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为研发车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对国产与国外主要车企产品进行对比。存在主要差距有:1)国产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偏低;2)电堆功率密度不高;3)空压机的开发不足。因而,国产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研发方向包括:提高燃料电池的功率输出和空压机的性能,使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工作在高效区,以提高整车性能;改进操作条件和材料,提高电堆电池反应面积和单位面积上的电压,以提高电堆功率密度;实现空压机的低载低压和高载高压,扩展空压机的喘振线范围,以实现高速高效。  相似文献   

2.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分支.纵观全球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国外主要为乘用车,国内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虽然起步较早,但在推广规模上商用车更领先.文章研究了国内外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产品研发、政策和示范推广方面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技术和商业模式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博世集团首个在德国以外的燃料电池中心——博世中国氢燃料电池中心近日在无锡奠基。该中心将为博世正积极布局的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在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的应用铺平道路。此次在无锡建立的全新氢燃料电池中心将主要用于研发、试制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相关产品,具备从关键零部件到电堆乃至燃料电池系统全部测试设备以及电堆  相似文献   

4.
<正>量测仪器检测大厂"致茂电子"与燃料电池测试设备商"群翌能源"签署合作意向,正式跨入氢燃料电池检测市场,进一步延伸新能源产业商机。群翌能源为专业燃料电池测试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制造商,深耕燃料电池领域多年,其产品具备高度竞争力,结合致茂电子强大销售与研发能量,双方将展开深入合作,扩大产品方案并加速市场布局,强化市场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刘勇 《驾驶园》2012,(8):16-19
安凯客车从2001年开始研发新能源客车,并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发出了纯电动客车。至今,安凯客车正在从研发伊始的单一产品类型向全技术产品类型过渡,目前,安凯新能源客车已经覆盖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几乎所有新能源汽车技术类型。  相似文献   

6.
马力 《世界汽车》2003,(7):42-44
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近年来日本在电动汽车产品(纯电池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及燃料电池车)的研发及商品化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彭斐 《汽车与配件》2010,(48):18-19
氢燃料电池车由于存在不少难点需克服,因此,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车研发应继续进行,改善燃料电池堆一致性,提高燃料电池堆功率密度,开发长寿命、高可靠性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加压燃料电池系统,进一步提高燃料电池电输出性能,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在我国"十五"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十一五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中承担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开发。为中国燃料电池轿车和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的研发作出了巨大贡献,神力科技为863项目燃料电池轿车和城市客车研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国内外燃料电池客车的研发进展,指出寿命、成本和供氢基础设施是燃料电池客车产业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需要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才能加快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析了适应于商用汽车的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着重对燃料电池原理、全功率型与电电混合型燃料电池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燃料电池重型商用车未来技术路线的方向,可为其他燃料电池商用汽车产品的开发及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的选择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商业化燃料电池堆测试平台难以满足研发测试要求的现状,如空气和氢气供应系统不能实现车用燃料电池堆供气湿度和电压主动调节等功能,基于清华团队多年燃料电池系统研究成果,研发了多功能燃料电池堆测试平台。该平台不仅能较准确地为燃料电池堆提供接近车用实际运行工况的宽范围工作条件,且因增添了集成阳极和阴极出口背压主动调节功能和阴阳极双循环功能,实现了研究所需的燃料电池堆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12.
许振华  吴宪  于晓军 《上海汽车》2007,(12):11-14,27
应用ADAMS软件Car模块,建立了某型燃料电池轿车的整车模型,研究轿车在高速行驶状态中行驶轨迹对侧风影响的敏感性,分析了影响车辆侧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上汽自主研发的Plug-in燃料电池轿车,是国内首辆采用加压式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电堆进前舱、具有Plug-in功能的燃料电池轿车。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现代汽车公司与康明斯公司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合作评估研发电动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并将此类系统进行商业化的机会。现代和康明斯有望将现代的燃料电池系统与康明斯的电动动力系统、电池和控制技术结合,研发出新型动力系统。最初研发的动力系统将面向  相似文献   

15.
信息     
VW公司高温燃料电池取得突破性进展VW公司最近宣称,该公司已历时7年的高温燃料电池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VW公司现有50人的团队从事高温燃料电池的研发,该项目被认为是公司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公司之前并未对该项目进行大力宣传,那是因为还不能确信研发方向是正确的,而现在公司认为他们已找到解决方案,将来可进行大规模生产并进入市场。VW公司认为,技术的突破将会促进燃料电池耐久性和经济性新标准的出台。现在车辆上大多采用低温燃料电池,而VW公司一直坚信未来属于高温燃料电池。与低温燃料电池相比,高温燃料电池的质量可降低30%,因此,安…  相似文献   

16.
《汽车维修》2010,(1):47-47
据悉,由于氢动力汽车的研发及生产成本太高,宝马公司正在调整其新能源车的研发方向。由原来的氢燃料电池转向混合动力及电动车。虽然宝马的发言人否认了关于宝马停止发展氢动力车型的报道,但他表示“从中期来看,新能源领域应首先发展混合动力和电池技术,氢动力是我们长期发展规划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对当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流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传统流道的结构设计、增设隔板的流道结构设计和新型流道结构设计。研究内容对车用燃料电池的流道研发与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铃木IONIS燃料电池车的外部车身造型充分体现燃料电池的洁净性,在车身外部映射出燃料电池由氢与空气进行反应而生成水的生动形象。其内部布置宽敞,线控电子调节的驾驶员座椅大大拓宽车内空间,按照人机工程学原理而设计的仪表板实现了清晰而易于操作的驾驶室模块设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纳森 《汽车之友》2020,(7):62-65
相对于经历了十多年发展的纯电动汽车市场,氢燃料电池汽车对大众来说或许尚显陌生。自去年氢能战略被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助推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相关政策,从汽车圈到整个社会对其关注度与日俱增,2019年也因此被视为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元年。2020年2月,中国领先的燃料电池系统研发与制造商重塑科技,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逆行而上,携其全新燃料电池系统PRISMA镜星系列登陆第16届日本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展(FC EXPO)。自展会发布以来,新产品系列迎来持续高度关注,其原因在于PRISMA镜星系列产品本身的强大功能升级,也在于产品背后重塑科技引领探索氢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动车》2004,(5):31-31
新型的燃料电池是采用氢和氧化学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排出的只是水,它具有零排放、高效率和资源可再生的巨大优点。近年,国际汽车界对燃料电池的研制.取得重大进展,现在可以说燃料电池在汽车上应用.不是什么技术层面上的困难。而是什么时候能实现大批量生产的问题。燃料电池,这项古老又新型的产品,可追朔到150年前,英国律师格罗夫首先提出燃料电池发电原理,1932年培根的氢氧型燃料电池在实验室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