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缝大核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 ,以大鼠脊髓背角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为痛反应指标 ,观察了损毁中缝大核 (NRM)前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 (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对脊髓背角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的影响。结果 在 34个 WDR神经元中 ,有 2 7个单位的晚串放电被静注 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所抑制 (占76.67% ) ,5个单位表现为兴奋 ,2个单位无反应 ,对有抑制作用的 1 9个单位进一步观察发现 ,损毁中缝大核后 ,静注 SCH诱发的肌梭传入对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 ,抑制率由损毁前的 31 .92 %降至 2 3.44%。结论 提示中缝大核在肌梭传入的镇痛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个新的痛觉调制通路的发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总结本课题组关于中枢痛觉调制通路的研究工作。方法 用动物行为学、电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果 损毁丘脑中央下核 (Sm)易化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 ;电刺激或化学刺激Sm或VLO抑制伤害性行为反应和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 ,并且这些效应可被损毁或抑制腹外侧眶皮层 (VLO)或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的活动所取消 ;伤害性刺激和手针刺激可激活Sm神经元的活动 ;损毁Sm或VLO可明显减弱由强电针兴奋细纤维产生的镇痛 ,而对弱电针的作用无明显影响 ;Sm或VLO内微量注射吗啡、5 羟色胺(5 HT)、谷氨酸钠产生明显的抗伤害效应 ,这些效应可分别被其各自的受体拮抗剂阻断 ;Sm或VLO内注射γ 氨基丁酸 (GABA)明显减弱吗啡或 5 HT诱发的抑制 ,而注射GABAA 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抑制伤害性行为反应并增强吗啡和 5 HT诱发的抑制。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一个由脊髓 Sm VLO PAG 脊髓组成的痛觉调制负反馈环路 ,该环路在针刺兴奋细纤维产生的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阿片肽、5 HT、谷氨酸及GABA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可能参与该通路的痛觉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以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为痛反应的指标,观察了牵拉腓肠肌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对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结果如下:在观察到的80个WDR神经元中,有51个单位的晚串放电被牵拉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所抑制,16个单位无反应,13个单位表现为兴奋。对有抑制作用的51个单位的进一步观察发现,瞬时牵拉的抑制作用强于持续牵拉,双侧牵拉的抑制作用强于单侧牵拉。提示肌梭作为肌肉丰厚处穴位的主要针感感受器,其传入活动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痛刺激躯体神经引起清醒家兔反射性下颌运动作为痛反应的客观指标,观察用模似电针以兴奋支配“足三里”穴的腓神经的细纤维所致的镇痛效应,再用特异性鸦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观察对细纤维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电针兴奋Ⅲ类、Ⅳ类或ⅢⅣ类纤维对反射性下颌运动,其波幅下降平均在76%(Ⅲ类),73.9%(Ⅳ类)、79%(ⅢⅣ类),而电针加纳洛酮,其波幅下降平均在10.6(Ⅲ类)、12.5%(Ⅳ类)、10.7(ⅢⅣ类),两者相比,差异极为显著,这就表明电针兴奋细纤维所致的镇痛效应,可以被纳洛酮所反转,其反转率占实验列数的88.9%(Ⅲ类)、81.8%(Ⅳ类)及93.9%(ⅢⅣ类)、提示细纤维所致的镇痛效应与内源性鸦片样物质有关,即细纤维所致的镇痛作用主要是针刺镇痛的性质,而不像是应激所致的镇痛。  相似文献   

5.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电刺激和微注射吗啡均能显著抑制广动力型 (WDR)和特殊伤害感受 (NS)神经元的伤害感受性放电。但是对 NS神经元放电的抑制明显地大于对 WDR神经元。电刺激 PAG能完全抑制 NS神经元的伤害感受性放电。于 PAG微注射吗啡后 ,NS神经元和 WDR神经元的伤害感受性放电均显著减少。但 NS神经元受抑制的程度更大。电刺激 PAG能使外周传入诱发的背根电位 (DPR)慢电位 (DR- 波 )明显增大 (P <0 .0 0 1)。本研究结果揭示 ,PAG对脊髓 WDR和 NS神经元活动的抑制作用的程度 ,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以对 NS神经元的抑制为著。由观察 DRP的结果提示 ,在 PAG对脊髓伤害感受神经元的下行抑制作用中 ,可能有突触前抑制参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顶盖前区前核 (APtN)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 ,以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型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 (C 反应 )为痛反应指标 ,观察了损毁APtN前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 (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对脊髓背角WDR神经元C 反应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SCh可兴奋大多数APtN神经元 ,而对WDR神经元C 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 ;损毁双侧APtN后 ,静脉注射SCh对WDR神经元C 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 ,抑制率由损毁前的 41 .2 6%降至 1 9.99%。