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深圳地铁八号线一期工程地下车站实际情况,在简单介绍其防水设计和防水材料的基础上,对其防水施工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和事项,并通过实践得出本工程所用地下车站防水施工方法合理可行、操作简单和效果显著,值得参考借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前尚无地下车站主体结构分幅施工的先例,也没有此种情况下明确的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兰州中川机场地下车站采取主体结构分幅施工,通过调研相关规范与文献,制定该地下车站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采用FLAC3D软件,分析不考虑结构顶部回填土和考虑结构顶部回填土2类共7种工况下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潜势及车站结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兰州中川机场地下车站变形潜势可分为安全、单指标预警、双指标预警、临界(一指标达到即可)、超限(一指标达到即可)等5个级别;对不均匀沉降而言,设后浇带左右半幅施工在施工期和长期均有利。对结构受力而言,设后浇带左右半幅施工在施工期有利,但对长期受力不利,推荐采用不设后浇带左右半幅施工方案;砂质黄土条件下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不同施工工况变形潜势差异明显,左右半幅2种工况分别出现双指标预警和单指标预警的变形潜势等级。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了解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施工阶段的力学规律,以长春地铁2号线捷达大路站装配式车站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的施工全过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顶部回填和水位恢复2个阶段对结构内力和变形影响较大; 2)丝杠设置、混凝土分层回填等特殊施工节点对拼装成环和侧壁回填阶段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有较大影响; 3)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杨向华  雷波  黄哲 《隧道建设》2018,38(4):649-655
为解决盖挖逆作车站施工中地下连续墙的预埋接驳器偏位破损、结构板采用地模施工时混凝土表观质量差、侧墙采用满堂架或斜撑架施工时混凝土浇筑质量难保证、水平施工缝处理不到位混凝土浇筑不密实、侧墙拆模过早保温保湿养护不到位极易渗漏水等问题,在深圳地铁9号线向西村站施工中对盖挖逆作关键工艺改进探析,总结出如下结论 : 1)采用角钢及封盖板对地下连续墙预埋接驳器进行精确定位及保护,有效提高了接驳器的使用率; 2)结构板采用矮支模体系,混凝土表观质量好; 3)侧墙采用可移动式单侧支模体系,施工便捷、混凝土浇筑质量有保证; 4)改进侧墙与顶板接缝处理方式,提高了接缝防水质量; 5)侧墙采用双层模板带模养护,有效保证了侧墙混凝土养护条件及防水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老龄化致使建筑行业用人难度加大,目前各工程项目工地上用人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建筑行业急需工业化、标准化转型的前景,研究大型市政工程预制装配式结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大型市政工程中应用的意义进行探讨。依托上海浦东某轨道交通二层地下岛式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构件的施工,探讨大型市政地下工程预制装配式结构的施工技术问题,着重分析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预制装配式楼梯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宜山路车站为地下4层岛式车站,基坑开挖最深达30.6m,周边建筑基础差、保护要求高。该文叙述了在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基坑开挖施工、降承压水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多种技术创新和技术措施,既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又确保了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魏思源  刘志英 《公路工程》2020,(1):23-25,66
公路隧道修建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利地质条件,隧道穿过富水地层时,丰富的地下水能延误施工工期,降低施工质量,增加施工成本,甚者造成施工人员伤亡,因此隧道防排水系统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从隧道防水和排水结构或构造角度出发,从注浆堵水施工、防水卷材施工、橡胶止水带施工、二次衬砌抗渗施工、排水盲沟及截水沟施工系统介绍了防排水体系的施工技术,最后结合某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实例,分析了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重点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铁施工缝防水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海峰 《隧道建设》2008,28(1):85-88
针对现正施工使用的地铁结构施工缝防水进行详细描述及比较,并从施工层面及结果层面分析了各种施工缝防水处理方法的利弊。具体介绍了施工缝的三种处理方法:双道遇水膨胀嵌缝胶与注浆管配合防水、钢边橡胶止水带、缓膨胀型膨润土橡胶遇水膨胀止水条,及三种处理方法的材料材质的性能、安装方法和防水原理,以及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建筑物下地铁车站穿越施工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浅埋隧道穿越地面建筑物施工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北京某地铁车站为例,采用3类数值模拟方法对建筑物下地铁车站动态施工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模拟方法对地表、围岩及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建筑物及其荷载情况下地表、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应力、变形最小;在考虑建筑物存在情况下地表沉降量、基础沉降差及地表水平位移量较小,但沉降槽宽度较大;将建筑物上部结构简化成均布荷载时,基础存在与否对地表沉降曲线影响不大,但基础的存在可以减小地表水平位移、车站拱顶下沉、支护结构变形及立柱轴力。文章最后将计算沉降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考虑建筑物存在情况下的计算沉降值与实测值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
刘岗  李拉普 《隧道建设》2012,32(5):675-681
以广深港客运专线福田地下车站(建设中)基坑施工为例,重点介绍城市CBD区大型地下车站超深、超厚地下连续墙的设备选型及施工技术特点、方法,大跨度、大截面型钢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柱的关键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监控所采用的仿真检测和动态监控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周边高层建筑群稳定性畸变,保障了城市CBD区超宽、超深特大型地下空间工程实施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1.
