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从车辆运行状态的角度出发,将直线段上车辆的运行分为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和减速行驶3个过程,分析了车辆在不同行驶过程中的行驶时间与行驶距离,以直线段上最长行驶时间70 s作为最大直线段长度的控制条件,推导了基于运行车速的高速公路直线段最大长度计算模型。模型表明设计速度为120 km/h的高速公路直线段最大长度要比20倍设计速度小,而其他设计速度的高速公路则要视直线段相邻曲线起终点的运行车速而定。以现场实测数据为依据,建立了高速公路平曲线起终点小型车运行车速与平曲线半径的回归模型,并给出了计算实例。基于运行车速确定高速公路直线段最大长度能够较好地满足驾驶员的实际需求,提出的计算模型可为高速公路设计及安全审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直线段运行速度模型,针对直线段运行速度现有模型存在的一些不足,首先通过调查实验研究了车辆在不同长度直线段上的加速度变化特征,表明直线段上车辆的加速度与直线长度、进入直线时的初速度以及期望速度有关,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直线段加速度模型.其次通过运动学理论进一步研究了直线段长度、初速度、加速度以及期望速度与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结合调查数据建立了直线路段的运行速度模型.最后通过实地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论表明所建模型的适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运用先进的地理信息定位系统(车载GPS),通过对样本高速公路检测数据的分析,建立了高速公路车辆连续,动态行驶过程中运行状态的定量划分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调整公路直线段长度,直线段前后曲线半径对车辆运行状态的影响,为进一步用数学模型描述车辆在长直线平坡路段的稳态运行速度和研究调整公路长直线长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目前双车道公路安全平面线形安全设计与评价缺乏科学可靠的方法问题,从几何设计标准以及双车道公路平面线形指标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出发,提出以平曲线半径和曲率变化率作为平面线形安全评价的几何指标,通过运行速度反映几何指标与事故关系。基于双车道公路不同平曲线半径下大量运行速度实测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了运行速度分布规律,建立了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基于运行速度一致性评价标准和跟驰理论,将曲线间直线长度区分为独立直线和非独立直线,对于非独立直线,曲线与曲线的关系是安全评价的控制因素;对于独立直线,直线与曲线的关系是安全评价的控制因素。提出了基于运行速度和直线独立性分析的平面线形安全性评价程序,可用于指导双车道公路安全设计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安斌  刘学霸  杨春勃  王祖贤 《隧道建设》2020,40(Z2):289-296
盾构始发是盾构施工的关键环节,也是盾构施工时的高风险环节。为给南昌地区富水砂层条件下盾构曲线始发施工提供掘进参数设置样本,以南昌市轨道交通3号线绳金塔站—六眼井站盾构始发工程为背景,对富水砂层盾构小半径曲线始发段主要掘进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相关参数的优势区间,并基于盾体姿态控制参数和地表沉降进行掘进参数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表明: 1)盾构水平方向2组油缸推力在曲线段和直线段变化差异明显,线路平曲线半径越小,差值越大,在左右线曲线段和直线段水平方向2组油缸推力分别相差872%和758%; 2)线路平曲线半径越小,所需的总推力和刀盘转矩越大,而掘进速度略有降低,左右线总推力均值为1 3976 t和1 6717 t,刀盘转矩均值为3 1011 kN·m和3 7239 kN·m,掘进速度均值为388 mm/min和351 mm/min; 3)由于始发段掘进断面地层相对均一,土舱压力基本随隧道埋深呈线性增加,而由于右线曲线半径更小,因此右线土舱压力离散程度相对较高; 4)左右线盾尾注浆量差异不大,优势区间均为3~6 m3,均值约为4 m3; 5)左右线曲线始发段水平方向盾体姿态超限率分别为2%和4%,地表累积沉降最大值仅为625 mm,表明本工程小半径曲线始发段掘进参数控制效果较好,掘进参数对地层条件和线路线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平曲线半径与车辆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采用动态GPS仪,现场测试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的动态速度,并与高速公路各种平曲线半径相对照,寻找不同驾驶员在平曲线半径与行驶速度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再与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上的平曲线半径—设计速度相对比,分析高速公路平曲线设计指标使用的恰当性和高速公路平曲线上实际行车状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对旧路平面线形的拟合方法及拟合精度进行了分析,在原始的拟合方法上提出了改进意见。在直线段利用一元线性模型进行拟合,结合Excel求出直线段坐标点的线性方程;在进行曲线段的拟合时利用公路测设软件来调配圆曲线的半径及缓和曲线的长度,使其拟合效果达到最佳;对于其拟合后的精度评价采用法线偏差的均方差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选取双车道二级公路典型路段,采用路段实测法,收集小半径曲线段的线形资料及速度数据.分析了小客车和中型货车在半径R为200 m、250 m、300 m、400 m、500 m、600 m、650 m的平曲线上的速度数据,得到相应的运行速度V85.分别对运行速度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建立双车道二级公路小半径曲线段小型车辆运行速度模型.统计分析表明,R与V85显著相关,显著性概率为0,统计显著性强,模型精度高.同时分析了汽车行驶特性,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情况,确定二级公路小半径曲线临界半径R0=610 m.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平曲线建议限速标志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区高速公路平曲线路段为研究对象,对建议限速标志的设置方法和流程进行研究。采集了8条山区高速公路的平曲线运行速度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出以小车运行速度差作为判定准则确定是否设置建议限速标志。选择平曲线半径和入曲线前运行速度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模型预测小车运行速度差,并通过将运行速度和设计速度综合确定建议限速值,最后分析驾驶员的视认特性,计算出不同运行速度下对应的建议限速标志前置距离。结果表明:当平曲线半径小于300m的时候,在高速公路平曲线上应设置建议限速标志。  相似文献   

