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款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的变型产品开发,文章运用AVL-Boost软件搭建发动机热力学仿真分析模型,精标定基本型发动机模型,通过尝试改变进排气凸轮型线和气门正时、进气歧管结构参数、进气损失以及排气背压等手段,预测以上各方案下的发动机性能及潜力,研究提升发动机外特性性能的方法和路径,为发动机开发性能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PP-LGF(PP长玻纤)进气歧管的性能及机理,首先利用Moldflow仿真手段对比分析了PA-GF(PA短玻纤)与PP-LGF进气歧管中纤维及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再按照标准试验方法利用相应的工装夹具开展气密爆破、老化耐久、可靠性台架等性能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P-LGF相比PA-GF残余应力分布较为均匀;PP-LGF进气歧管泄漏量在7.5 mL/min左右,水爆压力最高达到了0.740 MPa.上述测试均能够满足1.5 L及以下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开发过程.针对T4564和K1790两种典型的真空注型用高耐热性聚氨酯材料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K1790材料更能满足塑料进气歧管的试制要求.其样件经过400 h的交变负荷耐久性台架试验后.未出现破损、开裂、嵌件松动等现象,且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比安装铸铝件进气歧管时提高约2%.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扭矩、改善发动机的性能,针对CA4GE发动机研究、设计、开发了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计算及设计;采用摩擦振动焊接技术,完成了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的制造,同时完成了塑料进气歧管的产品性能、台架、道路等一系列试验及在发动机生产流水线上的批量试装。  相似文献   

5.
李小荣 《车用发动机》1993,(2):F003-F003
<正> 用作汽车内壁板和外板材料的塑料,现已被用来制造汽车发动机的功能部件,并将有可能取代金属制造汽车动力系统的几乎每一种零件。 目前,国外许多公司正在研究开发塑料在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汽缸盖罩系统、燃油系统、凸轮轴上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罩下(即发动机室内)进气歧管是最有可能用工程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如聚苯硫醚、尼龙、聚醚整体模塑料和酚醛塑料)制造的部件。 首先实现商业化的塑料进气歧管是德国  相似文献   

6.
正进气系统的阻力和声学是一对矛盾,顾此失彼都难以做到性能与成本的最优,是进气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难点所在。本文详细阐述了在进气系统开发中,如何进行两者之间的合理平衡。针对不同的开发模式、开发阶段,提出了如何定义管道直径的方法,给出了流体设计的基本理念,以有效指导进气系统的初期开发工作。进气系统发动机进气系统主要包含进气引气管(脏管)、空气滤清器(以下简称"空滤器")、过滤后管路(干净管)、波纹管、消声器结构以及相应的固定连接小部件等。相较于自然吸气型发动机,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通常设计有宽频消声器结构。跨入本世纪前,进气系统的开发主要关注其流动特性以及空滤器的过滤性能,以实现发动机优化  相似文献   

7.
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应用领域正在日趋扩大,用占材料总重量60%的塑料制造的Polimotor239型发动机正在福特汽车公司进行鉴定试验,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厂家对这种全塑料发动机也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目前,许多公司正积极研究开发塑料在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气缸盖罩、燃油系统凸轮轴、传动系统上的应用。 1.进气歧管是最有可能用工程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制造的部件。  相似文献   

8.
进气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前期建立了一维仿真模型,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发动机的性能,但还是未能真实的反映出管道的真实结构,像一些拐角、突变区域等。进气歧管的设计校验中,虽然三维稳态和瞬态计算能够模拟各个支管的压力分布情况,但是仅用三维计算不能实时得到一维的准确边界,且计算时间太长,不能从整个发动机上模拟瞬态进气过程和谐振效应带来的进气不均匀性。因此,要在1D模型中获得更准确的瞬态边界条件来计算进气歧管的三维流动,或更进一步研究进气歧管结构形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来指导优化进气歧管的设计。文章以发动机1D燃烧开发软件为基础与3D流体软件相耦合来解决进气歧管设计中瞬态进气过程。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 6.排气歧管-催化器模块 用于新型奥迪A3轿车的2.0L-FSI汽油机采用了双排气歧管.图12示出了双排气歧管相对于单排气歧管在低转速范围内提高发动机扭矩的效果. 与开发进气模块一样,开发排气歧管-催化器模块也同时设计了多种前置催化器位置,并运用了不同的技术方案,以便在催化器中获得最佳的气体流动.现在该机所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满足所有要求的最佳折中方案,它采用不锈钢制成排气歧管-催化器壳一体化的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自主研发的某型号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性能,通过一维仿真和台架试验开展了不同进气歧管管长对发动机影响的分析和试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不超过2500r/min时,进气歧管长度对发动机性能无影响;在2500~5000r/min 转速范围内,管长越长,充气效率越高,发动机性能越好;当转速大于000r/min时,管长越长,充气效率衰减速率越快,发动机性能下降越严重。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同时表明管长对燃油耗和排放无明显影响。经综合评估,进气歧管管长为400mm 的方案最优。  相似文献   

