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迪士尼车站主体布置于迪士尼乐园中心景观湖北侧、乐园环湖景观大道下,车站的装修标准远高于一般地铁车站装修,站厅层、站台层公共区吊顶大面积采用弧面铝板造型天花,配以穿孔板内嵌LED灯珠,其装修标准高,工艺多样而且复杂。  相似文献   

2.
张彤松 《隧道建设》2020,40(7):1011-1016
城市核心区的地铁换乘站一般位于繁华地带,车站规模较大、附属建筑较多,且受到线路3站2区间方案的制约,车站方案设计复杂。如果换乘站的其中1条线路设置了小交路,则车站方案设计难度进一步加大,小交路清客的瞬时集中客流与进站、候车、换乘客流形成对冲,增加客流组织难度。以常规的2线十字交叉换乘站为例,通过分析清客过程中的4种工况,采用静态计算方式分析清客状态下的侧站台占用宽度。研究结果表明: 考虑小交路时,采用静态计算的站台宽度较正常情况大,同时,由于客流对冲形成的客流无序状态将进一步加剧侧站台的压力。最后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加宽侧站台和增加1个侧站台2种方案,并建议尽量避免将小交路设置在客流量较大的换乘车站。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例介绍了路基工程中一种集生态、环保、节能、降耗于一体的包裹式加筋土挡墙结合三维生态护坡技术,重点阐述了三维生态护坡材料、包裹式加筋土挡墙结合三维生态护坡的设计方法及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7):320-320
天津地铁5号线15合同段程林庄道站至津塘路站区间将建成重叠隧道,全长1 337 m。盾构预计今年10月底始发,2016年初贯通,这将成为目前国内地铁最长重叠隧道。 受东风立交桥影响,地铁5号线程林庄道站至津塘路站区间设计为左右线上下重叠设置,两隧道最短净距仅2.28 m,全长1 337 m。受该设计影响,津塘路车站为地下两层结构,站台设置为侧式站台,上下站台驶出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站建筑形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冬蒨  赵晓东 《隧道建设》2010,30(3):268-270,280
结合天津地铁5号线淮外路站建筑形式的确定,对岛式站台与侧式站台方案从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经济评价等方面利用价值理论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研究,从而最终确定采用岛式站台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刘淑燕 《隧道建设》2019,39(5):795-801
为解决目前地下2层双线同站台换乘设计方案普遍存在的土建造价高、空间浪费大、换乘比例受到一定限制、车站前后区间交叉多、联络通道设置不方便、施工风险大等问题,通过对5、9、12 m 3种地铁车站站台层中间线路的左右中心线间距方案进行比选,选取12 m线间距方案为综合最优方案,扩大后的空间可设置设备用房或换乘站台;同时,根据实际换乘客流情况,选择合理的地铁线路左右线布置方案。通过实例分析可知: 通过采用新的布置方案,此类同站台换乘车站前后区间均可采用盾构法施工,不需要在区间设置竖向联络通道,从而可以减少明挖车站长度,降低车站和区间的综合造价,同时减少区间的平面交叉,降低施工风险;增设换乘站台的方案还可以增加车站同站台的换乘比例。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某标准侧式站为背景,详细阐述了城际铁路高架站桥建合一车站站台梁详细设计的特点和施工相关事宜。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点设计,阐述包裹式加筋土挡墙特点及设计、施工技术,探讨有关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隧道建设》2014,(1):18-18
<正>武汉地铁4号线一期于2013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据总体设计方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负责人介绍,该工程最大的设计亮点是4号线和2号线在洪山广场、中南路2个车站交会,首创了国内同站台连续换乘模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主管武汉地铁设计的副总工程师熊朝辉介绍,同站台连续换乘模式,即在中南路站采用双岛平行连续换乘,车站为地下2层双岛4线,2号线在中间,4号线在两侧;洪山广场站为地下2,3层同站台换乘,2号线上下重叠布置于车站西  相似文献   

