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靳畅周鋐 《汽车工程》2015,(12):1438-1444
在应用声传递向量技术对某商用客车的车内噪声进行板件声学贡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入特征频率计权系数和场点权重系数确定多特征频率下对车内综合声场声学贡献量最大的关键车身板件的方法。接着采用中心组合设计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建立了以关键板件振速和1阶模态频率为目标,板件与阻尼层厚度为变量的非线性的响应面模型,通过优化确定了变量的最佳组合。优化方案的实车试验结果显示车内噪声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分析建立了车内声腔声学模型,结合对车内噪声峰值频率和声腔模态频率的对应性分析,找出了板件辐射噪声的主要贡献频率。通过对板件贡献量分析找出对驾驶员右耳声学贡献量较大的板件,确定了阻尼材料的最佳粘贴位置和厚度。实车测试表明,粘贴阻尼材料后车内(90 Hz处)声压级降低了4.97 d B,达到了降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张勇  孟天  王坤祥  韩晨扬  杨鄂川 《汽车工程》2020,42(5):651-657,664
为研究特种车车内声品质,对3辆不同类型特种车进行实车道路实验,建立了主观评价烦躁度和声品质客观参数之间的Kriging模型,通过滤波分析得到不同频段声品质参数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建立了混合FE-SEA模型,以计算车内中频噪声,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精度。计算了车身主要板件对车内中频噪声的声学贡献度,找到对车内声压贡献较大的板件,并对其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车内中频噪声。  相似文献   

4.
以某型客车白车身的试验模型和车门车窗的有限元模型求取结构模态信息,获取结构20~200 Hz的振动速度特性后,建立车内空腔的边界元模型.在LMS Virtual.Lab中计算声学传递向量特性,从而进行车身板件声学贡献分析,得出各板件对车内场点总声压的贡献度,并找出对车内某点声学贡献大的板件.通过实施改进措施,改善了该车车内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5.
微型客车车内噪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某微型客车因发动机、传动系振动及路面不平度激励引起的车内噪声的控制问题,通过试验分析,识别了主要声源,研究了车内声传递特性,确定了对车内噪声有较大贡献的车身板件,为进一步改善该车的声学特性而进行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声学传递向量法的车内低频噪声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声学传递向量(ATV)法对声学贡献问题分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针对某型轿车建立了车内空腔的有限元和边界元模型,并将边界元方法与ATV法结合起来研究了车身板件声学贡献的特点和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车内噪声进行了分析与控制.  相似文献   

7.
基于总贡献系数和的客车噪声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中型客车中复杂噪声源对场点的贡献量不能完全代表该噪声源对车内整体噪声贡献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衡量多输入对多输出贡献量的方法。首先对某型客车车内噪声进行频谱分析,得到车内噪声信号特征,计算怠速工况下不同噪声源对不同场点的偏相干函数。接着通过车内声学模态试验,分析了该客车车内空腔声学固有频率。最后,基于偏相干函数提出了"贡献系数和"和"总贡献系数和"两个新的评价参数,并结合声学模态特征,评价进排气、发动机和冷风扇等各关键噪声源信号对整车噪声的贡献量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确定了主要的噪声源和需要改进的噪声频段,为有效降低车内噪声提供了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态应变能分析和板件单元贡献分析的车身阻尼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汽车车身有限元模型与乘坐室空腔有限元模型,以声固耦合方法为车内噪声分析预测手段,分别以车身模型的模态应变能信息和对车内场点的板件单元贡献信息为指标,确定了对车身板件进行阻尼处理的位置和面积.并通过实例验证了2种阻尼处理方法的效果.模态应变能指标具有普遍适用性,而板件单元贡献指标对特定工况下的噪声问题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抑制车内中低频噪声,运用板件声学贡献法分析了车身顶棚不同区域板件的振动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在贡献较大的区域设计了具有双带隙和点缺陷的声子晶体结构。利用双振子声子晶体的双重局域共振带隙特性降低正贡献区域噪声,同时点缺陷带隙特性避免负贡献区振动的衰减。结果表明,设计的声子晶体结构对降低车内噪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轿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系统阐述了控制某装备直列四缸发动机的国力的车内噪声的系统方法。首先通过试验分析确定发动机二阶振动是引起车内噪声的主要振源,识别出发动机固体振动向车内传递的传递途径,并且确定了对车内噪声有较大贡献的车身板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发动机、副车架悬置管的橡胶支承元件弹性特性的修改控制发动机振动向车内的传递;通过对车身顶棚结构板件的动力修改控制车身板件的振动。对改样整车的试验得到满意的降噪结果。  相似文献   

