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锥齿轮综合检验时,其所有测量齿轮(俗称标准齿轮)的精度,一般都要高于被测齿轮两个等级以上,测量齿轮又称理想精确齿轮,它不仅齿部精度高而且齿厚尺寸要求严,故其制造在同行业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困难,尤其在没有直锥齿轮磨齿设备的情况下就更难,此时,测量齿轮的精度全由刨齿机(Y236)精度保证。  相似文献   

2.
在弧齿锥齿轮的加工中,当传动比较大(一般i>2.5)时,在同一齿高上往往出现小齿轮轮齿的小端齿厚大于大端齿厚的现象,而大齿轮则相反,这就是通常所说轮齿的“反缩”现象。这种齿形有很多不利:1.在加工弧齿锥齿轮时,一般应测量轮齿大端法向弦齿厚以控制尺寸。具有“反缩”的轮齿,大齿轮轮齿的小端往往特别“瘦”,而小齿轮轮齿的小端特别“肥”,这样削弱了齿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量齿轮跨棒距来测量齿轮齿厚偏差是汽车生产中常用的方法,不同形状的齿轮跨棒距标准件对齿轮跨棒距检具的测量误差的影响也不同,本文通过对此误差进行分析,得出齿轮跨棒距检具所应采取的合适的标准件形状。  相似文献   

4.
螺旋锥齿轮副是车桥传动系统中最重要的传动元件,尤其是准双曲面齿轮副,由于其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强、结构紧凑易于布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以准双曲面齿轮为例,以齿根弯曲应力和齿面接触应力计算公式为基础,分析了提升螺旋锥齿轮承载能力的方法。详细分析了齿高系数、刀具参数对齿轮承载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改进效果。试验证明:通过优化工作齿高系数、齿顶高系数、大小轮齿厚、刀具圆角半径以及刀具修形参数,能够有效提高螺旋锥齿轮副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前,应用在汽车主减速器上的锥齿轮,多为美国格里森制渐缩齿圆弧锥齿轮和瑞士奥利康制等高齿延伸外摆线锥齿轮以及这两种齿制的双曲面齿轮。对锥齿轮传动安装的最根本要求是节锥面相切、节锥顶点重合。螺旋锥齿轮是成对制造和使用的,其加工、安装的检查,通常延用成对齿轮的检验方法,即检查成对齿轮的齿面接触区、齿侧间隙及噪音。齿面接触区对齿轮的平稳运转、使用寿命和噪音有直接影响。所以,齿面接触区是衡量  相似文献   

6.
在齿轮的设计过程中,会给出跨棒/球距的长度与偏差以控制齿厚,加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检测跨棒/球距的问题,跨球距检具作为快速检测其值合格与否的一种检测方法,在齿轮生产行业运用广泛。而校对规M值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此检具的精度,文章运用三种测量方法探讨分析M值的测量,从而推出减少人为误差,快速准确求得测量结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丁士德 《汽齿科技》1995,(1):34-36,33
在齿轮传动中,为保证齿轮副的侧隙,就必须在加工中控制齿轮的齿厚。控制齿轮的齿厚的方法有几种。崦用M值为控制齿齿厚的方法得到齿轮制厂家的普遍接受,为了测量齿的M值,我们设计制造了M值的专用检具。M值专用检具和简易式M值检具都是用于测量M值的专用检具。前者为固定式,后者为携工,可作于机床上进行测量,两种M值检具的配合使用可确保化的齿厚尺寸和减少加工中齿轮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圆拉法加工出来的直齿锥齿轮与采用展成法(如刨齿法或双刀盘铣齿法等)加工出来的直齿锥齿轮相比,无论在齿面构型或者在齿轮基本参数方面都是不同的。对于齿面构型,展成法加工出来的直齿锥齿轮是属于锥形渐开齿面;而圆拉法加工出来的直齿锥齿轮是圆锥齿面。本文第一部分,以保证齿轮平均锥距背锥展开面工作齿高中点处于啮合时,其速比对时间的一阶、二阶微商为零的条件出发,推导出齿轮平均锥距背锥展开面上圆弧齿形啮合齿形曲率半径的合理确定方法,其结果与 GLEASON七十年代圆拉法齿胚计算卡中的相应计算公式完全一致。由圆拉法加工的特点决定,它与展成法加工出来的直齿锥齿轮的齿根角、齿线方向角及加工刀具的基锥底角等基本参量是不相同的。本文第二部分,根据圆拉法加工的特点给出上述基本参量的确定方法。这是确定圆拉齿胚、圆拉刀具和圆拉机床调整必不可少的基本参量. 评价齿轮啮合传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齿面接触区。本文第三部分,从控制齿面接触区的位置、大小、方向等前提出发.推导出控制齿面接触区的条件和方法.为齿面的最后构型,创造了条件。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条件和方法适用于任意配置状态、任意运动形式的齿轮啮合。这是齿轮啮合理论的重要突破。本文第四部分,给出了圆拉法加工出来的直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区控制的具体方法和有关公式,为拉齿参量的确定创造了条件。根据本文的第四和第二部分.还可最后确定出齿面的构型和拉齿的基本参量。  相似文献   

