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瑞刚  张顶立  刘洪洲 《公路》2007,(9):224-228
隧道病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隧道工程安全运营的主要问题。除了施工质量和养护不周等原因外,隧道工程的耐久性设计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是隧道工程在运营中不能长期维持其原有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隧道工程的病害情况,分析隧道病害产生的机理,从隧道工程系统性的角度,对隧道工程耐久性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各分项工程耐久性设计的要点,以期对隧道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会琴 《隧道建设》2009,29(3):272-274
现行公路隧道的概预算定额不适用于编制特长公路隧道,通过对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主洞工程和通风竖井工程的工程情况、施工方案、原设计定额进行分析,隧道主洞工程增加的人工工日和机械台班及采用煤炭定额补充通风竖井工程定额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特长公路隧道定额编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风险管理是隧道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必须从项目组织架构、项目承包模式和项目运营模式等各方面全方位地管理工程风险。对于具有高风险特性的隧道工程,尤其是大型跨江河和海峡的隧道工程,需要采用系统化风险管理的技术,从隧道工程建设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模式,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风险管理。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涵盖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和工程建造、验收和移交阶段。风险管理流程需落实到项目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分配、登记、量化及减轻措施等。着重讨论隧道工程全过程风险管理的理念、体系以及在实际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介绍并探讨工程保险和风险管理相互促进模式。  相似文献   

4.
隧道涌水灾害的防治对策及工程措施量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石太客运专线特长隧道——南梁隧道为例,综合考虑了环境等级、隧道埋深以及通过确定性模型计算出的隧道分段涌水量情况等,提出了"以排为主、排堵结合、防排并举、综合治理"的原则和相应的工程措施,并预测了采取排、堵工程措施后隧道围岩断面的水位分布情况,即工程措施的量化分析,从而为隧道工程的建设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中国隧道工程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修建隧道工程上取得的成绩。已建成的36 103 km交通隧道中有34 708 km是在改革开放后建成的,占96%。重点从特长隧道、深埋隧道、大断面隧道、高海拔隧道及复杂条件下的隧道工程等方面阐述中国在修建重大隧道工程中遇到的挑战及取得的成就,指出:特长隧道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是地质勘察的准确性、快速施工以及运营防灾等问题;深埋隧道面临的挑战主要有高地应力、高水压、高地温的"三高"难题;大断面隧道不仅在设计方面技术难度大,在施工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高海拔隧道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冻融问题和高原缺氧问题;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修建了大量的隧道工程,包括岩溶、瓦斯、高地应力、高压富水、膨胀岩等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和在复杂城市环境下修建的浅埋、大跨、城市地下立交等隧道工程,并在隧道工程修建技术上取得了新突破。从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提出中国隧道工程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从发展速度向发展质量的转变。中国隧道工程40年来的成就离不开国际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而中国隧道工程的发展也对国际隧道工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四川成都市计划投入7.2亿元在市区中修建多条穿越城市街道的下穿隧道工程。这些隧道工程包括锦江区滨江路下穿隧道、总府路下穿隧道、顺城路下穿隧道等工程;其中滨江路下穿隧道至连接锦里东路东段和顺江路西段,总投资6.38亿元,建成后隧道全长3.19km,将是全市最长的下穿隧道;而总府路下穿隧道是从总府路到蜀都大道,全长1.4km,系双向4车道;顺城街下穿隧道连接提督街和顺城街。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城西干道草场门隧道、江东北路龙江隧道竣工通车,城市快速内环的最后一个节点实现闭合,这标志着南京快速内环全线贯通。技术创新为工程保驾护航城西干道综合改造工程全线范围内既有高架桥和隧道的拆除,又有新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排水工程、供电照明工  相似文献   

8.
《隧道建设》2014,(5):451-451
<正>2014年5月1日10:10,兰新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祁连山1号隧道顺利贯通,这标志着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速铁路隧道——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全线贯通。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工程由祁连山1号隧道、祁连山2号隧道和连接2座隧道的硫磺沟大桥组成,全长16.336 km,隧道轨面海拔最高高程为3 607.4 m,且2座隧道均为Ⅰ级风险隧道,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建设标准最高和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被誉为世界高铁第一高隧  相似文献   

9.
浅述人工智能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朱林  申禄坤 《隧道建设》2007,27(1):26-28,40
 目前,传统隧道的相关技术主要依靠经验类比和少量的数值分析,其局限性将会大大限制隧道技术的发展。因此,将人工智能引入到隧道工程中显得尤为必要。简要介绍了人工智能,并分别从隧道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方面论述了人工智能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隧道工程的人工智能化,将使隧道工程的相关技术得到优化,从而大大提高隧道工程的安全性、高效性、舒适及节能性。  相似文献   