结论 APtN在肌梭传入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及有关的神经递质。方法 以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型(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C-反应)为痛指标,采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核团损毁及核团内微量注射药物的方法,观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SCH)所诱发的肌梭传入对WDR神经元C-反应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SCH可兴奋大多数PAG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而对WDR神经元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损毁双侧PAG腹外侧区后,静脉注射SCH对WDR神经元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损毁双侧PAG腹外侧区后,静脉注射SCH对WDR神经元C-反应的抑制分别呈现减弱、减弱、增强作用。结论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阿片肽类物质及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参与了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及有关的神经递质。方法 以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型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 (C-反应 )为痛指标 ,采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核团损毁及核团内微量注射药物的方法 ,观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 (SCH)所诱发的肌梭传入对 WDR神经元 C-反应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 SCH可兴奋大多数 PAG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 ,而对WDR神经元 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 ;损毁双侧 PAG腹外侧区后 ,静脉注射 SCH对 WDR神经元 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 ;损毁双侧 PAG腹外侧区后 ,静脉注射 SCH对 WDR神经元 C-反应的抑制分别呈现减弱、减弱、增强作用。结论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 ;阿片肽类物质及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参与了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肌梭传入对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从呼吸中枢的途径探明肌梭传入是否对呼吸运动具有反射性调节作用。方法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肌松、人工呼吸的家兔上 ,观察了股动脉注射琥珀胆碱 (Sch)诱发肌梭兴奋对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用双极银丝电极记录膈神经传出放电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单位放电 ,根据神经元放电和膈神经放电的时相关系来确定神经元的性质。记录到的单位放电信号输入示波器显示 ,并输入计算机处理 ,绘出序列密度直方图 ,直接测量并打印图形与数据 ;同时与膈神经放电同步照像。结果  (1 )股动脉注射 Sch可明显兴奋延髓吸气神经元而抑制呼气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在 56个吸气神经元中 ,呈兴奋反应的 37个 ,抑制反应的 1 1个 ,双相反应的 2个 ,其余 6个无明显反应。在 1 7个呼气神经元中 ,呈兴奋反应的 4个 ,抑制反应的 1 0个 ,双相反应的 1个 ,其余 2个无明显反应。(2 ) Sch对吸气神经元的兴奋作用 ,一般在给药后 1~2 min即可达高峰 ;而对呼气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则发生较晚 ,一般在给药后 2~ 3min达高峰。 (3)肌注布比卡因破坏肌梭后可明显降低 Sch对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的影响。较正常侧相比 ,肌注布比卡因侧肢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不同参数电针对大鼠“足三里穴”的镇痛效应。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腰部脊髓背角广动力型 (WDR)和特异伤害感受型 (NS)神经元的活动 ,观察了不同强度 (1mA ,5~ 6mA)和不同频率 (5、2 0、5 0、10 0Hz)电针对背角神经元伤害感受性反应 (C 反应 )的影响。结果 强电针时选用低频 (5Hz)较好 ,而弱电针时选用高频 (5 0Hz)为佳。结论 电针对脊髓伤害性传递的抑制作用具有强度和频率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Previous studies revealed that stretching thehindlimb muscles of rats of systemically adminis-trating succinylcholine(SCH) for activation of theafferents of muscle spindle receptors markedly de-pressed the responses of neurons in the spinal dor-sal horn to noxious stimulation[1,2 ] ,and thisantinociception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by tran-section of the spinal cord[2 ] ,suggesting that thesupraspinal structures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antinociception elicited by activation of the musclespindl…  相似文献   

12.
