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气囊纵向下水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珉虎  孙菊香 《船舶》2009,20(3):39-44
论述了气囊下水计算阶段的划分及各个阶段计算的内容。指出在船舶气囊纵向下水的过程中,船舶倾角的变化呈现一条光顺曲线,滑道下水中出现的“尾跌落”和“尾上浮”现象在气囊下水中不再明显,需重新加以认识;并对气囊压力和气囊滚动阻力的计算方法作了讨论,就气囊下水曲线的内容和表述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气囊下水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艘2万吨级的散货船气囊下水的测试和计算为基础,针对气囊下水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三类事故,气囊爆裂引起下水事故,下水过程中船体结构损伤,下水船舶对环境或环境对下水船舶构成的损伤,分别进行了安全性研究,提出了船舶气囊下水安全性标准。  相似文献   

3.
船舶气囊下水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囊下水是船舶下水的一种创新方式,但是气囊下水过程中船体强度和气囊的安全性还没有定量的计算方法.近年采用气囊下水的船舶重量不断增大,下水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本文考虑气囊刚度的非线性、下水过程中船体的力平衡条件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船结构有限元分析的船体结构和气囊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的内容和结果是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1)考虑气囊压缩变形的非线性,研究了一种预报气囊刚度的有效方法;(2)基于弹性下水理论,研究了一种考虑弹性基座刚度非线性变化的船体梁运动和受力的计算方法;(3)提出了直接采用全船结构有限元分析计算船体结构应力和气囊受力的方法;(4)对某型实船进行了气囊下水的安全性分析,并与文献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气囊下水工艺的优越性和本文建议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下水过程中力及力矩平衡方程为基础,导出了船舶尾浮后龙骨倾度变化的微分方程,提出了用迭代法计算龙骨倾度和计算尾浮后排水量曲线的新方法。文中还列举了计算实例,并分析了计算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王超 《广东造船》2012,(3):71-74
本文根据船舶气囊下水实施案例,通过对下水过程中气囊压力、牵引力等一系列的计算,介绍船舶气囊下水的原理、方法及流程,探讨气囊下水作为中小型船舶下水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万吨级船舶气囊下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修船》2015,(2):40-44
气囊下水技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高新技术。文章基于气囊下水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通过气囊压缩试验、实船下水过程测试等方法的不断探索、研究,对大型船舶下水用气囊的结构及性能参数要求、船台坡道参数、牵引力计算以及下水计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已在70 000 DWT和82 000 DWT等船舶下水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认证,从而为大型船舶的下水提供了一套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气囊下水技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高新技术。该文基于气囊下水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通过气囊压缩试验、实船下水过程测试等方法的不断探索、研究,对大型船舶下水用气囊的结构及性能参数要求、船台坡道参数、牵引力计算以及下水计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研究成果已在70?000?t和82?000?t等船舶下水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从而为大型船舶的下水提供了一套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随着气囊在船舶下水中安全性、可靠性的日益提高,气囊下水以其方便、快捷、环保逐渐在各船厂中大规模使用。结合当前船舶趋于大型化的趋势,气囊下水也从5 000 t级船舶下水发展到76 000 DWT船舶的下水。结合76 000 DWT散货船下水计算过程,说明气囊下水过程中的受力特点、操作流程和安全作业等。  相似文献   

9.
船舶采用气囊下水工艺的船台压力计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邦杆  杨杰 《港工技术》2010,47(1):22-24
目前,船舶气囊下水过程中的船舶、船台受力变化计算尚未见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这影响到船舶气囊下水工艺的推广。通过对船舶气囊下水工艺的研究,针对该问题提出宽支座弹性计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下水过程中的船台压力分析。  相似文献   