杨秀仁 《隧道建设》2022,42(3):345-354
首先,简要论述地铁车站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近10年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涉及结构设计、构件制作和施工工艺等系列关键技术。然后,依托长春地铁2号线试验站工程,从总体技术定位、结构选型、结构体系3方面阐述装配式结构技术方案,系统介绍科技创新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包括接头综合技术、结构静力和动力力学行为、闭腔薄壁构件力学性能、榫槽接头注浆技术、接缝防水技术、大型预制构件生产技术、施工工艺和辅助施工装备、车站多专业一体化技术等多个方面,并分析其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总结推广应用情况。最后指出,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最初是为解决长春严寒冬季施工困难问题而研发的地铁车站工业化建造模式,工程实践证明, 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高质、高效、安全、绿色环保,不仅适用于其他城市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地铁车站建设,同样适用于建造地铁区间、人行通道、道路隧道、地下管廊等其他明挖地下结构,适用性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2.
王春凯  午鹏奇  李云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309-313,324,M0030
现依托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北京路站,研究中心城区采用暗挖法实施的换乘车站方案。通过研究,在有条件情况下换乘方式采用十字换乘。根据客流预测核算,站台宽度为15.5 m;结合设备限界、管线敷设、施工误差等要求,车站净宽为22.8 m,为大跨度车站。当中心城区车站施工的变形控制要求高,暗挖车站断面跨度大时,可采取中洞法施工。可通过数值模拟,对暗挖结构初支及二衬进行受力分析,并且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当采取一定的初支措施时,中洞法对变形控制能够起一定的作用;通过暗挖断面优化、全包防水及接缝防水加强,来确保暗挖车站的防水质量;中洞法暗挖车站结构型式可以满足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上海地区富水软土地层中地下车站渗漏水问题,在混凝土开裂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铁车站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损伤模型,揭示了水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裂缝起裂特点、分布及其发展规律.采用光栅光纤监测技术开展了混凝土温度-应变现场实验,得到了在施工全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及应变变化规律,分析了温度、养护时间、抗裂剂等因素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研究表明:根据形态特点,裂缝可分为贯通裂缝和非贯通裂缝,其中贯通裂缝可引起车站结构渗漏水.由于约束作用,贯通裂缝主要发生在侧墙靠近中板和底板的位置.添加抗裂剂、延长养护时间可有效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和防水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14.
马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106-106-108
借助某下穿铁路项目中雨水泵站的设计,比较了明挖式地下池体和沉井式地下池体的差异。首先从结构受力上入手,分析池体在不同形式下的受力情况。然后从明挖和沉井两种形式的工程造价、施工工期、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可为今后雨水泵站地下池体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层建筑的摩擦桩基础极易受暗挖隧道影响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广州地铁五号线小北站暗挖隧道近距离通过既有摩擦桩群,车站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以成功的工程实例做背景,详细阐述了地铁车站暗挖隧道紧邻高层建筑摩擦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下工程的防排水设计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依托实际工程设计对地下工程防排水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水下工程设计的关键技术,并充分考虑现有防水材料的设计使用年限,提出现有防水设施失效后的防水补求措施。对类似的水下工程的防排水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希望以此推动水下工程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龙喜安 《隧道建设》2019,39(8):1341-1349
为解决地下空间站城一体化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以佛山3号线美旗站与万科天空之城项目为依托,结合2个项目功能定位与需求,重点对精准衔接方案设计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与结论如下: 1)在地铁站厅层公共区设置接口,引入周边综合体的穿越和进出站客流,增强了对车站周边商业的客流覆盖能力; 2)综合体地下室方案结合车站风亭进行设置,解决了风亭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影响; 3)采用车站站厅层为综合体设置地下车库连通道的方式,加强了商业体地下车库流通性等; 4)对接口结构方案、设备方案、建设运营管理界面划分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接口区域结构因地制宜采用适用性较强的地下单层结构、土建建设管理以商业地下室轮廓线为界、设备运营管理以接口处防火卷帘与防盗卷帘为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换乘节点施工安全,结合深圳地铁石厦站换乘节点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应对风险的施工方案,并采用数值方法对不同施工方案进行分析比选。数值结果显示: 换乘节点开挖前注浆封闭止水,采用小导洞注浆+台阶法+临时仰拱分层、分块开挖等综合方案施作换乘节点是合理的。现场对既有结构的自动化监测数据显示,施工过程中3号线车站负2层中板最大竖向位移为5.6 mm,车站既有地下连续墙最大深层水平位移仅为0.6 mm,既有结构变形均远小于监测预警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