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熊辉  李磊  周伟 《汽车科技》2023,(3):48-51
当汽车在高速路面上行驶时汽车会受到风压的影响,尤其是在汽车侧面的车门区域,空气的负压力会让车门开闭件及密封条产生一定的变形,造成路面噪声及风噪声泄露到驾驶舱内,对乘客产生干扰并感觉到不舒适。研究开闭件密封条结构及风压的影响,针对性的改进密封条的结构减少乘客舱内的风噪声,对整车的NVH性能提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雷宇宇 《时代汽车》2022,(1):131-132
文章根据某车型冲压窗框结构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风噪分析,从车门密封条、车门钣金、侧围匹配状态及密封条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查出风噪原因以及制定改进方案,解决车门密封条带来的风噪问题,从而得出后续新车型类似匹配结构设计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3.
车门隔音 在汽车内听音乐与在家里欣赏音乐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车在快速移动,为了达到很好的效果,这就对音响器材提出了高的要求.同时车辆高速行驶时,风噪、胎噪及机械噪声会对音响系统产生干扰。因此就需要对车辆进行改造。一般是选择车门做制振和隔音。车门隔音在许多汽车改装店、汽车音响店里都可以做。  相似文献   

4.
通过四款目标车的整车气密性试验,得到这四款车型的当量孔面积,从而设定了车身的气密性目标,再改进车身各部位的密封设计,提高焊装、涂装和总装过程的工艺精度,最终降低了车内高速风噪声。  相似文献   

5.
王砚红  黄露  雷舸 《时代汽车》2024,(7):121-123
本文介绍了汽车行业内首款应用铝温成型内板的车门总成尺寸育成全过程,基于大量测量分析总结了不同姿态检具对车门内板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积累了车门制造工序对型面尺寸的影响规律并充分应用于车门总成尺寸育成中,通过车门内板尺寸符合性、稳定性提升和车门加强件部分匹配面修正等方法,短期实现车门总成尺寸状态满足量产所需,对后续铝温成型车门内板设计及尺寸育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沈龙  张军  秦宾 《汽车工程》2024,(3):520-525+545
随着电机驱动技术以及空气动力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纯电动汽车高速化趋势愈发明显。纯电动汽车高速行驶时,底盘后部空腔引起的低频气动噪声峰值可超过60 dB(A),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性。以某纯电动汽车高速工况下的低频噪声问题为案例,系统地阐述了低频噪声问题的排查分析及产生机理分析验证过程。首先,分析了高速行驶激励源类型,并通过声学风洞进行激励源分离试验,锁定低频噪声为气动噪声类型;其次,对低频气动噪声形成的潜在机理进行推断,并设计试验进行潜在机理排查分析,确定底盘后部空腔涡声耦合自激振荡是引起低频气动噪声的原因;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半经验公式计算和实车试验验证了潜在机理,并设计工程化方案解决了该低频噪声问题。这对纯电动汽车高速工况气动噪声问题的分析识别与解决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佳  郝杰 《时代汽车》2022,(4):141-142
轿车车门密封条的主要作用是避免车厢进水、减小对车门的关闭力和车体内的风噪声等.在设计轿车车门密封条时应充分分析考虑密封条的压缩过程以及压缩受力变形.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加强密封条的压缩受力特性,不断完善密封条横截面形状.本文针对轿车车门密封条的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8.
汽车风噪是指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迎面而来的风的压力已超过汽车的密封阻力进入车内而产生的,行驶速度越快,风噪越大。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不断提高车辆驾驶性能、安全性能的同时,对车辆的舒适性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随着消费者对驾驶室内的噪声越来越重视,汽车厂应该从设计、工艺、质量控制等领域采取措施,降低风噪,提升企业的客户满意度,树立优秀的品牌形象。本文就轿车的前围密封性对风噪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风噪声是汽车高速行驶时的主要噪声源之一。本文利用流体力学与流体声学的理论,分析了口哨的发声原理,总结出了影响汽车前部风噪声中客户不可接受的高频口哨音的三个解决方向:改变流场方向、移除扰流因子、填堵谐振腔。并通过解决某项目车型车身前部口哨音问题,为公司及行业后续车型开发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获取轮胎径向尺寸变化对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试验的影响,文章采用同一辆乘用车换装2种型号轮胎,依据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轮胎径向尺寸变化会对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并指出采用径向尺寸较小的轮胎,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试验过程中汽车发动机转速越高,噪声试验最终结果也越大。文章建议将轮胎尺寸的差异列为车型判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车门的缝隙是汽车电磁干扰的耦合途径之一。通过分析车门缝隙及相关附件的结构,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车门及其依附腔体的简化模型,进而以某型三厢乘用车的前车门尺寸参数为基础在HFSS软件中建立模型,进行了仿真运算。综合车门设计时在力学、振动以及噪声方面的考虑,通过逐渐加大车门铰链的跨距来考察电磁场屏蔽效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650 MHz以下时铰链跨距的变化对屏蔽效能的影响甚微,而在650 MHz以上时,不同铰链跨距对相同频率上屏蔽效能的影响显著。由此得到了改进汽车电磁兼容性能的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中对某一SUV风噪的预测与控制进行研究。首先基于风洞测试进行风噪声源特性与传递路径的分析,发现泄漏噪声主要发生在500 Hz以上中高频段,车底风噪主要集中于800 Hz以下中低频段,而在外形噪声中,由车顶和四门传递的风噪的贡献大于翼子板。然后基于气动噪声直接计算法和统计能量分析对外形噪声进行仿真,并结合风洞测试分析了湍流模型、网格尺寸和波数分析方式对风噪仿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涡模拟的高频风噪衰减低于分离涡模拟,且大涡模拟对高频风噪的仿真精度和计算效率都比分离涡模拟高;在计算资源允许范围内对比不同网格尺寸,最小网格为2 mm时侧窗声压级的截止频率最高可达2 000 Hz;单区域波数分析低估了中低频风噪声的能量,精度较低。多区域波数分析中,声能量较低的区域对仿真精度影响较小。最后基于贡献度分析提出后视镜支臂减薄和安装在车门上两种改进方案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车内总声压级分别降低1.38和1.93 d B,语音清晰度提升0.4%和1.1%。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轿车风噪声的形成、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阐述了利用封堵排除法对某车型风噪问题的分析和改善过程。以国产某三厢轿车为例进行了整车静态烟雾试验和道路试验,通过"烟雾倒吸法"在车内直观呈现出泄漏点位置,再结合"开窗法"分析各泄漏点导致的驾驶室内声压-频率特性变化,从而确定它们对车内泄漏噪声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在中高频范围泄漏噪声占主导地位,且车门前三角窗位置和玻璃导槽拐角位置是该轿车主要的泄漏噪声源。  相似文献   

