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针对目前板材冲压分析常用的等效拉延筋模型的模拟结果无法准确预测某些成形缺陷的问题,提出了运用白光扫描技术获取高精度调试后模具拉延型面和拉延筋状态的真实拉延筋模型做为模拟分析工具的新方法。并配以适合真实拉延筋模型模拟的板材冲压分析参数设置方案,对轿车翼子板零件进行了冲压数值模拟分析。同时,采用网格应变扫描设备ARGUS对实际拉延零件进行了相应的主、次应变测量。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真实拉延筋模型、真实的板料力学性能参数和成形工艺参数,可获得与实际生产吻合度较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拉延翻边和翻边成形两种组合成形工艺的零件出现翻边开裂问题,分析开裂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通过增大拉延高度、降低翻边高度,减小翻边区域材料变形程度,解决了拉延翻边的开裂问题;通过加大冲压坯料尺寸,加强翻边成形过程中的材料减薄区域,解决了第二类翻边成形的开裂问题。总结了解决翻边开裂问题的主要思路,且应考虑工序间材料性能变化、避免前一工序的主要减薄区域成为下一工序的主要变形区。  相似文献   

3.
周杰  张雯娟  阳德森  杨明  凤翔 《汽车工程》2007,29(10):909-912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ynaform,对汽车结构件转矩加强盒的拉延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对影响拉延成形质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着重优化了拉延筋和压边力工艺参数,并将数值取在一定范围内。在易发生起皱的工艺型面上,增设了纵向吸皱筋,这与以往只在压料面上设置拉延筋相比有了创新。最终将优化后的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出来的拉延件结果进行了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H420LAD钢横梁零件翻边开裂的问题,对横梁零件进行了冲压仿真,从翻边类型、主次应变、应变路径等方面对方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次应变是影响零件翻边开裂的主要参数,降低次应变有利于改善翻边开裂问题,材料优化的方向是提高材料的塑性应变比。提出了2种冲压工艺方案并仿真,优化模具间隙、翻边刀块到底距离等,零件成形安全裕度由0%增至4.49%,边部质量略有改善;优化板料形状、预翻边工序改为拉延、增加修边工序,零件成形安全裕度由0%增至16.44%,零件冲压合格率100%。  相似文献   

5.
汽车后备箱门内板充液成形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汽车后备箱门内板的充液成形-局部冲压成形复合工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拉延筋高度、液室压力、压边间隙和初始反胀高度等工艺参数对板件的减薄率的影响,最终获得一组最优的工艺参数,并据此制作了样件,试验结果表明零件合格,验证了充液成形工艺及其数值模拟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轿车悬架翻孔类零件的特点、技术要求和翻孔成形特点;分析了该类零件在冲压过程中存在的翻孔开裂、翻孔材料严重减薄和翻孔垂直度差等主要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通过工艺优化,采用二次拉延和特殊的翻边间隙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在有拉延筋和无拉延筋情况下不同板厚差和不同强度组合对拼焊板盒形件成形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薄板与厚板比值大于0.5,强度比值大于3.0,拼焊板的成形极限基本趋于稳定.同时分析了拉延筋对焊缝移动量的影响,拉延筋能减少焊缝的移动量,并提出了一种减少焊缝移动的新方法,在汽车覆盖件前地板的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和证实.  相似文献   

8.
利用Autoform软件对某汽车A柱下部内板(左右件)冲压工艺中的拉延成形工序进行了两次模拟并分析。优化工艺参数、拉延筋后再次数值模拟的结果良好,未出现开裂、变形不充分等缺陷,同时主应变和减薄率等指标符合拉延的标准要求。冲压生产试验验证表明,冲压件试件质量良好,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以汽车发动机罩外板为研究对象,采用CAD/CAE技术对其拉延成形工艺进行分析与优化,确定产品冲压方向与拉延深度,进行模面设计、参数设置,完成成形过程的仿真模拟,并对毛坯形状、压边力数值优化、拉延筋设置等问题进行探讨,最终确定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导致某车型前边梁连接板翻孔开裂的主要因素,借助Dynaform软件对拉延和翻孔等工序进行了数值模拟,经过对拉延凸台高度h和凸模圆角R等参数进行优化,板料最大变薄率减小为25.6%,解决了翻孔开裂问题。以此方案指导模具设计与试验的结果表明:通过仿真软件优化翻孔类零件的拉延高度和凸模圆角等关键参数,能够有效避免开裂缺陷。  相似文献   

