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罗昭正 《华东公路》2007,96(5):12-14
在进行公路边坡稳定加固时,采用预应力锚索。用极限平衡法对其稳定性作有限元评价时,由屈服函数的选用和确定开挖松弛区范围的位移法,得出了由屈服函数定义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通过数值计算算例,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用该方法与力学结合计算出的与实验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深入而有效地研究不同的稳定性评价方法的适宜性和应用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充分分析公路沿线地质资料和综述现有岩质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手段对线路中的某个具体工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刚体极限平衡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来评价岩质边坡稳定性能是可行的。而对于复杂的岩质边坡,采用多种方法相互校核可以提高评价分析的准确度,这也是公路岩质边坡和今后其他同类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选用岩石质量指标、岩体完整性指标、地应力、黏聚力、内摩擦角、坡高和日最大降水量7个影响因素作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向量,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构建改进的AHP-TOPSIS模型。依据单指标等级分类区间的下限构造5个不同等级的临界值边坡,将其稳定性指标临界值与4组边坡稳定性指标实测数据一同代入AHP-TOPSIS评判模型,通过计算它们与理想解的贴进度来划分稳定性等级分类区间,进而与4组待评价边坡贴进度对比确定出边坡稳定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HP-TOPSIS模型对边坡稳定性的评价结果与灰色关联法和可拓评价法等结果基本相符,证明该模型的可行性,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Geoslope对某高速公路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边坡在开挖垮塌后的稳定性。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提出抗滑桩治理措施,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由于典型断面桩顶位移量超过规范要求,进一步进行桩前土体注浆措施,处治效果良好,桩顶位移量满足规范要求。结果表明,治理后边坡稳定性显著增强,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金安桥水电站枢纽区库岸B1堆积体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非饱和非稳定渗流理论及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理论,考虑非饱和非稳定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B1堆积体在天然和库水位骤降工况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对B1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提出了边坡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湘西高速公路红砂岩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时,采用传统的SMR评价体系,发现其结果与实际差别较大,出现了体系评分偏高,实际坡体稳定性差甚至发生滑坡现象。经过SMR体系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比研究,考虑到结构面充填物对边坡稳定性所起的重要作用,对SMR法的F3值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种用于红砂岩边坡的HSMR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边坡稳定性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将理想点法应用于边坡稳定性评价中,选取岩石质量指标、岩石结构特征、地应力等7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子作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建立了边坡滑移失稳的熵权-理想点法预警模型。结果表明:改进的熵权法与边坡实际稳定级别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证明此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根据边坡工程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特点,对公路边坡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归类,并建立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综合评判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二广高速公路研究段内边坡作为工程实例,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计算,并结合FUZZY(模糊数学理论),计算该段边坡的最终稳定性。为验证该评判结果的准确性,一方面将评判结果与边坡实际破坏情况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对该边坡建立了三维数值仿真计算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其稳定性系数。研究结果显示:边坡实际破坏情况与AHP-FUZZY法评判结果相吻合,数值计算结果亦接近评判结果,表明在重视并充分掌握边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AHP-FUZZY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判,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土质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极限平衡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做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对具体边坡工程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计算所得到的安全系数与简化B ishop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的误差仅为5%左右。因此,二者结合来评价实际工程成为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可拓理论的软岩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边坡调查的统计分析,得到影响边坡稳定性的控制性因素;基于可拓学理论,分别构建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可拓模型,并用定量的数值表示评价结果。