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斜向和垂直布筋的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对路面施加预应力.分别得出了斜向布筋和垂直布筋的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标准轴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通过这两种结果的对比得出:斜向布筋有效地减小了板体底面的起伏变化,使板体整体平整性较好,荷载影响范围小.这些研究成果为日后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在国内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和依据,有助于加速中国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2.
滑动层是预应力砼路面重要的结构组成.设置滑动层会对预应力砼路面板内的有效预压应力、温度应力及板端位移产生较大影响.文中介绍了预应力砼路面滑动层的结构形式,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dina分析了滑动层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滑动层设置能减小路面板与基层间的约束,有效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斜向施加预应力路面的受力特性,通过理论推导由斜向预应力产生的路面板内压应力计算公式,预应力筋的直径、布设角度和间距是影响板内应力的主要因素。建立力学模型,模拟分析预应力筋作用位置、布设间距和角度以及直径大小对路面板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锚固区和板角部分区域出现拉应力,但混凝土不会出现开裂;预应力筋布置在1/2板厚偏下是合理的,此时板底压应力大于板顶部,路面板产生负弯矩;预应力布设角度建议范围为25°~45°;考虑到经济性和预应力筋张拉空间,建议预应力筋布设间距最小为0.5 m,预应力筋的布设间距也不能过大,过大易造成路面板应力分布不均匀;可通过调整预应力筋的直径,以得到合理的布设角度和间距。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设计进行研究,提出设计准则,并根据中国国情及交通状况,提出有关预应力路面板厚、预应力值大小、纵向预应力筋配置等的设计程序;介绍了为减小预应力损失、防止局部受压破坏以及为减小板底摩擦而采取的一些措施;讨论了路用材料的选择,并介绍了预应力试验路有设计。测试及使用结果设计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载于《公路交通科技》1996年第1期“新无筋式预应力路面”一文的续篇。继该文提出了新无筋式预应力路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后,本文给出了新无筋式预应力路面的部分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和技术细节-包括蓄压器容积的计算方法,直板在路基约束和自重作用下的临界(失稳)荷载,高级型缝-压装置,新约束件,新减摩层等。  相似文献   

6.
针对混凝土路面的力学分析通常采用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考虑到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特点,采用板底摩阻力的迭代处理模型和多向影射无界元,提出用有限元-无界元耦合的方法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应力和变形.计算结果表明分析模型是正确的,新计算方法具有结点数目少、精度高、便于网格自动形成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维等参数单元分析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应力,提出了更符合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工作状况的板底摩阻力的迭代处理模型,建立了纵向预应力等效模型和沿预应力筋线的摩阻力的计算模型,确定了预应力路面温度应力的处理方法,引入了具有较高精度的应力计算方法。通过考题验证,该分析方法和程序不论是荷载应力、位移的计算,还是温度应力的计算,都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应力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混凝土路面的力学分析通常采用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考虑到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特点,采用板底摩阻力的迭代处理模型和多向影射无界元,提出用有限元-无界元耦合的方法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应力和变形。计算结果表明分析模型是正确的,新计算方法具有结点数目少、精度高、便于网格自动形成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结合试验路段的实际情况,对元粘结预应力路面的受力情况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作了详尽的分析。讨论了混凝土弹性模量、线胀缩系数、板底摩擦系数、地基回弹模量、温度梯度等一系列因素对路面应力的影响。分析计算所得的图表和结论可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施工。  相似文献   

10.
文中提出用有限元一无界元的方法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应力和变形。针对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特点,采用板底摩阻力的迭代处理模型和多向影射无界元,计算结果表明分析模型是正确的。采用的计算方法具有结点数目少、精度高、便于网格自动形成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浩  陈剑  谭华 《中外公路》2011,31(5):46-50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不合理是造成贫混凝土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笔者根据南宁地区两段不同路面结构形式的贫混凝土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状况调查,对比分析了其各自结构特点和使用性能之间的差异,指出造成路面早期破坏的直接原因是板底脱空,而面层与基层层间隔离措施不当,以及基层刚度偏大都是引起路面板脱空的关键因素.并提...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决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高速公路未来路面养护方案的影响因素、方案组合、方案选择和路段间的排序等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介绍在养护方案技术组合的基础上,用经济指标选择最佳路面养护方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声振法对刚性路面板脱空状况检测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声振法研究混凝土路面板脱空与声学特征变化的关系,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有、无脱空混凝土路面板的振动频率。通过声振法检测,得出脱空的范围与声学特征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以某一脱空路面为例,通过计算分析,提出以反映路面脱空位置和程度的固有频率和频率下降率的组合参数来识别路面的脱空面积大小和位置,为用声学特征进行混凝土路面脱空等缺陷无损检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该法速度快、精度高,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数水泥混凝土路面无法实现设计使用寿命,易发生早期破坏的现状,文章运用力学原理和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弹性模量、路面板厚度以及路面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对路面板中应力和应力变化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由于路面板与基层材料间刚度的巨大差异,增加路面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并不能有效降低路面板中的应力水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进行了增强基础与增加板厚的经济效果比较。研究结果指出,就降低荷载引起的板中应力而言,适当增加板厚比增强基础效果更加显著,经济效果更加明显。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设计长寿命、高承载能力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工程中所采用的新型冲击压实技术,研究冲击过程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变形及应力分布特征,以及路面板的破坏发展趋势;分析板下基层的受力状态,探讨冲压荷载在土基中的传递深度及其对路基的压实作用等问题。研究结果可为冲击压实机理分析及现场施工提供有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断裂力学角度对水泥砼面层与基层接触界面的破坏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出3种典型轮载下引起断板的临界长度;通过无损检测,探测出可能产生断板部位的裂缝长度;比较二者,可知混凝土路面是否即将断裂。用此方法可及早发现可能产生断板的部位,以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利用隧道结构提取浅层地热能用以路面防结冰的系统,基于隧道敞开段结构特点提出隧道下路面埋管的总体敷设方案。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道路下埋管数值模型,分析了路面埋管总体换热特点以及埋管间距对路面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路面下换热管宜敷设在混凝土铺装层中,并采用单U型平行坡面布设;2)在一定范围内,相邻U型管间距是影响路面埋管防结冰系统效果的主要因素,进出水口间距变化对埋管防结冰系统运行效果影响并不明显。最后分析得到了本研究依托工程最佳性价比的埋管敷设方案,给类似工程应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而日常所需的养护则少些。其主要缺点通常认为是,初期费用高且路面噪音大。但这两点尚在争论之中。下面用首字母缩写词代表几类不同的硅酸盐混凝土路面加以简要介绍: JPCP:一种未加筋的路面,由单个单个的混凝土板组成,通常为一个车道(宽:约3.5m,长:5m)。所谓“加州”路面就是JPCP型的。其混凝土板未用传力杆联接起来。其它的JCPC型路面使用钢传力杆以防止板的相对移动。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15,(6)
预制装配式路面维修养护技术是真正意义上的无阻碍交通的快速修复技术。预应力的应用提高了混凝土路面板的承载能力,明显降低了道路用户费用。文中采用弹性设计准则进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的配筋设计。采用无黏结后张法施加预应力,并采用新型张拉方式进行试验板张拉,进一步验证了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应用于预制装配式路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一种预测混凝土路面断裂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春伟  郭少华 《公路》2002,(2):45-47
运用断裂力学理论,计算出3种典型轮载下引起断板的临界长度;通过无损检测,探测出可能产生断板部位的裂缝长度;比较二者,可知混凝土路面是否即将断裂。用此方法可及早发现可能产生断板的部位,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