9.
格里森弧齿锥齿轮磨齿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美国格里森公司CNC弧齿锥齿轮磨齿机及磨齿技术的发展为了消除弧齿锥齿轮轮卤热处理后的变形,降低齿轮副啮合噪声以提高齿轮传动质量,当今汽车行业弧齿锥齿轮生产采用磨齿工艺是一值得关注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0.
第二部分圆拉法加工直齿锥齿轮齿轮基本参量的确定前言采用圆拉法加工直齿锥齿轮,其基本参量是指齿轮的根锥角、齿轮方向角及加工刀具的基锥底角。应该指出,齿轮基本参量是与齿轮齿曲面的构型密切相关的。圆拉法加工的直齿锥齿轮齿曲面,与其它方法的相同,是锥形表面且向齿轮锥顶收缩。为了分析、确定上述基本参量,首先应对这些基本参量给予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弧齿锥齿轮数字化滚检的方法,该方法反映了实际齿面的印痕与传动误差以及实际齿面相对于理论齿面在啮合性能上的差别,解决了由加工误差造成的弧齿锥齿轮设计与实际检验的评价基准不统一的问题.以某弧齿锥齿轮为例进行了数字化滚检,并与该对弧齿锥齿轮实际滚检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车间生产实际出发,介绍了一种直齿圆锥齿轮齿厚的计算方法和一种较为简便、可靠的齿厚卡尺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日产TKL—20GD型汽车的主减速器为单级、双曲面齿轮式;差速器为圆拉法直齿锥齿轮式。主减速器小齿轮轴与联结突缘、差速器半轴齿轮与半轴均采用渐开线花键联结。该型汽车由于设计或使用等多方面的原因,主减速器齿轮、差速器齿轮和半轴容易损坏。据了解,在修配时确定这些零件的键齿参数中,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由于确定双曲面小齿轮中点螺旋角的方法不当,而使测量结果不符合参数的选择原则; 2.没有分清差速器齿轮的齿形制,因而使备件供应和管理混乱,甚至造成两种齿形的  相似文献   

14.
在机械制造、机床传动和汽车后桥差速系统中,直齿圆锥齿轮,由于能传递相交轴之间的扭矩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直齿圆锥齿轮的齿廓曲线是球面渐开线,其形状复杂不能展成平面,所以给设计、制造和测量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日益发展,粉末冶金、精密锻造、锥齿磨削等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采用,对直齿圆锥齿轮的精度和互换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上迫切需要对直齿圆锥齿轮的各个单项精度进行测量。由于目前锥齿轮的测试设备较少,很难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所以我们对用万能显微镜测  相似文献   

15.
三、主减速器和差速器锥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与计算目前,在驱动桥主减速器中多采用螺旋锥齿轮或双曲线齿轮。在差速器中多采用直齿锥齿轮.一般的设计程序是:(一)锥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二)锥齿轮几何参数的计算;(三)锥齿轮的强度验算。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弧齿锥齿轮中各参数方程,在此基础上基于CATIA V5软件研究了弧齿锥齿轮参数化建模方法。结果表明,齿轮三维模型的各个参数都有效地参与了实体建模中的草图约束和操作,改变其中的参数就可以得到新的齿轮模型。通过对汽车主减速器弧齿锥齿轮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为类似科学研究和工程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弧齿锥齿轮中各参数方程,在此基础上基于CATIA V5软件研究了弧齿锥齿轮参数化建模方法。结果表明,齿轮三维模型的各个参数都有效地参与了实体建模中的草图约束和操作,改变其中的参数就可以得到新的齿轮模型。通过对汽车主减速器弧齿锥齿轮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为类似科学研究和工程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螺旋锥齿轮啮合印痕调整规律的分析,曾在《汽车技术》杂志1980年第4、5期刊出过有关文章,现对“如印痕沿齿长方向不正确,一般用改变从动锥齿轮安装距来调整”这一规律作进一步分析。影响啮合印痕在齿长方向变化的因素很多,如两轴线不相交、两轴线交角不正确、安裝距发生变化等,其实质是啮合螺旋角改变。本文从使用角度来讨论从动螺旋锥齿轮安装距对啮合印痕的影响。螺旋锥齿轮传动啮合印痕在齿长方向的变化,在安装轴线位置正确的前提下,主要是由  相似文献   

19.
汽车齿轮的结合齿,常采用倒锥形式,在影响实际齿厚变化的啮合角φ,齿侧角θ诸要素中,θ角的精度影响为最大。文中介绍分析了倒锥结合齿的测量方法,齿根底斜角侧量法,齿倒锥角测量法,分圆齿厚测量法,并给出了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了最佳测量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直齿锥齿轮传动箱的主要噪声源是啮合齿轮,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有设计参数、制造精度与它的工作条件。由我厂多年生产实践和时间数据可知:传动箱的噪声值随着中心距的增大、转速的升高和传动比的减小而增大、传动箱的工作条件如载荷的变化、润滑荆的种类、传动环节的误差等也都影响着它的噪声值,而传动箱的制造精度(主要是齿轮及箱体的加工精度等)则是决定噪声大小的关键因素。本文重点对影响直齿锥齿轮传动箱噪声的主要原因:齿轮的设计及加工、箱体的加工、装配精度加以阐述,结合自己的学习生产经验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