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牵引组件的力学性能是影响车辆转向架牵引系统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一种低地板车转向架及牵引组件的结构,设计了牵引组件抗侧滚、纵向、扭转性能试验方案,重点介绍了组件抗侧滚试验方案,并与单件试验方案进行分析比对,研究了动车和拖车2种不同安装工况对抗侧滚刚度的影响,对牵引组件类产品的研发和试验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尚无有关悬挂式单轨转向架摇枕强度计算标准的情况下,结合EN 13749、UIC 515相关标准规定,以及悬挂式单轨转向架摇枕工作特点,分析出悬挂式单轨转向架摇枕的加载种类和加载条件,设计出模拟超常工况和运营工况的载荷组合。通过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对悬挂式单轨转向架摇枕进行了静强度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摇枕承受应力最大位置为其内部加强筋与下底板焊接处。最后利用Goodman疲劳极限图对其进行疲劳判定。计算结果表明:悬挂式单轨车辆摇枕整体结构满足静强度以及疲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重庆跨坐式单轨车国产化牵引系统组成,重点阐述了功率模块的设计特点,并将其与原装系统做对比分析。通过国产化牵引系统与原装牵引系统混装对比试验,验证了国产化牵引系统完全能够满足单轨车的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抗侧滚止挡进行静强度分析,文章以EN 13749和UIC 515-4标准为基础,结合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的实际受力情况,分析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抗侧滚止挡的加载条件,并设计模拟超常工况的载荷组合。通过ANSYS软件对其进行静强度计算,结果表明:抗侧滚止挡受力最大位置为支撑筋板顶部,其结构满足静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跨坐式单轨车导向轮稳定轮预压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跨坐式单轨车转向架的工作原理,并依据浮心理论及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出跨坐式单轨车导向轮、稳定轮的预压力对保证单轨车的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仿真研究了车辆在通过不同曲线半径时预压力的大小对车辆运行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确定导向轮和稳定轮预压力大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1列车的系列方案Talent2系列列车为采用不同牵引供电制式而设计,可有2~6辆车不同的编组方案,相应的牵引系统可以按照2~6个动力转向架模块化组合,形成1~4MW的牵引功率  相似文献   

7.
单轨车自导向牵引连杆机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单轨车自导向牵引连杆机构系统的设计、计算、生产制造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制作工艺等满足该机构的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根据30年运行载荷谱进行了模拟疲劳试验,疲劳寿命符合要求。装车运用结果表明,机构各部件运转正常,该牵引机构达到了牵引和自导向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8.
以某公司最新研制的CZ200跨座式单轨作业车为研究对象,基于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中金渝至童家院子区段的多工况线路测试,进一步对单轨车转向架构架的结构应力进行试验评估。首先,建立转向架构架的有限元模型,经结构静强度分析和模态分析,确定构架应力较大部位及动态特性,合理布置测点;然后测量构架危险部位在牵引平直线、牵引弯道、牵引加速、牵引上坡以及加配重等各典型工况下,构架的动应力时间历程,通过线路动应力对构架进行静强度评估;最后,采用疲劳分析软件n Soft对构架进行全寿命疲劳分析,得到构架的疲劳损伤分布。测试结果表明,构架的动态特性、静强度、疲劳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悬挂式单轨车在通过导电轨无电区时可能出现的失电情况,推荐了2种列车高压母线电路设计方案,并对采用这2种方案的单轨车通过不同无电区时供电站和主熔断器的电流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及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仅对辅助电源系统和空调设备设置高压母线和牵引系统采用微制动技术的方案较优,推荐采用该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跨坐式单轨转向架水平轮小轴承损伤问题,对小轴承损伤形式及损伤规律进行分析和统计。通过对水平轮设计结构、轴承运用工况、润滑脂润滑特性及轴承安装游隙等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小轴承损坏的根本原因是轴承润滑不良,直接原因是滚子打滑,同时针对轴承损伤原因提出3点解决方案,并对采取新方案的小轴承进行装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案可有效降低小轴承损伤风险,延长小轴承使用寿命,值得在跨坐式单轨转向架水平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阐述了跨座式单轨车和悬挂式单轨车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跨座式单轨车的应用情况,探讨跨座式单轨车的技术成熟度.重点介绍了跨座式单轨车电气牵引系统的主要方案及特点,对比分析了主要接地保护方案的优劣,展望跨座式单轨车后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及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增购车项目为例,介绍了世界上首例8辆编组跨座式单轨车牵引传动系统的组成,重点阐述了扩编后牵引传动系统功能、性能方面的提升和改进。通过轨道交通3号线增购车与原装车(6辆编组)1年来在同一线路的混跑运营,验证了长编组跨座式单轨车牵引传动系统设计及优化方案完全能够满足车辆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单轴转向架跨坐式单轨车辆自身结构的特点,在转向架与车体之间安装有平衡拉杆与牵引拉杆。因平衡杆和牵引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影响,如果两者设计不当,将会导致整车动力学性能恶化,所以需要恰当地选取平衡杆及牵引杆的刚度参数以及安装位置。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牵引平衡装置的参数对整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合理选取了满足车辆最佳动力学性能的牵引平衡装置参数。  相似文献   

