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贝云 《船舶工程》2012,34(3):62-64
随着船舶建造的载重吨位越来越大,对现有的船台的承载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文章通过将船体视作弹性梁,解决了船舶下水过程中,船舶尾浮时,首支架对滑道的压力过载的问题。从理论上证实了此下水方案的可行性,为船厂安全生产和节约成本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同时也为船舶下水受力分析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船舶气囊纵向下水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珉虎  孙菊香 《船舶》2009,20(3):39-44
论述了气囊下水计算阶段的划分及各个阶段计算的内容。指出在船舶气囊纵向下水的过程中,船舶倾角的变化呈现一条光顺曲线,滑道下水中出现的“尾跌落”和“尾上浮”现象在气囊下水中不再明显,需重新加以认识;并对气囊压力和气囊滚动阻力的计算方法作了讨论,就气囊下水曲线的内容和表述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文中论述了气囊下水的计算阶段划分,提出了各个阶段的计算内容。在船舶气囊纵向下水的过程中,船舶倾角的变化呈一条光顺曲线,因此滑道下水过程中的"尾跌落"和"尾上浮"现象在气囊下水中不再明显,需要重新加以认识。文中对气囊压力和气囊滚动阻力的计算方法做了讨论,并就气囊下水曲线的内容和表述方法提出了主张。  相似文献   

4.
船舶下水是一个古老的命题,近千年来,人们追求简易和安全的下水方式,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重力式滑道下水传承着经典的下水方式,我国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下水的。
  重力式滑道下水被广泛采用就是因为它比较简单,对于小型船舶来说,利用河滩的坡度,在简易滑道上铺上牛油和滑板,船只就能滑行下水了。但随着船舶尺度和吨位的增长,船舶滑道下水的风险也增长了。首先是滑道上单位面积负载的增长,引起润滑脂被挤压出来、发热甚至燃烧,产生难闻的焦臭味。其次是船底下需要设置一个承载船体重量的“船排”。它由纵横桁材(木材或钢材)组成,有的还需要首、尾支架,不仅浪费材料,而且构建的成本和消耗的人工也不少。再次是滑道必须延伸至水下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每次下水都必须清除淤泥,涂敷润滑脂,不仅维护的成本高,而且下水过后废弃的润滑脂会污染水域。滑道的水下部分往往造成堤防的缺陷,碍航和减少河道过水泄洪的能力。尽管人们做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来改善大型船舶滑道下水的安全性,但其固有的缺陷和时有发生的失败风险给大型船舶采用滑道下水蒙上了阴云。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2700吨级多用途货船在具有一定坡度的纵向船台采用两条滑道下水中,对在下水前的准备工作,下水质量的估算,下水布置及其参数,船舶艉浮、全浮状态计算,排墩,滑道滑板布置及其检查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根据无锡船厂张家港分厂常规拖轮、多用途拖轮、车客渡3种类型的船舶滑道下水的数据分析,介绍了在各种船型和潮水条件下下水的处理措施。对于滑板和下水支架的设置以及有关滑道下水问题的细节要点做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首尾线型尖瘦船舶或小船台上建造的大中型船舶的纵向下水,由于下水过程中尾部浮力不足,极易造成滑道末端墩反力过大,甚至发生尾弯。提出了一种船舶带浮筒下水新工艺,通过在船舶尾部安装浮筒,并对浮筒大小和位置进行优化,能较为简便、经济和可靠地解决上述问题。此项研究已用于多艘大型汽车运输船的下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按无艏支架纵向下水理论,所设计的重型下水横梁,布置在集装箱船滑板首端区域,作为弹性支座,完全能承受的船体艉浮时的巨大滑道反力,从而保证船舶安全、可靠下水。本文就重型下水横梁的设计、负荷测试、强度计算、制造工艺和实际应用等内容作了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翻转滑道是船舶下水的一项新设施。船舶在平地建造。由顶推装置平移至岸边的翻转滑道上,使其翻转下水。它具有灵活简便,占用水域少,建设周期短,投资省先进明显效益,曾获1992年国家专利。该工程目前已完成8条滑道的施工,成功下水了10条船舶。本文着重从水工结构、桩基工程质量检验及投资比较上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取消艏支架纵向下水新工艺的探讨与实船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一种取消艏支架的纵向下水新工艺,列出了若干船舶的下水技术数据和测试结果,并探讨了推广此新工艺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艏楞位置的合理性;船体基线距滑道面的高度;艏部船体横剖面与基线的夹角及滑道不平度的影响等,可供推广这一下水新工艺时作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整理与分析现有一些船舶的纵向下水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概率统计方法提出了确定纵向船台滑道负荷区段的划分方法、计算公式,供设计纵向船台参考之用。一、船舶下水时受力状态船舶在纵向下水过程中,船体受力状态是不断变化的。船尾入水后,其浮力rV作用于浮心B,船体重力W作用于重心G,滑道反作用  相似文献   

