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公路桥梁的日益展发,我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也从70年代初期50多米跨度发展到现在正在修建的180m 的大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公路桥。为了加快建桥速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满足 R_(3d)的强度达到36MPa 的预应力张拉需要,我省大部分的预应力桥梁均采用 FDN 减水剂来配制高强混凝土,起到了良好作用。在配合比的选择上,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采用  相似文献   

2.
湛江海湾大桥CDMSS50/1200移动模架系统支承方式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江海湾大桥水中引桥50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设计采用移动模架系统进行施工。以湛江海湾大桥50m箱梁移动模架系统施工为依托,对不同的支撑方式进行比选,从中确定合理的支撑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响应面法对预应力混凝土桥墩延性能力展开研究。主要分析了纵向钢筋配筋率、箍筋配筋率、预应力钢束的数量和混凝土强度对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曲率延性系数的影响。参考以往的混凝土桥墩的设计参数,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利用数值分析,计算25个预应力混凝土桥墩的延性系数,通过响应面法得到延性系数的回归方程。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预应力钢束的数量对桥墩延性系数影响显著,随着预应力钢束数量的增加,桥墩延性系数曲线减小;随着箍筋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提高,桥墩延性系数线性增加;随着纵向钢筋配筋率提高,桥墩延性系数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湛江海湾大桥移动模架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湛江海湾大桥水中引桥采用跨度50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移动模架系统现浇施工。为保证施工安全及桥梁线形准确,对移动模架系统的静载试验及第1孔梁混凝土浇注和移动模架的前移过程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5.
金廊公路大泖港大桥为宽幅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跨径布置为(115+180+115)m,桥宽39.6 m,采用塔梁固结在梁底设置支座的结构体系。主桥各构件的主要构造设计尽可能简洁、轻盈,具体结构布置及尺寸根据结构计算确定,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主桥采用了大吨位支座,并在地震作用下采用了减隔震设计,并对减隔震的效果以及构造要求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本工程的总体设计,对宽幅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的设计方法及要点提出了一定的建议,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在管内核心混凝土中添加膨胀剂使其发生体积膨胀的方法,改善了钢管混凝土特性,提高了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极限承载力。以巫峡长江大桥"化学自预应力钢管砼在桥梁上的应用研究"课题试验成果为基础,针对自预应力钢管混凝土与普通钢管混凝土的区别仅在核心混凝土应力状态不同的特点,建立了混凝土的等效轴心抗压设计强度概念,导出了试件混凝土等效轴心抗压设计强度与膨胀剂掺量(膨胀量)的函数关系,为解决化学自预应力钢管混凝土受压试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提供了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为该种构件的应用和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钢-混凝土接头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混合梁斜拉桥中使用钢-混凝土接头有3种形式,其接合部位有4种接合方式。针对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梁式桥,采用PBL剪力板及加预应力束的设计方法,通过参考国内外规范,局部分析及钢-混凝土接头的试验验证,提出对于传递弯矩和剪力的梁式钢-混凝土接头,采用PBL剪力板与预应力束组合的设计理念,并重点介绍PBL剪力板的作用原理及强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日渐广泛.而确定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承载能力的困难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钢-混凝土交界面处存在着剪切滑移,预应力钢索的应力大小不确定.笔者考虑钢-混凝土交界面处剪力连接件极限强度,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预应力钢索的应力状态,建立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承载能力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通过试验梁的试验数据对比,说明采用有限元模型对实际工程中的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模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纤维塑料筋混凝土梁长期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国内外纤维塑料筋(FRP筋)混凝土梁长期性能试验、时随分析和设计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与分析:首先介绍不同种类FRP筋的应力松弛试验,研究表明AFRP筋的应力松弛较CFRP筋更为显著;总结预应力与非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表明采用AFRP筋或较低强度混凝土时,梁的长期变形相对较大;分别阐述基于截面时随曲率的非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时随分析方法和基于龄期调整有效模量的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截面时随分析方法;介绍非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和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长期变形的设计计算方法;最后对今后FRP筋混凝土梁长期性能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樊文林 《国外公路》1995,15(5):45-48
文中讨论了预应力和部分顾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讨论范围为:部分预应力比率从0 ̄1.0,混凝土强度从41 ̄69MPa。另外,还论述了预应力钢材的类型和强度对应力损失的影响。这里所建议的公式可用于实际设计,并可取代现行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绕城公路中L=13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为例,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的受力特征和截面强度、混凝土应力、预应力筋应力计算方法,以及叠合面抗剪强度计算方法,并总结了叠合层的构造要求,可供老桥改造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钻芯法检测桥梁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我国现行关于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基本规程标准后,从桥梁工程的具体特点出发,首次提出采用钻芯法检测桥梁实体混凝土强度时,按预应力和非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分类,根据两类构件的特点,按不同的方法进行混凝土强度评定。  相似文献   

