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轮定位的含义 四轮定位是由前轮定位和后轮定位两部分组成.它包括车轮、悬架、车桥和转向节的各种角度的定位.四轮定位的内容为: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前轮外展、后轮外倾角、后轮前束.在检测项目中,车轮前束值/角、车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和主销内倾角统称为前轮定位,又称前轮定位四要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不仅仅由前轮定位来保证,后轮定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车轮主要定位参数及作用 车轮定位要素主要包括车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转向轴线内倾角(转向主销内倾角),车轮摆动角(前束)等.外倾角 前轮安装在车桥上时,其旋转平面向外倾,这种现象称为车轮外倾.车轮旋转平面与纵向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车轮外倾角.其作用是提高车轮工作的安全性与转向操纵的轻便性,由于主销与衬套之间,轮毂与轴承等处都存在着装配间隙,空载时车轮的安装正好垂直于路面,而满载时上述间隙将发生变化,车桥内倾将使路面对车轮垂直反作用的轴向分力压向轮毂外端的小轴承,使该轴承及其锁紧螺母而使车轮脱出,为此,安装车轮时要预先留有一定的外倾角,以防止上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汽车转向轮的稳定性是指车轮在偶然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直线行驶时,具有迅速自动摆正恢复直线行驶的能力。转向轮的稳定性是依靠转向轮的正确定位来保证的。转向轮的定位正确与否,还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时滚动阻力、轮胎的磨耗以及燃料消耗等问题,同时对汽车行驶的安全可靠性也有密切的关系。通常将主销内倾、主销后倾、前轮外倾和前轮前束称为前...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悬架运动学模型,在虚拟激振台上模拟双轮同向轮跳仿真,分析得出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束角随车轮跳动行程的变化关系曲线。为减小主销后倾角角度以及各定位参数的变化幅度,以4个车轮定位参数为优化对象,关键硬点坐标为设计变量,利用ADAMS/Insight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与优化前结果相比,主销后倾角减小,同时角度变化幅度下降33.3%;外倾角、主销内倾角、前束角的变化幅度也得到优化,分别下降了17.1%、15.6%、6.2%。  相似文献   

5.
汽车车轮定位快速检测设备能够检测车轮前束角、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填补了车轮定位快速检测的空白.该设备可以将一次检测的时间由原来的S30min~50min缩短到5min~10min,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提供了一种准确、方便、快速的检测设备.汽车车轮定位快速检测台,解决了"大中型汽车在汽车检测线不能够快速检测车轮定位参数"的难题.并突破了传统汽车车轮定位仪不能进行通过式测量汽车车轮定位参数的关键技术,推动了汽车检测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转向节主销和衬套过度磨损会造成前轮摆振. 前轮转向节主销与衬套的配合间隙因磨损过大使主销与衬套松旷,不仅破坏了保障前轮正常运行轨迹的“三角一束”(前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前束),增加了前轮胎的异常磨损,还伴随一个负面表现就是前轮摆振.  相似文献   

7.
精确计算、测量汽车主销后倾角、内倾角,对于车辆悬挂系统的设计、试验、检测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分析悬挂及测量原理,从测量的角度建立了主销后倾角的几何模型,推导出主销角度的精确计算公式,并对近似公式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主销角度较小且所设定转盘角度较小的情况下,经验值与精确值比较接近;当主销角度较大或所设定转盘角度加大的时候,经验值误差加大,利用经验近似公式计算的主销角度准确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汽车前轮主销后倾角γ、主销内倾角β、转角θ、θ′与测得值ψ′、ψ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研究、开发转向轮定位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影响汽车侧滑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前轮侧滑量的检测,已经成为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的重要内容。但是,许多车主对侧滑仍然感到很陌生,当遇到侧滑检测不合格时也不知如何调整维修。那么,什么是前轮侧滑呢?我们知道,汽车为了保证转向的轻便和直线行驶,必须正确配置主销内倾、主销后倾、前轮外倾和前轮前束等4个参数。正是因为前轮外倾和前轮前束使汽车产生了侧滑的可能。