应用实例分析对比表明,该评价法能较准确地反映边坡的稳定性状况,该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边坡监测是检验边坡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时性直接影响公路全寿命周期的安全。目前,针对滞洪区高速公路生态边坡的应用研究较少,护坡效果也尚未明确。因此,本文依托津石高速天津西段生态护坡工程的实际项目,设计开展滞洪区路基边坡稳定性监测试验和生态性监测试验,对边坡稳定性和生态性效果进行验证分析,为滞洪区路基边坡生态护坡设计施工提供技术参考和实践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生态护坡的稳定性和生态性效果优于传统护坡,新型生态护坡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针对湘西高速公路建设中出现的大量红砂岩高路堑边坡失稳破坏现象,探讨了软硬互层红砂岩高路堑边坡的破坏机理、稳定性分析方法,提出了防水、防风化、坡体预应力中空锚杆注浆、平式排水管引排坡体裂隙水的边坡防护加固措施,实际应用表明,该处治措施行之有效,尤其对湘西红砂岩地区的高速公路高路堑边坡防护加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单一的香根草护坡或微型桩护坡在边坡加固与防护工程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针对两者协同护坡的研究和相关工程应用相对较少。边坡安全系数作为评判边坡稳定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其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高,可提升滑坡灾害的预测水平,从而降低损失。通过室外大比例尺模型试验,采用坡顶分级堆载对植被与微型桩协同护坡的效果进行试验,并对采用多种理论与数值方法求得的边坡安全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香根草及微型桩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到的安全系数略高于二维有限元分析;相比于素土边坡,微型桩-香根草协同护坡能极大地提高边坡安全系数,有效提高坡体稳定性,而且能够提高边坡承受荷载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生态防护与工程加固措施协同护坡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孙必雄 《路基工程》2015,(1):129-132
为研究降雨入渗对非饱和土路基稳定性的影响,从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降雨入渗的影响因素,降雨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分析了降雨入渗机理,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入渗带给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是从坡脚向路基内部延伸到一定区域内的,从而导致路基沉降过大,使边坡浅层有可能出现失稳现象,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可为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土路基及边坡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陈波  徐成桂 《公路工程》2020,(2):112-115
以某公路土质边坡维护工程作为案例,阐述了SNS柔性防护网的分类及工作原理,从设计方面、施工方面、经济性和环保性等4个方面分别和其他边坡防护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与传统的浆砌片石、锚杆加固、挡土墙等刚性防护措施比较,SNS柔性防护系统不但拥有传统防护技术的预防治理作用,而且可以预防治理坡面常见地质灾害。SNS柔性防护系统秉承“以柔制刚”的理念达到“事倍功半”效益,是一种施工便捷、资金投入相对少,对已有公路以及周边建筑物扰动相对小,对危险落石落土有阻拦作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常见辰 《路基工程》2010,(4):252-254
植物防护是公路路基边坡防护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通过野外观察与室内试验,就大气降雨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边坡坡面植被护坡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了边坡植被的多种作用,并对路基边坡植物防护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对公路路基边坡植物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向东  王谭 《路基工程》2015,(3):223-227
探讨了降雨和地震作用下高边坡稳定性受影响机理。以典型工程实例为背景,借助有限元软件,建立较为精细的有限元模型,利用静力强度折减法与动力时程法计算得到不同外部条件作用对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而后基于分析结果制定防护措施。结果表明:降雨与地震均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安全系数较自重作用分别降低12.3%与25.2%。塑性区的贯通是边坡破坏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高岩质边坡通过微型桩加固后,安全系数提高了33.8%,说明该类防护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边坡滑动。  相似文献   

18.
运用赤平投影法、极限平衡法及有限元强度系数折减法,分析了云南安楚公路红层顺向切层路堑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雨季时边坡不稳定,遂采用预应力锚索与节点锚杆框架梁予以加固。边坡防护工程已于2005年完工,至今未出现任何变形迹象,证明其措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在山区修建,高填陡坡路堤不可避免,其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破坏模式及支挡防护措施的研究尤为重要。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某客运专线典型高填陡坡路堤工点进行了采用设置路堤边坡方案的稳定性及破坏模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锚固桩支挡防护方案。FLAC3D在锚固桩受力分析中,考虑了路堤边坡体与锚固桩之间整体力学效应,可通过数值模拟直接得到锚固桩的内力分布,比基于刚体极限平衡方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20.
林灿阳 《路基工程》2013,(5):124-128
基于工后边坡工程的特点,结合运营期高速公路边坡养护工程实践,总结和分析典型边坡病害类型。根据边坡实际发生的病害和防护加固措施,综合考虑支挡加固工程、病害严重程度等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引入组成、损级、调整等系数,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建立边坡稳定性评估模型。研究成果可对运营期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作出快速判断,并为后序边坡养护维修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