11.
车身板件振动声学贡献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靳晓雄  白胜勇  丁玉兰  周复 《汽车工程》2000,22(4):236-239,235
本文讨论车身板件振动声学贡献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以桑塔那2000型轿车为实例建立无吸声材料和吸声材料的结构-声学模型,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车身板件在给定频率下振动引起的车内声压,进而求得板件的声学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汽车车内噪声的过程中,判断低频噪声的主要来源和降低车内低频噪声水平是一个难点。运用声传递向量(ATV)技术,以某轿车为例,建立车内声学空腔边界元模型,对车内低频噪声进行仿真;通过对声传递向量以及声压频响函数的计算,进一步对低频段的噪声贡献量分析,为判断低频噪声的主要来源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选取车内驾驶员右耳畔声压响应的6个峰值点,采用幅值—相位图对场点声压进行模拟,对车身板件声学贡献量进行排序,发现防火墙和前挡风玻璃的结构振动对车内低频噪声的产生可能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改进设计后,车内低频噪声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抑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车身结构和空腔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声固耦合原理,对某MPV车辆进行噪声传递函数计算和节点贡献度分析,识别出对车内驾驶员耳旁噪声影响较大的车身板件,最后通过对薄弱环节的板件进行工程方案更改和优化,降低了车内怠速噪声。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某越野车的车内噪声,运用板件声辐射理论,从激励源、传递路径和响应等3个方面对噪声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车身模态和板件平均振动传递函数分析,提出了降低后桥高度、轮边减速器改用高精度斜齿轮、增加立柱和敷贴阻尼片等降噪措施,有效消减了车内某些中高频噪声。最后通过实车试验验证,改进后的车内噪声达到目标值要求。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汽车通过冲击路面时车内噪声的产生机理及控制方法,并结合某轿车过强制减速带时车内噪声过大的工程案例进行了分析。应用车身灵敏度分析、车身板件振动与车内噪声相干性分析,识别出该车过强制减速带时车内噪声过大的主要影响部件。通过优化置物板、V型抗扭加强梁结构等措施,解决了该车型噪声问题。  相似文献   

16.
车内耦合声场振动噪声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了轿车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车室声腔声学有限元模型,以及声固耦合模型;进行了车身结构模态分析、车室声腔声学模态分析和耦合声场模态分析.研究了声固耦合系统在发动机和路面激励作用下的车内声学响应,预测了车内振动噪声并分析了车身各板件的声学贡献.据此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后,得到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车内噪声对乘客的驾乘舒适性感受具有较大影响,在追求高性能与长续航的基础上匹配最优的车内NVH性能,将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竞争力。本文以电动汽车车内噪声为研究对象,以多维度声品质优化为研究目标,使用声学材料对车内关键部位进行包装,降低车内高频噪声,利用噪声主动均衡系统,对车内噪声的各临界频带进行抵消或者放大,通过软件仿真确定各临界频带的最佳增益系数,并将最佳控制的仿真结果进行基于心理声学声品质客观评价,搭建主客观评价的关系模型,获得影响车内驾乘人员听觉主观感受的客观参量,通过噪声控制技术有针对性地加以控制和改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某款车为对象,对雨刮产生风噪声的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测试了雨刮对车内风噪声的贡献量及特征频带,探讨了雨刮风噪性能优化的理论和方法。试验研究表明雨刮风噪声主要与雨刮总成与发动机盖的相对位置及前风挡传递损失有关。通过改进雨刮的前期布置位置,优化刮杆和刮片的形状和排水通道的设计,提高整车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声学玻璃等措施或方法,可有效控制雨刮风噪声。  相似文献   

19.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微型车车内噪声道路试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道路试验的方法针对四轮轮毂电机驱动电动微型车车内噪声问题进行振源、传递途径以及主要贡献板件识别.分析中分别加速工况、回馈制动工况和匀速行驶工况下车内噪声和结构振动信号进行测量,通过对试验数据时间域、频率域、阶次跟踪分析发现:轮毂电机引起的6阶振动是车身结构振动和车内噪声的振源;不同频率范围内车身各结构板件对车内噪声有不同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试验结果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的进一步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种用于车内结构声源辨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渭平 《汽车工程》2002,24(2):145-148
结合“声学互易性原理”及车内噪声有限元分析,提出一种车内结构声源辨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摆脱对试验的依赖,因而能够应用于车身结构的图纸设计阶段。然后,采用该方法对某型国产轿车的车内结构声源进行辨况,发现对驾驶员右耳位置处噪声贡献最大的车身结构板块为右前车项,这一结论与采用相关分析法所得结论相一致。最后,基于车内降噪优化模型对右前车顶进行降噪处理,获得了明显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