当车轮向前滚动的时候,由于车轮具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MAS/Car建立了重庆公交某型混合动力客车前悬架和转向系统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了双轮同向跳动仿真试验,通过分析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角、主销后倾角和主销内倾角的变化证明该车型的操纵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选车型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四轮转向车辆运动计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二自由度四轮转向汽车模型的运动方程,得到了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与前轮转角的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基于本实验室的四轮转向样车进行了前后轮转角成比例控制的四轮转向车辆(4WS)的运动学仿真,并针对仿真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阐明了四轮转向车辆与前轮转向车辆(2WS)相比的优势,并提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车轮外倾角和前束的检测非常重要,一旦车轮外倾角和前束匹配不当,就会造成轮胎磨损加剧,严重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甚至安全性。该文使用ADAMS软件中的ADAMS/View模块,建立双横臂式前独立悬架模型,改变模型的前束和外倾角,在不同的前束和外倾角条件下对模型进行仿真,测量车轮底部的侧向滑移量,以分析二者对车轮侧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转向工况对四轮转向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四轮转向汽车前轮转角比例前馈加横摆角速度模糊PID反馈控制模型,通过与Trucksim车辆模型和Simulink控制模型联合仿真,分别在低速和中高速下进行方向盘角阶跃输入离线仿真和方向盘正弦角输入实时仿真试验,与前轮转向汽车在相同工况下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以及质心侧偏角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四轮转向控制仿真结果优于前轮转向结果,搭建的四轮转向前轮转角比例前馈加横摆角速度模糊PID反馈控制策略,能提高汽车低速转向时的操纵轻便性和机动性以及中高速转向时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汽车一般前轮承受的负荷低于后轮,加之公路呈一定的拱度,靠右边行驶,内外挡轮胎磨耗不一。根据现有的试验资料,汽车前轮轮胎的磨耗比后轮低(低20%~30%)。此外,由于车辆前、后、左、右、内、外各车轮的条件不同,造成全车各胎的变形不同,磨耗也不一样。例如,如果是一辆前驱型汽车,前胎就会在负载、加速、驾驶、转向和制动中承受绝大部分作用力,都会导致轮胎磨损。前驱型汽车前轮与后轮的磨损比可达2∶1。为了使全车轮胎合理负荷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5):158-159
汽车是现代交通中的主要工具,在人们出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汽车结构的安全性,全面落实四轮定位监测维修技术,根据汽车队检测维修的根本需求,提高汽车四轮定位的准确性,杜绝发生安全风险。定位检测维修技术,以汽车的四轮为研究对象,维护汽车四轮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改善汽车四轮的运行环境。主要探讨汽车四轮定位检测维修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摩托车前减震器后倾角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外公路摩托车前减震器后倾角的统计分析,对前减震器的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导出了前减震器最佳后倾角的设计表达式;证实了前减震器后倾角的大小与摩托车在行驶时前轮受到的总阻力和前轮承受的重力有关;并以此实证了几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后倾角的设计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四轮前后轮转向车辆的稳定车道线保持,提出集成直接横摆力矩和车道 线保持的串级控制策略.主控制器实现车道线保持控制;副控制器实现车辆稳定性控制. 主控制器的前轮转角作为副控制器的参考输入,计算期望滑移角和期望横摆率.后轮转角 和横摆力矩作为副控制器控制输入,基于LQ算法计算补偿后轮转角和横摆力矩,实际滑 移角和实际横摆率跟踪期望滑移角和期望横摆率.在副控制器车辆稳定性控制基础上,主 控制器实现准确地车道线保持控制,保证车辆在车道内安全行驶.实验结果表明,实现准 确车道线保持,并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多学科优化设计的双横臂独立悬架优化设计方法。以某款汽车的双横臂独立悬架为研究对象,构建主销后倾角最小、外倾角和前束角变化量最小的多目标优化函数;集成ISIGHT和ADAMS/CAR软件,并对其进行多学科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主销后倾角相应减小2°,外倾角和前束角变化范围均减少0.45°和0.5°。经试验验证,悬架转向轻便性和综合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电控电动式四轮转向(4WS)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四轮转向系统的转向电机、整车驱动电机,以及传感器的选取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分析。在研究现有4WS电控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助力转向条件下前、后轮分别由电机驱动,同时由电控单元(ECU)监测控制的四轮转向技术。对未来四轮转向电控技术和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电控电动式四轮转向(4WS)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四轮转向系统的转向电机、整车驱动电机,以及传感器的选取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分析。在研究现有4WS电控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助力转向条件下前、后轮分别由电机驱动,同时由电控单元(ECU)监测控制的四轮转向技术。对未来四轮转向电控技术和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