11.
g.曲轴箱系统监测方案。对于传统自然吸气发动机,当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时,如果PCV阀到进气歧管的连接断开时,外部空气会进入进气歧管中,发动机上的进气压力传感器能感知到歧管压力的上升,发动机控制系统认为气缸进气量在增多,会控制喷油量也随之增多,从而使发动机维持在一个高于正常怠速转速的转速。  相似文献   

12.
我们针对某型柴油机进气歧管共振产生噪声问题,对进气歧管支架进行进行模态分析,根据结果对进气歧管支架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得出最终的优化方案。使进气歧管支架避开共振频率范围,提高发动机NVH性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某1.5T发动机基础上,开发集成中冷结构的进气歧管,通过CFD分析,压力损失和均匀性符合要求,通过台架试验结果验证分析,采用集成中冷的进气歧管相对于空气冷却,进气系统压力降低了64.7mbar,台架试验通过采用功率15kw的水泵,能够将进气温度保持在35℃~45℃,发动机性能有所提升,扭矩最大提升2.5%,功率最大提升2%。  相似文献   

14.
进气歧管为发动机进气系统主要零部件,担任着向发动机各个气缸引入混合新鲜空气的作用,同时决定发动机各个气缸充气均匀性和进气效率[1]。而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油气大多会通过管路引入进气歧管,并进入气缸进行燃烧。文章通过进气歧管的曲通均匀性分析及冬季试验研究了进气歧管上不同的曲通结构对发动机节气门体处结冰的影响,对进气歧管曲通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进气歧管是发动机进气系统的主要零部件,对各缸气流均匀性及进气量有直接影响。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油气大多会通过管路引入进气歧管,并进入气缸燃烧。通过对进气歧管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及气道试验,研究进气歧管上曲通出气结构对发动机进气流量的影响,对进气歧管曲通出气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相似文献   

16.
以生产汽车用模塑进气歧管为主的曼·胡默尔公司主要生产通用4缸发动机的三片歧管以及克莱斯勒8缸发动机的四片歧管。各塑料进气歧管均采用线上摩擦焊的方式焊接在一起,从而减少在发动机生产线上进行最后装配的环节。早期的进气歧管生产线上有许  相似文献   

17.
正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它的发明和发展给汽车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现代汽车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使它可以满足大众对汽车性能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通常汽车用的电控汽油发动机由2大机构、5大系统组成。根据发动机进气检测方式的不同,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分为"L"型及"D型"。在"L型"进气系统中,空气经空气滤清器过滤后,流经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体(或怠速控制阀所控制的旁通气道)、进气总管以及进气歧管,与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传统的进气歧管设计往往要按照发动机的具体要求,或者按照高转速的要求设计,或者按照低转速的要求设计,再或者采用折中的办法,但是无论哪种设计,都不能兼顾不同转速时的需求,这时可变进气歧管应运而生,能够适应不同的发动机转速要求。文中对某型可变进气歧管进行仿真分析,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进气均匀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进气波动效应,尽量满足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所需的进气量,从而达到改善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的目的,可变进气歧管技术应运而生。主流的可变进气歧管技术是通过改变进气歧管长度或进气歧管截面面积来实现的。如图1、图2、图3所示,大众EA888发动机采用的可变进气歧管技术是通过改变进气歧管截面面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1.8L自然吸气发动机为基础,通过相关零部件的仿真分析,优化燃烧系统及相关的零部件,使发动机的整体性能满足一定要求,同时在部分负荷工况采用阿特金森循环,实现更高的燃烧效率,更低油耗,以满足日趋严格的法规要求。发动机的性能开发满足预期,有较好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