10.
青藏公路运行速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青藏公路不同海拔典型路段实测速度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分车型的自由流速度累积曲线,分析得出青藏公路平直线路段、小半径平曲线路段和纵坡路段的运行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海拔对运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直线路段车辆在无路侧干扰条件下能达到期望速度;小半径平曲线路段运行速度变化剧烈;海拔4km为海拔对运行速度的影响临界点,且纵坡对车辆上坡方向运行速度的影响明显大于低海拔地区;青藏公路特殊环境下的运行速度特性研究结论,可为运行速度设计方法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奠定良好的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1.
道路是车辆通行的载体,道路平面线形拟合车辆行驶轨迹的程度高低,体现了车辆通行条件的优劣。基于车辆的行驶轨迹,考虑人、车、路、环境等因素,探讨了车辆在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上行驶时的理论公式,在满足车辆安全、舒适的行驶条件下,测算了最大长直线、圆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大半径、最短缓和曲线等数据,为路线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结合标准、规范,理论联系实践,探讨了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有利于设计人员对道路线形设计的理解,有利于设计人员确定特定车辆的通行条件。  相似文献   

12.
道路是车辆通行的载体,道路平面线形拟合车辆行驶轨迹的程度高低,体现了车辆通行条件的优劣。基于车辆的行驶轨迹,考虑人、车、路、环境等因素,探讨了车辆在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上行驶时的理论公式,在满足车辆安全、舒适的行驶条件下,测算了最大长直线、圆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大半径、最短缓和曲线等数据,为路线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结合标准、规范,理论联系实践地探讨了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有利于设计人员对道路线形设计的理解,有利于设计人员确定特定车辆的通行条件。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运行安全的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运行速度的设计思想出发,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平曲线半径及超高、连续纵坡、视距、隧道线形等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影响。通过典型实例,介绍了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参数的确立、方案选定及采取的运行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4.
山区高速公路几何线形与事故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区高速公路几何线形与交通事故数据,对平、纵及其线形组合与事故率的关系开展研究,建立了直线段长度、平曲线半径、平曲线偏角、纵坡坡度、竖曲线半径等单一线形指标与事故率的量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直线接平曲线路段、纵坡和平曲线组合路段、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路段、断背曲线路段、凹凸竖曲线组合路段的事故率,最后对多重线形组合路段的事故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成果对提高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以及基于交通安全需求优化几何线形设计成果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现行的标准和规范,梳理了高速公路隧道段车辆运行速度、停车视距、圆曲线半径和横净距之间的关系,补充完善了货车纵向摩阻系数,以期将运行速度指导路线设计的方法贯穿于路线方案研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个研究课题在运行速度理论和模型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揭示出不同类型、设计速度公路的运行速度特点和规律及其与平曲线半径之间的关系,提出与路段运行速度对应的各级公路平曲线半径设计推荐取值范围。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关键技术指标取值为在公路路线设计与优化中实现定量化选用技术指标奠定了基础,有助于保证公路设计中关键技术指标取用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设置于左转圆曲线处的避险车道流出角与引道长度设置提供参考,针对山区高速公路广泛采用的9.0 m宽制动床避险车道,考虑左转圆曲线半径和驶入速度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流出角度与引道长度的驾驶仿真试验研究。采用UC-win Road 9.0驾驶仿真平台,获取了不同场景下16名男性B照驾驶人由主线驶入紧急避险车道过程中的车辆运行特征数据。采用拟合回归的方法,分析了圆曲线半径和驶入速度对方向调整时间、最小转向半径、方向盘转角幅值、方向盘转角频率的影响,建立了各指标与圆曲线半径的定量回归关系模型,并对比了主线为直线时的试验结果。采用二阶聚类的方法对不同圆曲线半径条件下的引道与流出角度的设置水平进行分类,获取了适宜设置避险车道的初步条件。根据车辆的行驶稳定性,确定了左转圆曲线处避险车道流出角与引道的设计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左转圆曲线处避险车道的流出角受圆曲线半径的影响,引道长度受圆曲线半径与驶入速度的影响;主线半径1 000 m及以上,流出角0°~5°,引道为6 s设计行程,流出角5°~10°,引道为9 s设计行程;条件困难时,紧急避险车道可设置于半径600~1 000 m的曲线处,流出角0°~5°,引道为9 s设计行程,流出角5°~15°,引道为12 s设计行程。  相似文献   

18.
根据路线平面线形对汽车运行速度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各种车型的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上的理论运行速度模型,并研究了它们在不同设计速度下的临界半径,从而得出在不同设计速度、不同半径圆曲线上的最大稳定理论运行速度,为平面线形上的理论运行速度预测、路段的划分以及模型的整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超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确保车辆行车安全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值,引入可靠度理论,以汽车在圆曲线路段行驶时不产生横向滑移为约束条件构建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圆曲线半径进行分析,并提出圆曲线半径的可靠度功能函数.对功能函数中的车辆运行速度、路面横向摩擦系数、道路超高值等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求解设计速度分别为1...  相似文献   

20.
公路设计中平曲线指标的选用影响道路运行舒适性和安全性,平原区普通公路改扩建项目新建段与扩建段相接处交通事故频发。针对这一问题,文中通过计算相邻运行速度协调性指标,提出新老路段相接处平曲线过渡半径取值方法,并应用加权平均值法对取值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过渡半径的合理取值可有效解决新老路相接处因指标取值不均衡引起的交通事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