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Z40公路安康至紫阳段地质灾害频发,文章以此路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公路沿线孕灾条件及其分布规律,借助MAPGis平台,形成公路地质灾害数据库系统,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路段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为最终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现有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文中分析滑坡形成条件等因素,建立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和熵权模糊评价计算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权重和评价矩阵计算评估集隶属度,获取最终评估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经计算,设计方法评估指标的平均关联系数为1.697,评估值的平均相对标准误差为2.374%...  相似文献   

3.
应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采用模糊逻辑系统(FLS)表示评价系统,通过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对FLS隶属函数参数进行调整,对高速公路边坡危险性进行评价。根据四川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和四川省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布特点,应用T-S模糊神经系统的关联分析方法,对高速公路边坡进行危险性分析。选取评价因素9个,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将各评价因素进行定量归一化,划分成3个安全等级。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对各评价因素的关联度进行计算,得出9个评价因素对滑坡灾害危险性综合影响滑坡灾害危险性的程度依次: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人类工程活动、水文地质、地质构造、降雨、地形地貌、地震、植被覆盖。计算各单项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得到滑坡危险性评价和各单项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提出边坡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频发,阻碍经济建设,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文章在研究我国南方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因素集,利用AHP法确定评价因素权重,文章通过文献法及专家法制定评价因素分级标准,选取合适的隶属度函数,对该公路进行了综合评价。可以为大规模开展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研究区段现场调查资料和相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相关因素,建立了国道G323贺州段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该指标体系中各个因素的权重值,为沿线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高边坡安全检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边坡地质灾害严重危害和威胁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安全。为有效提高边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管理水平,基于高边坡安全检查,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结果,提出高边坡地质灾害风险指数和风险等级,并依据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准则,建立一套针对高边坡工程的安全检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标准体系及相应的边坡防控对策,为保障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众多,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定量评价已成为热点问题。根据湖南永(州)-蓝(山)高速沿线地质灾害的概况,确定了灾害的主要类型,选出灾害发生的5个危险性评价指标。选取沿线7个灾害点为评价对象,利用灰色聚类理论建立了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灾害评价模型,经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将灾害的危险性分为5个灰度等级,并赋值作为各分项指标的灰域。结合灾害点实际观测值,通过对数值计算得到的灾害点各项指标的综合聚类系数和熵值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危险度等级。该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结合大连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建立了一套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模型。并将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引入到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中,研究和探讨GIS与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模型的结合,为解决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中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提供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为公路路线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是保证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ArcEngine开发组件,针对公路实际,引入GIS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手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评价模型,得到公路沿线区域地质危险性评价专题图.同时,综合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栅格数据,利用栅格空间分析算法,采用Visual Basi...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评价方法的隧道岩溶突水地质灾害综合预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隧道岩溶突水地质灾害预警方法,首先建立了岩溶区隧道施工期岩溶突水地质灾害系统,该系统分为预测、预报和预警3个部分,给出了系统各级指标,并选取典型指标建立评价体系。然后针对宜万铁路典型的风险隧道的岩溶突水地质灾害情况,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尝试建立一种隧道岩溶突水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估方法。最后结合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施工实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施工揭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和实际工程揭示情况一致,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位于天山南坡腹地的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为例,通过崩塌灾害实地踏勘、阐述了天山南坡山区公路崩塌的发育特征、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通过对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崩塌的各种资料、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提取了评价崩塌危险性的参数为:危害长度、崩塌规模、稳定性、危害方式和保通方式等5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据此提出了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计算,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共有严重危害的崩塌3个,占总数的15.8%,中度危害的崩塌10个,占总数的52.6%,轻度危害的崩塌6个,占总数的31.6%。  相似文献   

12.
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陈洪凯  唐红梅 《公路》2011,(9):17-23
针对川藏公路沿线的地理环境选取了公路沿线灾害体、暴雨、年均降雨量、路基位置、岩性条件、地貌类型、地震烈度、年均温度、植被覆盖率、地质构造等10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据此提出了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蒋礼  朱煦 《路基工程》2013,(6):187-190
以清平乡11条泥石流沟为依据,分析其泥石流形成条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危险性进行综合评判。选取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主要关联因子,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对每条泥石流沟作出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泥石流危险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21,66(6):214-221
受九寨沟Ms7.0地震影响,地震直接触发和潜在的地质灾害已经频繁破坏或堵断公路,这种影响将长期存在,对游客前往景区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制约景区旅游业恢复和发展的重要"瓶颈"。以斜坡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对比分析地震前、后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各路段危险性,研究其对不同方向游客到达景区通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震前、后灾害点数量以及灾害点密度比均随易发性等级的提高逐渐增大,高易发区地震前、后分别为低易发区的9倍和27倍,符合地质灾害易发性等级划分原则;(2)因距离震中近、地震烈度高、地形陡峭,震后76%的灾害点和新增的高危险公里路段单元主要分布在路段6、7、8、9、10,震后成都方向、甘南方向至景区的路段组以及景区内部路段危险性大幅提高,会对游客到达景区通达性产生较大影响;(3)针对不同路段及路段组地震前、后危险性变化对景区客流的影响,提出了防、治、建等对策与建议,为震后九寨沟区域交通规划和旅游业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公路改建工程为例,探讨了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在综合评估中,以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灾种数、灾害点平均密度、灾害分布长度比例3个指标作为定量评价的量化指标,结合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的结果对公路沿线进行危险性等级分区。与传统定性分析分区相比,采用量化指标结合定性分析进行分区,结果不仅合理、切合实际,还体现了“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评估原则,在类似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区域大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难以开展的实际问题,提出一种基于0.5 m高分辨率WorldView卫星立体图像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在地质灾害因子的自动提取与遥感量化统计分析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稳定区、较稳定区、危险区与高危险区4个等级。四川省道S302线改建工程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全面、准确地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与危害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公路交通建设的地质选线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结合各种工程实践和工程规范建立岩质边坡稳定性的评价因素,同时以模糊数学原理为基础,由地区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因素的判断矩阵,建立了适用于福建省岩质边坡危险性预估模型,并且应用于一工程案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进行边坡危险性等级预测,可供地质灾害治理的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对危岩危险性评价中,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具有准确、快速的优点。介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危岩危险性的方法,建立危岩危险性的评价模型,提出各类评价因素的隶属度、指标权重。该法在云南省水麻高速公路沿线危岩危险性评价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吴亚子  杨敏 《中外公路》2011,31(3):31-33
以山区公路沿线崩塌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选取与崩塌产生相关的10个评价因子,给出了各因子对应评价级别的基准划分值,建立了崩塌稳定度级别的模糊评价模型,对崩塌灾害进行评价,得出与现场调查相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评价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定量或半定量评价体系和方法。文章根据公路工程的特点以及现有的地质灾害评估理论和实践,并结合公路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情况,提出了公路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危害性、发展趋势及危险性评价方法,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