10.
各公路建设工程中,隧道工程具有极其复杂的特征,其施工理念与施工方法与其他工程都有很大不同。公路隧道工程重大事故救援保障技术对公路隧道施工中的人员安全保护、机具保护和工程效益保障等都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和我国公路隧道工程重大事故救援技术的比较,从人员培训、救援队伍、管理制度、救援装备等方面的研究,结合我国施工实际提出了我国公路隧道工程重大事故救援保障技术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确定了以信息、程序、监督、风险评估、培训、救援设备、人员保护装备等方面为当前公路隧道工程重大事故救援保障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1.
周颖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4):117-118,13
2010年辽宁省东港市卧龙屯小流域列为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该文介绍了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措施。科技人员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在分析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实施5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既沟壑治理措施、坡耕地治理措施、果园治理措施、小河道治理措施、封禁措施。从而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省滁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水资源配置方案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成果,统筹考虑地表地下转换、干流与支流、河道内与河道外用水、用水与消耗等关系,合理确定江苏省滁河流域各市水量分配方案,提出重要控制断面和控制指标,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维系良好生态环境和节约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高水压富水隧道地下水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治国 《隧道建设》2015,35(3):204-209
高水压富水隧道施工中地下水的作用容易引发涌水突泥和坍塌,造成施工安全事故和破坏周围环境,甚至给运营带来安全隐患。文章通过理论公式、工程案例及规范规定等方面的分析,主要探讨了2方面的内容:1)通过分析地下水的渗流规律,从地层加固和止水、限排降压、抗水压衬砌等方面介绍了隧道涌水量和水压力;2)隧道排水量分级、水中泥砂含量及粒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些控制参数和标准。并以中天山隧道为例,介绍了高水压富水区的地下水控制,促进高水压富水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并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常州城市设计水位建议值研究中综合的各因素。常州城市河道通航、防洪、建桥、取水、供水、排水、农田水利及控制城市临介地坪标高等均具有统一要求,该水位建议值可统一常州城市设计水位,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和所指定的安全标准,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景观水体是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一抹绿色,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休闲生活空间.但在景观湖的规划设计中,尚有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目前很多文献关注的重点也多是湖体水量补给、水质控制等方面,反而最基本的防洪安全往往被忽视.结合实际案例,对南京某景观湖区从防洪规划方面进行研究,并进行水量平衡分析,提出了水质控制建议,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国家康居工程福建晋江兰峰城市花园的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的设计。针对康居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中采用分区供水方式、污废水分流、中水回收利用,区域消防系统集中设置屋顶水箱及消防泵房,并采用节水、环保的新产品、新设备,体现绿色、环保、节能的康居住宅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朱雁飞 《隧道建设》2013,33(7):545-551
根据工程实践,提出深基坑工程技术具有基础理论尚未彻底完善、综合性与专业性并存和成本敏感度高的特点,其工程风险具有系统性与阶段性并存、绝对性与相对性并存、偶然性与必然性并存的特点。针对基坑工程常见风险提出系统性防范方法,针对现有深基坑技术体系若干薄弱环节,如地下连续墙质量控制、开挖阶段风险感知能力、承压水危害综合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给出了如采用泥浆管理和接头工艺的优化、以“支撑压缩量”参数控制支撑质量、采用抽灌一体化工艺控制抽降承压水诱发的地面沉降等工程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停车场市政水源确定、室外给水、排水、消防和室内给排水和消防的设计,并对停车场室外给水管网布置及运用检修库虹吸雨水排放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将城市防洪与水环境治理结合,是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追求可持续发展,理性总结水利工作和城市防洪实践经验之后,在认识理念和实践上的一大进步。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卓有成效地开创了城市防洪与水环境治理结合的先河,具有夺人眼目和启人心智的示范意义。进入新世纪,无锡市坚持城市防洪与水环境整治结合有了更好的机遇和条件,实践内涵具有了崭新和革命的意义。就宏观和全局而言,与我们面临的严重挑战比较,城市防洪与水环境治理结合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介绍了无线移动水利通信息系统的构成和系统结构,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总结了无锡市在水利和防汛信息化建设中采用该系统后,开创移动防汛和办公的新途径,提高无锡市水利防汛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决策时效性和科学水平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