14.
许振华  吴宪  于晓军 《上海汽车》2007,(12):11-14,27
应用ADAMS软件Car模块,建立了某型燃料电池轿车的整车模型,研究轿车在高速行驶状态中行驶轨迹对侧风影响的敏感性,分析了影响车辆侧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客车整车密封性已经成为其行业一个非常重视的问题,且其密封性与汽车NVH性能车内噪声水平、整车能耗及空调制冷性能等密切相关。整车气体密封性能测试可以排查车身泄漏点和测量车内压力及泄漏量大小,深入探讨客车车身气密性设计和过程控制方法,通过对客车整车气密性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并以某车车内密封提升对整车噪声的影响及密封整改前后的车内温升曲线对比分析验证了整车气密性提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车门在颠簸路面行驶过程中的异响问题,对异响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车门振动响应及摩擦原理等角度出发,识别影响异响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及控制指标。通过进行材料匹配试验,优化材料间的摩擦特性和降低摩擦噪声,解决异响问题。在整车产品开发前期,利用CAE仿真分析手段,首先模拟真实路面对车身的激励,并分析识别异响风险点,然后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最终实现对异响的提前判断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车身空腔密封的种类、结构组成、安装方式等,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CFD),并运用流体分析软件,对车身空腔密封后的存在的缝隙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各种缝隙尺寸情况下的气体流场分布及气体的泄漏量,总结了缝隙尺寸与泄漏量的关系,为以后设计和验证车身空腔密封后的对气密性的影响程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合成风方法研究某SUV汽车高速行驶遭遇比较危险强度侧风下的外流场分布并得到气动力(矩)及系数。该方法使乘用车高速行驶遭遇危险侧风情况下气动特性预测成为可能。为深入研究高速行驶侧风作用下乘用车气动特性以及结合汽车操纵动力学对侧风稳定性进行动力学仿真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轿车行驶在涉水路面或涉水隧道时,不同的积水深度对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影响较大,同时也会影响汽车的性能。对不同深度的积水对轿车的影响和不同深度积水车门的压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轿车涉水行驶的安全驾驶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增加,从概率意义上分析,车辆施加在路面上的作用力(静载和动载之和)随之增大;另一方面,车辆荷载对路面某一位置的作用时间却减小了。运用试验的方法,分析这2个因素的改变对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车辆行驶速度与沥青混凝土的疲劳性能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在高速、重载交通条件下,如何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疲劳性能。研究表明,车辆行驶速度的大小对沥青路面疲劳破坏的影响甚大,高速行驶的车辆对路面的疲劳破坏比低速行驶时更加严重;高速交通条件下,轻载车辆对路面的疲劳破坏不容忽视;在高速、重载交通条件下,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疲劳性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选用粘度较大的沥青、选择合适的矿料级配、适当增加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