实验用大白鼠。分级刺激腓肠神经和腓肠肌神经,对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进行观察,进而对皮肤、肌肉神经传入会聚神经元进行了分类,发现同一神经刺激被激活的背角神经元可分为A、A—C和C 3个类型,其中A—C型占多数(皮神经激活68%,肌神经激活50.4%)。实验中记录到125个皮,肌会聚神经元(CMCN),按对皮、肌A类和C类传入纤维的反应,分为A—A、A—AC、AC—A,AC—AC、C—C 5型,其中AC—AC和A—A型占多数(分别为46.27%和26.12%).结果提示,上述多种会聚形式,可能是皮、肌粗、细初级传入在脊髓水平对感觉传入(特别是痛觉)进行调制的基础,因此将在镇痛、痛过敏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大鼠延髓NRM区域,在脊髓背表面记录到一串正向电位波,即NRM-CDP。NRM-CDP由先出现的短程复合电位及其随后的两个长时程慢电位所组成。本文对NRM-CDP中的慢电位即NRM-CDP-1波和NRM-CDP-2波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报道了有关参数,为进一步研究NRM下行控制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动物模型和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物学检测法测定不同浓度皮质激素(COR)及生长激素(GH)对慢性吗啡依赖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同样方法测定它们对正常人PBMC产生IL-2水平的影响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慢性吗啡依赖老PBMC在体外受不同浓度的COR、GH作用,免疫细胞产生IL-2的能力随着COR、GH难度增加而增强,说明激素COR和GH在体外可通过免疫细胞上相应的激素受体对免疫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total saponin of Dipsacus asperoides (tSDA) and ginsenoside Rb1 (GRb1) on the apoptosis of primary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induced by β-amyloid protein (Aβ). Methods Primary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the cultures were pretreated with tSDA and GRb1 on 10d for 24 hours respectively. Then the cultures were treated with 35μmol·L-1 Aβ25-35 for 24 hours, observed the changing of survival rate of neurons and the apoptosis of neurons with biochemical analysis combining immunofluorescent cytochemical double-staining technique. Results Hippocampal neurons were treated with 35μmol*L-1 Aβ for 24 hours, and survival rate of neurons downed to 52.6%. When neurons were pretreated by tSDA and GRb1, survival rate of neurons increased 11% to 15%. The findings of immunofluorescent cytochemical double-staining indicated that apoptotic neurons were obviously more than that of the blank group, reaching 43.9%.When neurons were pretreated by tSDA and GRb1, apoptotic neurons were downed to 16.6%, 10.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SDA had the same effects as GRb1, protecting the neurons, antagonizing neurotoxicity of Aβ, increasing survival rate of neurons, and reducing apoptotic neurons induced by Aβ.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观察了镇疼药吗啡及其拮抗剂纳洛酮对离体蟾蜍脊髓腹根反射(VRR)的影响。发现小剂量吗啡(3.5×10~(-7)~10~(-5)M)对离体脊髓VRR具有兴奋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它与吗啡浓度呈正比关系。而大剂量(5.32×10~(-5)~8.08 ×10~(-5)M)吗啡则对VRR有抑制作用。单独施加纳洛铜于标本对VRR无兴奋或抑制作用,但当一定浓度吗啡兴奋标本时,加入纳洛酮可对抗其兴奋作用。进一步加大纳洛酮浓度,甚至可抑制VRR。实验资料提示纳洛酮可对抗吗啡对离体脊髓VRR的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前额叶腹外侧眶皮层 (VLO)内微量注射吗啡对大鼠福尔马林试验诱发的腰段脊髓背角c fo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 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脊髓背角的表达。结果 VLO内微量注射吗啡明显抑制大鼠后爪注射福尔马林诱发的脊髓背角c fos蛋白表达 ,c fos阳性神经元数为 1 8.5 0± 0 .2 6,与注射生理盐水 5 8.2 5± 0 .98相比 ,差异显著(P <0 .0 0 1 ) ,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可被VLO内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所翻转 ,其c fos阳性神经元数为 5 6.32± 2 .2 8,与单独注射吗啡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0 1 ) ,但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阿片肽及其受体可能参与VLO介导的下行抗伤害感受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丘脑中央下核 (Sm)内微量注射吗啡对大鼠福尔马林试验诱发的腰段脊髓背角c fos蛋白表达的抑制效应。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 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脊髓背角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Sm内微量注射吗啡 (5 μg ,0 .5 μL)可以明显抑制大鼠后肢跖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诱发脊髓背角的c fos蛋白表达 ,c fos阳性神经元数为 (2 6 .5 8± 1.79)个 ,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 [(6 2 .0 9± 14 .5 9)个 ],明显减少 (P <0 .0 0 1) ,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可被Sm内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 (1.0 μg ,0 .5 μL)所翻转 ,其c fos阳性神经元数为 (5 5 .5 0± 9.81)个 ,与单独注射吗啡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但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阿片肽及其受体可能参与Sm介导的下行抗伤害感受效应  相似文献   

19.
电刺激大鼠中缝大核,在脊髓背表面记录到的两个慢电位正波(NRM-CDP-1波和NRM-CDP-2波)与同步记录的NRM-DRPs 极性相反,即NRM-CDPs 都是正电位,NRM-DRPs 为负电位。在时间上二者相互对应.腹腔注射印防己碱可以使NRM-CDP-1波电位幅值显著降低.切断双侧DLF,NRM-CDPs 消失。这些结果说明,NRM-CDPs 是NRM 下行冲动引起的脊髓PAD 的反映.提示,NRM 可能以突触前抑制方式参与下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