔振性能。采用多岛遗传算法,以解耦率、系统模态为优化目标和约束进行集成优化设计。优化后,主要激振方向的解耦率由86.4%提高到91.46%,主要激振方向模态的最小间隔为4.13 Hz。在显著提高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同时可满足动力总成布置空间需求。  相似文献   

6.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动态特性及悬置系统振动控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汽车的NVH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论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的橡胶悬置、液阻悬置、半主动悬置和主动悬置的静态、动态特性,探讨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设计方法及隔振设计的5个方面(建模;振动频率和解耦率的优化;动力总成的位移控制;低频大振幅激励下,动力总成的振动控制;隔离发动机的激励传递给车身或副车架),从而降低转向盘的振动和减少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动力学模型并获得系统固有频率和能量分布,由整车状态下模态试验得出了动力总成悬置隔振系统的运行模态参数,通过分析找到了某微型车座椅导轨怠速异常振动的原因。对该车型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重新制作样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现代测试手段和动态仿真分析技术相结合,能有针对性的对悬置系统进行改进设计并缩短整车NVH调试周期。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某款电动载货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两种不同布置形式悬置系统进行了结构强度、模态分析,并结合整车的NVH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支架的模态要求,选择出合理的一套动力总成悬置方案,提升了整车的NVH性能,研究内容对工程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载货车动力总成悬置隔振性能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新蓬  周垚  章应雄 《汽车工程》2007,29(6):507-510
针对某重型载货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不同设计方案,利用ADAMS软件建立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实测其基本参数,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悬置系统参数匹配的合理性,以达到提高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某轻型载货汽车进行不同工况的振动性能测试,分析评价其动力总成悬置的隔振特性、驾驶室隔振装置和悬架系统的隔振效率;基于MATLAB对振动加速度时域信号进行时域传递率和频域传递率分析。  相似文献   

11.
建立汽车传动系统悬置的数学模型,并确定悬置系统隔振评价指标。通过对某汽车悬置系统的刚度的优化设计,系统固有频率稍有增加。各方向振动解耦度均大于90%。动力传动系统悬置y方向位移在3mm左右,较刚度匹配前的7.7mm大幅减小,悬置隔振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性能是整车NVH性能控制的关键。文章以某轻型商用车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设计及优化。文章基于主惯性轴理论确定了悬置系统的初始安装角度,并基于能量解耦法建立Adams模型对胶块安装角度及刚度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整车试验表明怠速工况下悬置系统隔振效果良好,但后悬置在加速工况下在2930rpm处存在共振,然后通过CAE分析,提出了后悬置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并对改进后悬置系统重新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共振消除,整个悬置系统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方法,论文以某重卡为研究对象,建立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分别将柔性车架和刚性车架整车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最大误差分别为8.9%和25.1%,表明柔性车架整车模型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能够用于动力总成隔振率的计算。为了简化分析过程,论文研究了基于柔性车架整车模型的3种简化方法,结果表明简化模型隔振率与试验结果相差最大为12.3%,与简化前相比隔振率相差最大为5.34%,因此,在车辆设计初期,没有实车及详细整车参数的条件下,利用简化后的模型可用于隔振率的仿真计算。该研究为动力总成隔振率计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提高橡胶悬置装配状态下刚度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某型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系统进行模态试验时,发现橡胶悬置的装配状态对刚体模态频率影响较大。针对该橡胶悬置结构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影响橡胶悬置装配后刚度特性的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改进后的结构消除了装配状态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提高了悬置刚度的稳定性,对改善整车振动与噪声性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就某车型配备三缸发动机整车振动过大的问题,对悬置系统进行改进设计,分析动力总成及悬置系统参数。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利用能量解耦法,对悬置刚度进行计算和优化,使该车的整车振动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汽车动力总成液阻型橡胶隔振器的研究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利荣  吕振华 《汽车工程》2001,23(5):323-328
本文对被动式液阻型橡胶悬置及动力总成-液阻悬置系统的设计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述评和总结。首先介绍了汽车动力总成液阻悬置的应用概况,总结,阐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所要求的理想隔振特性,然后综述了节流孔型,惯性通道型,惯性通道-固定解耦膜型,惯性通道-活动解耦膜型等典型被动式液阻悬置元件的结构原理,集中参数模型,动态特性及其参数设计分析结果,同时综述了动力总成-液阻悬置系统隔振生能研究概况及设计分析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德国Freudenberg公司,美国Ohio州立大学,日本Nissan公司等主要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及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以某款国产汽车为研究对象,在ADAMS中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参数化分析方法,讨论了悬置参数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对悬置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比较优化前后的结果,优化后的悬置系统的隔振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并进行实车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ADAMS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中的应用、相关参数的设置和悬置软垫简化模型,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与多目标优化,并在时域和频域内进行了隔振性能和动态振动响应的仿真。最后对一悬置实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垂直方向和绕曲轴旋转方向解耦能量分布有较大改善,动力总成质心振动位移和悬置点动反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汽车动力总成隔振难点与被动悬置改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发动机导致车内噪声的两种方式,即振动传递方式和辐射方式.基于发动机的激励特点和传递方式论述了发动机对整车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及控制措施.基于动力总成隔振悬置需要满足的诸多冲突因素和约束条件,论述了汽车动力总成隔振设计难点,并阐述了被动式悬置改进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某动力总成悬置系统NVH性能道路试验中,全油门缓加速工况受发动机频率激振影响,某悬置主动侧支架发生共振,导致在260Hz左右产生车内结构噪声的情况,采用hypermech-nastran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悬置支架的有限元模型对其模态进行分析,并根据模态分析结果对该悬置支架设计优化。最后通过道路试验结果验证悬置支架结构设计优化的正确性,可使整车在全油门缓加速工况260Hz附近的振动和车内噪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