12.
船舶纵向下水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传统下水方法。纵向下水关注艏艉跌落的发生和艏支架最大压力。根据船舶三维设计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纵向下水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下水计算方法。下水过程中涉及的船体瞬时湿表面积、排水体积、浮心位置和浮力矩等物理量采用基于NURBS船体曲面的精确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给出了下水过程中船舶移动速度和加速度与下水行程之间关系的计算公式,实际开发了MatLab下水计算程序。在此基础上,对一艘3,100箱集装箱船具体开展了下水计算,结果表明,艏艉跌落并未发生,支架最大压力在合理的安全范围以内。此外,计算得到的湿表面积和排水体积与商用软件的计算结果符合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由青岛北海船厂完成的船舶水平建造及横向翻转滑道下水工艺研究成果通过了鉴定。该研究课题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87年立项并下达给青岛北海船厂的。鉴定会认为:(1)青岛北海船厂根据本厂地域实际情况,提出并完成的船舶水平建造及横向翻转滑道下水工艺构思新颖,特别是翻转滑道下水设施所涉及的学科多,技术难度大。现已完成的下水设施结构紧凑,操作灵便,能保证船舶安全下水。该设施的投资费用少,建造周期短,可行期分批建设。船舶下水的直接费用也较斜坡船台和通常的横移下水大为阵低,且不会污染环境。其技术水平属国内独…  相似文献   

14.
11.8万t级大型散货船通常在船坞内建造,若在8万t级钢珠滑道船台上建造,下水则具有风险。本文扼要论述了该船在8万t船台上建造及下水工程,如下水质量,船台布置,前支点、保距器及钢珠设置,潮位、回流,艉浮、全浮,滑板、滑道压力,淤泥挖掘、船底板架结构加强等,按照我国无艏支架纵向下水理论进行了论证、计算。实践证明,该下水工程的论证、计算和采取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ANSYS的船舶纵向下水弹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建造的船舶载重吨位的逐年增大,下水过程中船体和船台结构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文章提出了基于ANSYS的船舶下水弹性梁计算方法,采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实现下水全过程仿真计算.所开发的程序考虑了船体梁弹性弯曲和墩木等支撑结构的弹性变形,可以准确地预报船舶尾浮及全浮滑程并判断是否存在尾弯及首跌落现象,计算出下水全过程中船体弯矩、剪力、墩木反力及其变化,为校核船体及船台强度提供了准确的荷载.文中还提出了在船尾部安装浮筒以克服尾弯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孙菊香  朱珉虎 《船舶》2013,(5):81-84
船舶下水是一个古老的命题,近千年来,人们追求简易和安全的下水方式,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重力式滑道下水传承着经典的下水方式,我国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下水的。重力式滑道下水被广泛采用就是因为它比较简单,对于小型船舶来说,利用河滩的坡度,在简易滑道上铺上牛油和滑板,船只就能滑行下水了。但随着船舶尺度和吨位的增长,船舶滑道下水的风险也增长了。首先是滑道上单位面积负载的增长,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下水过程中力及力矩平衡方程为基础,导出了船舶尾浮后龙骨倾度变化的微分方程,提出了用迭代法计算龙骨倾度和计算尾浮后排水量曲线的新方法。文中还列举了计算实例,并分析了计算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由二航局承建的国内最大内河横向船舶下水滑道——武船双柳基地滑道,成功实现首滑。该工程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水工结构主要为横向下水滑道、主拉、倒拉地基基础等。横向下水滑道长186.2 m,宽196.2 m,共设32组轨道,采用QU100钢轨。该滑道将满足3万吨级船舶下水要求。该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推动地区造船业务的发展,对提升武汉新港整体运输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集装箱船纵向下水计算与实船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250TEU集装箱船采用两根钢珠滑道纵向下水,这是一种创新的下水方式。因箱位多、下水重量大和艏艉线形瘦削,采用此种工艺下水会带来风险。对于这种下水方式,通过弹性支座下水横梁压力的实船测试,测得准确的受力状态、滑道反力分布和时间规律。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非常吻合。这项测量是对经典下水理论的验证和补充,为大型、大吨位船舶的安全和如期下水提供了成功实例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夏国光  尤乐 《水运工程》2011,(3):173-176
在某预制场造船基地改造工程中,船舶下水滑道采用了水下现浇模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船舶下水方式为气囊滚动式下水。为保证船舶顺利下水,滑道的坡度及平整度是工程施工的控制重点。在以往的工程中,水下现浇模袋混凝土主要应用于护坡工程,对坡度及平整度的要求低于船舶下水滑道。针对水下现浇模袋混凝土和船舶下水滑道的特点,此工程在基床整平、模袋加工、模袋铺设和混凝土工程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对施工细节进行了把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