10.
船舶气囊下水工艺实践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叙述船舶气囊下水新工艺在我国内河中、小型船厂近年来的实践,提出和总结气囊下水工艺有关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鉴于气囊下水新工艺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并随着气囊制造质量和下水工艺不断完善提高,气囊下水新工艺必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下水船舶重量期望可提高到2000t。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船舶气囊上、下水工艺的实用意义,并简要介绍了下水工艺的操作过程。对气囊技术指标所涉及的直径、工作内压和承载能力等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在分析了船舶牵引力测试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牵引力计算的近似公式。文章还介绍了船舶气囊上、下水过程中船体受力的测试结果和这项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航  方晓波  余龙 《船舶工程》2017,39(2):59-63
气囊下水已经成功用于7万吨级船舶的下水,但由于下水过程中气囊变形情况不可控,下水过程仍然存在相当的风险。借鉴船舶滑道纵向下水力学理论,针对气囊特征进行改进,引入船用气囊的承压变形本构关系等,建立了船舶气囊下水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实现了气囊支承力及船体变形量实时计算。还对多气囊产生的非线性支承力分布、入水气囊的支承力计算、气囊与船体间的摩擦系数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编制了相应程序;对下水过程中可能的气囊破坏极端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气囊爆破失效对下水过程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船舶气囊下水过程中船体倾角变化的测试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少明  毛亚郎  孙小权 《船舶》2008,19(6):44-46
为研究船舶气囊下水过程船体横向和纵向倾角的变化过程,采用基于工控机的倾角测试系统。该系统由倾角传感器、RS-232串行总线及工控机等元件组成。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计算,结论表明:该船舶在气囊下水过程中,最大纵向倾角发生在船舶艉落阶段,最大值为1.8。左右,下水过程平稳,没有明显的艏落现象发生,同时船舶下水过程横向摇摆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14.
船舶气囊下水运动受力计算与校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囊下水过程中,如何计算气囊受力变化情况,保证气囊下水的安全性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分析了船舶气囊下水过程,研究了在移船过程中气囊布置数量、间距、所受压力以及承载力的变化,并以某型船为例,进行了气囊受力计算,校核了气囊压力,论证了下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ANSYS的船舶纵向下水弹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建造的船舶载重吨位的逐年增大,下水过程中船体和船台结构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文章提出了基于ANSYS的船舶下水弹性梁计算方法,采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实现下水全过程仿真计算.所开发的程序考虑了船体梁弹性弯曲和墩木等支撑结构的弹性变形,可以准确地预报船舶尾浮及全浮滑程并判断是否存在尾弯及首跌落现象,计算出下水全过程中船体弯矩、剪力、墩木反力及其变化,为校核船体及船台强度提供了准确的荷载.文中还提出了在船尾部安装浮筒以克服尾弯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接上期)4气囊下水过程计算气囊下水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要讨论自重数百吨乃至几千吨船舶的下水问题,而是要讨论自重上万吨船舶的下水问题。人们关心气囊下水的安全性是必然的,在中小型船舶下水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可以延续应用到大型船舶上。随着气囊下水船舶吨位的增长,其风险也在成倍增长,因此仅依  相似文献   

17.
船舶下水气囊之最佳缠绕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船舶下水气囊采用锦纶帘子布缠绕制成。根据受力分析,船舶下水用的气囊随着工作高度的不同应有不同的缠绕角度,文中对如何选取工作高度以及其最隹缠绕角的计算方法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朱彬  蔡小强 《江苏船舶》2019,36(3):37-40
针对在简易倾斜船台上建造的海洋平台能否安全顺利下水的问题,提出了室外斜船台气囊下水的新工艺。该工艺通过对下水过程中各要点的校核和计算分析,论证下水阶段首跌落发生时平台首部气囊仍能保持安全性和耐压性,从而实现安全下水。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成本只有纵向滑道下水工艺的25%左右,安全可靠,解决了平台下水首跌落和尾跌落的安全性问题,为类似平台下水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船舶纵向气囊下水宽支座弹性计算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船舶纵向气囊下水的气囊运动机理,构建了船体与气囊受力模型,并将船体、气囊与船台假定为串联弹簧体系,提出了船舶纵向气囊下水宽支座弹性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船舶重力式下水的相关特点,对气囊下水阶段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气囊的受压变形量和摩擦力进行研究,分别采用截面积等效法和能量法推导气囊工作高度的计算公式,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气囊下水所需气囊个数进行推导和计算,采用优化方法中的理想点法对气囊的布置方案进行优化分析;以期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气囊下水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