11.
采用板料成形分析软件CAE对某燃料电池汽车行李舱地板的拉延成形进行模拟仿真,对该零件的成形工艺进行分析,研究了拉伸斜度、拉延深度、压边力对地板拉伸成形的影响。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行李舱地板的最优化成形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在冲压生产中,经常遇到压缩类曲面翻边件,造成压缩类曲面翻边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成形后无规则的起皱现象,在不影响设计目的的前提下,将无规则的起皱现象变为有规则的波浪曲面成形,外表平整美观,同时减轻材料受压变形程度,根据材料变形特点,从而进行零件形状设计。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form对某车型左、右前轮罩内板的拉延成形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通过仿真分析确定该零件合理的工艺造型和产品压料面,在此基础上,调整机床压边力、拉延筋分布状况,结合FLD曲线分析该零件关键位置的最大减薄率及表面质量状况,对上述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合理的仿真分析结果;最后通过生产实践得到合格零件。  相似文献   

14.
在复杂的冲压翼子板成型过程中,合理的工艺排布是保证生产合格产品的前提,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零件报废、返修等)。文章主要根据翼子板结构特点进行工艺分析,制定了落料—拉延—修边侧修边冲孔—冲孔侧冲孔侧翻边侧整形—翻边侧翻边整形侧整形工艺方案,同时进行了成型模拟分析,对影响成型质量的坯料尺寸及拉延筋结构进行充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坯料尺寸的合理性和拉延筋力的大小设置对产品成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CA7220轿车薄板冲压件成形分类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冲压成形分类试验是进行系统的冲压变形研究工作的先决条件,根据冲压件的大小,特征,外形特点和对材料的不同性能要求,可将CA7220轿车车身用薄板生产的380种冲压件分为深拉管成形类,胀形-深拉成形类,浅拉延成形类,弯曲成形类和翻边形类五大类,对每种成形类别进行了初步探讨和提出成形类别与材料性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板材数值模拟技术在冲压件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材成形数值模拟技术近几年在国外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国内冲压领域也正尝试应用该技术指导从产中开发到现生产冲压工艺的制定与优化,利用DYNAFORM板材成形模拟软件对驾驶室顶盖纵梁支架(5701064-240)进行成形模拟,通过不同冲压方向两种方案的模拟对比来确定合理的方案选择,介绍了以预冲孔来避开剖开工序的困难;利用模具结构的变化采用先预弯,后翻边的翻边工序结构,从而避免了翻边起皱,拉毛等不良结果,保证了零件质量及减轻模具维修的麻烦。  相似文献   

17.
薄板冲压件成型分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冲压件的外形特征、应变大小和特点及材料特性,将CA141型汽车簿板冲压件分为五大类,即深拉延成型类、浅拉延成型类、胀型-深拉成型类、弯曲成型类和翻边成型类。对每类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成型类别与材料特性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车身结构件多步冲压工艺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炜  杨继昌  仲志刚  方禾  朱国璋 《汽车工程》2003,25(5):518-521,F003
分析了左后悬挂架形成特点,采用两步拉延方式完成成形;然后确定首次拉延的四种方案,研究不同变形形式和变形量对后继拉延所造成的成形质量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中的FLD曲线、材料厚度分布图、最大主应变分布图和拉延成形变形裕度,研究车身结构件多步冲压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9.
板料拉深成形关键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板料拉深成形过程中的基本特征,总结出板料拉深成形中数值模拟技术所涉及到的诸如压边力控制、摩擦与润滑技术、拉延筋、成形极限、二次拉深以及有限元软件选取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指出了解决这些关键性问题所遇到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向拉伸、应变分析、扩孔、直角/V形翻边、U形弯曲等试验方法,对比分析唐钢DP980和QP980在加工硬化、成形极限、翻边扩孔、弯曲回弹等使用特性中的差异。结果显示,QP980具有良好的整体成形性,A80延伸率高达18.5%,与DP980相比,在变形中保持较高的瞬时n值;成形极限图中平面应变的最低点QP980较DP980高9%左右;DP980在扩孔、翻边特性中较QP980表现优良;DP980在U弯回弹中回弹量较大,在零件设计时需考虑更大的回弹补偿。相比而言,QP980更适合以拉延为主的高强钢结构件,DP980更适合以折弯、翻边为主的高强钢梁类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