14.
对弹性元件进行复合加载疲劳试验是验证耐久性能的重要手段。简要分析了一种双层动车组转向架的结构,设计了转向架二系悬挂扭杆弹性元件零件试验与系统试验两种复合加载试验方案并进行了比对试验,研究表明:在两种条件下弹性元件均具有较好的疲劳特性,两种试验方案均具有复合加载试验功能,研究成果对轨道车辆弹性元件的研发和试验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承载式传动齿轮箱是悬挂式单轨列车转向架中的关键部件,而轴承润滑设计是齿轮箱设计的重要项点,悬挂式单轨齿轮箱的输入轴大仰角的设计结构,对输入轴承的润滑设计提出了极大的要求,文中设计了两种输入轴承润滑方案,通过试验验证选取最佳润滑方案,解决了悬挂式单轨齿轮箱大仰角输入轴承的润滑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贺观 《都市快轨交通》2010,23(5):36--38,42
阐明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的特点和实施国产化工作的必要性,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跨座式单轨车辆国产化的四步走方案:第1步,引进整车学习实践;第2步,车体及其内装国产化;第3步,转向架国产化;第4步,牵引控制系统的配套任务国产化.通过对单轨车辆走行轮胎、集电装置、车钩等部配件的国产化实践及其效果分析,认为:尽管跨座式单轨车辆是国内首次引进,但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已能适应和满足车辆车体、空调、传动装置、转向架构架等的国产化制造要求;单轨车辆牵引控制系统在总价中所占比例较高,应加大这部分系统的国产化力度;与牵引控制系统关联的制动系统也是国产化急需解决的关键部件;可以采用多种合作方式解决国产化进程中的困难、障碍;要特别注重那些使用数量少、保存期有限的备件、配件的国产化.  相似文献   

17.
<正>5月1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列永磁跨座式单轨列车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正式下线。该车在国内首次采用永磁牵引,节能10%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了解,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首列永磁跨座式单轨列车,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基于永磁牵引的双轴转向架大运量跨座式单轨,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载客量大、安全可靠、噪音低、节能环保"等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新型单轨车转向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新型交通工具单轨车(monorail vehicle)的特点,介绍了单轨车转向架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基本结构,并对构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型单轨车转向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阐述了新型交通工具单轨车(monorail vehicle)的特点,介绍了单轨车转向架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基本结构,并对构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20.
跨座式单轨车作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轮轨关系和走行机理,拥有爬坡能力强,占地少,地形适应性强等优点。文章详细叙述了跨座式单轨车的发展历史,并根据不同类型跨座式单轨车转向架的结构差异,分类介绍其现状和技术特点。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叙述了我国跨座式单轨车的发展现状。对比其他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分析了跨座式单轨车的优缺点,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