13.
以王借岗大桥抗震设计为背景,对减隔震支座技术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抗震计算采用MIDAS/Civil 2013空间有限元软件,对主桥的地震力进行了空间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减隔震支座的应用可以显著减小地震力。  相似文献   

14.
斜张法双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关键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接缝少、不易出现病害和设计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为降低造价、连续施工,提出斜张法双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新概念。通过对斜张法双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关键设计参数的研究,提出了预应力值大小计算方法、斜向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布置方法及U型板的设计方法,并针对试验路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5.
唐方清  罗嗣碧  戴万江 《公路》2012,(5):132-136
在借鉴已有桥梁钢—混结合段设计的基础上,针对瓯江大桥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梁式桥,采用PBL剪力板及加预应力束的设计方法,通过参考国内外规范,局部分析及对预应力锚固体的比较,提出基于传递弯矩和剪力的梁式钢—混结合段,采用PBL剪力板与预应力束组合的设计理念,并介绍PBL剪力板的作用原理及强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扩大纤维织物网增强水泥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TRM)在钢筋混凝土梁加固上的应用范围,深入研究预应力TRM的力学机理,探索纤维预应力的合理取值范围,提高加固设计计算精度。基于预应力TRM加固混凝土梁模型试验与非线性损伤数值试验交互验证,对比分析了原结构和加固结构承载全过程力学机理,在参数影响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分析模型,提出了计算方法,得到以下结论:预应力TRM可以有效改善被加固梁截面的受力状态,提高纤维材料强度的利用率;随着纤维预应力的增大,被加固梁承载力存在一个极值点,此极值点对应的纤维预应力即为最优预应力。最优预应力率并非定值,它随纤维加固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混凝土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初始荷载对其影响可以忽略。以受拉钢筋屈服、受压混凝土压溃、TRM达到设计强度,即3种材料强度均得到发挥,为最优破坏模式,给出的预应力TRM加固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参数优化后的简化计算公式,并进行了精确性验证,可直接应用于设计计算。研究揭示了TRM加固混凝土梁最优预应力的力学机理,提出了可直接应用预应力TRM加固混凝土梁的计算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跨度PC桥竖向预应力设计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一种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双剪三参数准则模式,结合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强度研究,分析预应力混凝土在双轴应力状态下强度问题,提出考虑混凝土强度提高的竖向预应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主拱钢-混凝土接头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混凝土刚构与钢箱拱接头主要为受压构件的特点,采用改进钢板形式进行设计,提出预应力钢筋的设计方法及局部细节设计,确保结构安全可行。通过钢-混凝土接头的强度试验和疲劳试验验证,采用改进钢板形式的设计理念,设计先进、受力明确、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50米T梁两阶段张拉施工工艺,该工艺利用混凝土早期强度形成快的特点,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 ̄80%以上时张拉部分预应力,保证T梁出槽,在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实施全预应力张拉。通过实施该施工工艺,在确保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工程进度,确保了工期。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氯盐环境下后张预应力混凝土(PC)梁端锚区预应力束锈蚀断裂问题,该文采用电化学加速锈蚀试验得到3个端锚区预应力束断裂后的PC构件,开展静力拉拔试验,研究混凝土强度和箍筋直径对断后预应力束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绞线黏结破坏始于拉拔端,并向自由端逐渐发展;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箍筋直径可提高预应力束与混凝土界面间的黏结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对断后预应力束黏结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黏结-滑移的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值变化规律一致,吻合度较高;混凝土和预应力束的应力云图表明:混凝土和预应力束的应力沿试件拉拔端向自由端折减,应力传递过程中伴随着应力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