10.
包裹式加筋土挡墙在宁启铁路路基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琼  白楷 《路基工程》2012,(5):137-140
论述了加筋土挡墙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设计方法,以宁启铁路海安枢纽内L1DK0+184.953~+339.410段工程为例,介绍了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方案比选、拉筋设计,并对其进行内部稳定性和外部稳定性进行检算,包裹式加筋土挡墙良好的施工效果也证明了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高路堤加筋土挡墙修筑需求增大,而高路堤加筋土挡墙受力变形较一般路堤加筋土挡墙复杂,目前对其研究较少。为研究高路堤加筋土挡墙的受力变形特性,采用实际的工程图集案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结构设计参数的单一因子,分析填料、加筋率、平台宽度等主要设计参数的敏感性,筛选出满足稳定性要求的设计参数取值范围,实现高路堤加筋土挡墙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以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为手段,以昆明市某边坡为原型,对地震作用下桩板式抗滑挡墙加固边坡的加速度、位移和动土压力响应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大瑞人工波为研究对象输入地震波,设计相似比为1∶20的桩板墙加固边坡模型与自然边坡开展对比实验。研究表明:自然边坡在Ⅷ级地震烈度下,边坡体后缘产生大量张拉裂隙,后缘与母体脱空,具备滑坡的前兆特征,与自然边坡试验现象比较,桩板墙加固边坡的抗震稳定性较好,边坡在设防烈度(Ⅷ基本烈度)范围内保持稳定;当加载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相对较小时,水平加速度延高程有明显放大效应,会对自然边坡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当加速度相对较大时,有水平加速度延高程既出现放大现象也产生缩小现象;桩板墙加固后边坡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明显比自然边坡土体小,说明桩板墙能有效减弱边坡的震动效应;在地震动激励下,动土压力峰值随着加载地震波幅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加载工况下,离桩顶越远,动土压力峰值越大,桩板墙最大土压力出现在靠近桩板墙底的位置。试验结果有助于揭示该结构抗震机制,可为支挡结构的选取与桩板墙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复杂动力作用下加筋土挡墙内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加筋土挡土墙的特殊受力机理出发,对水平和竖向地震同时作用下加筋土挡墙进行了内部稳定性分析;研究了挡墙破裂面形状与位置,结合国内外一系列室内和现场足尺试验资料而确立了地震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分析模型;通过挡墙的筋带拉断破坏和筋土粘着破坏分析,分别推导了加筋带的界限配筋率和临界长度计算公式,这两个公式能适用于多种实际的荷载工况(静力荷载和地震荷载),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为加筋土挡土墙工程抗震设计及动力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包裹式加筋土挡土墙的安全冗余,增加工程经济性,在传统包裹式加筋土挡土墙的回折端将满铺拉筋布置为条形拉筋,通过估算及试验研究确定各设计参数的取值,再利用砂箱模型试验分别研究加筋土挡土墙的层数、条形拉筋数量、长度以及布置方式对新型挡土墙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层间距决定着挡土墙的破坏类型,层间距过大导致位移超限,层间距小拉筋断裂也不会立即发生坍塌破坏;②层间距还影响着挡土墙的破坏特征,层间距过大挡土墙出现拉筋断裂即坍塌的破坏特征,降低层数后,拉筋断裂也不会立刻坍塌;③回折段条形拉筋长度主要抑制挡土墙的  相似文献   

15.
马才 《路基工程》2013,(5):134-137
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迁建工程新建线路局部地段与既有铁路并行不等高且线间距不足,路堤需设置支挡收坡。考虑到采用一般形式挡土墙挖基太深,影响既有铁路运营,设计采用包裹式加筋土路堤挡土墙,能很好地适应软弱地基和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又解决了并行既有铁路路堤放坡距离不足的问题,同时能最大限度减少对既有铁路线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废弃钢渣回填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根据量纲分析理论中的Froude常数与相似比原理设计了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振动台试验模型,利用汶川地震近场什邡波(SF)和远场松潘波(SP)作为主要加载波形,以废弃钢渣为回填料,开展了土工格栅加筋钢渣挡墙的振动台模型试验.考虑地震强度的影响研究加筋挡土墙在不同...  相似文献   

17.
基于泥质红砂岩粗粒土填料,采用MTS分别模拟地震荷载、交通荷载、加-卸载多循环荷载进行大尺寸模型试验,研究了钢网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在上述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获得了不同峰值的水平地震激励下模型挡墙不同位置的水平动位移、竖向动位移峰值响应等实测值;采用不同频率、不同幅值的竖向交通荷载正交试验法,获得了该模型挡墙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水平变形、最大沉降量及位置等动力特性参数值;通过7种荷载、21组加卸载循环试验,获得了加一卸载多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实测沉降值。试验结果表明:该加筋结构具有整体变形的特性,是优良的抗震结构,能承受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震荷载;同时该加筋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破坏性,重复荷载的幅值和振动次数对结构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较大,而振动频率对变形特性的影响不显著;多循环荷载作用下该加筋结构能够明显减小不均匀沉降。过长的筋材并不能明显地改善加筋土挡墙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多级加筋土挡墙动力试验研究不足的状况,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地震荷载作用下双级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运用Bockingham π定理对双级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模型进行相似设计,采用标准砂作为回填砂、混凝土砌块作为挡墙和土工格栅作为筋材构成试验模型,并测试墙体和回填土的反应特性,得到土压力、墙面位移和土体加速度。试验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挡墙立面墙体呈现倾斜并带有屈曲外鼓变形模式;挡墙水平位移、顶部沉降及分层沉降均随着地震峰值加速度增大而增大,最大值发生在挡墙顶部;随着输入地震荷载增大,砌块式挡墙缝隙中先出现淌砂,最后顶部模型砖掉落,挡墙破坏;加速度沿墙高存在放大效应,地震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下级挡墙峰值动土压力均呈现“中间大两端小”分布规律;上级挡墙峰值动土压力在小震时呈现“中间大两端小”,强震时呈现“中间小两端大”分布规律;台阶处下级挡墙顶部动土压力和水平位移均大于上级挡墙底部相应值。研究成果可为双级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加筋挡墙加筋机理及其力学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青  虞海珍 《公路》2006,(12):82-86
随着加筋挡土结构在我国公路建设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加筋挡墙的加筋机理及其力学响应分析越来越引起重视。在研究加筋挡墙的加筋机理及复合土体强度特性的基础上,运用AN SY S分析软件对加筋挡墙的受力机制及力学行为特点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加筋挡土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