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地铁站台门与列车门之间夹人、夹物事件偶有发生,对间隙探测装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有效降低全自动运行线路中站台门与列车门之间间隙引发的安全问题,分析全自动运行线路间隙探测装置与行车相关系统之间的联动方式,结合天津地铁6号线二期线路工程实践,提出了间隙探测装置与行车相关系统联动方式优化方案。采用该方案对原有接口电路进行优化,增加“车门状态”硬线信号,改进控制流程并优化间隙探测启动时间,为全自动运行线路安全运营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的最高等级,站台门是全自动运行系统中与乘客直接接触的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目前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新增功能需求与实施方案尚无规范标准可循。通过对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运营场景需求分析,得出站台门在全自动运行系统下间隙异物探测、车辆与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和多就地控制盘(PSL)控制功能需求;针对传统的车辆与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方案进行全自动运行系统适用性分析与比选,提出全自动运行系统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技术要求及发展方向;对实现列车门与滑动门故障对位隔离控制功能的信息传输通道和控制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此运营场景的客流引导播报方案提出新的思路。同时,确定了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PSL位置和数量的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门与列车之间的间隙中存在滞留乘客、造成乘客人身伤亡的危险性,由于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无人驾驶过程中,没有值乘人员对列车运行装置进行直接监控,必须由系统替代司机自动判断该间隙中是否有乘客滞留。简要叙述站台门间隙探测装置的现状,对站台门间隙探测和列车运行互锁方案进行分析,并对无人驾驶地铁线路的应用解决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站台门控制系统已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取得广泛应用,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运行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全自动运行线路逐渐增多,既有站台门控制系统已难以满足全自动运行模式的运营需求。站台门控制系统既要实现与列车门的对位隔离,又要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满足SIL2的相关要求。针对全自动运行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智能站台门控制系统,实现站台门与列车门的对位隔离,并采用“二取二”设计架构,提高站台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支持多种车型混跑的运行场景,满足全自动运行轨道交通线路对站台门控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识别全自动运行线路接发车过程中站台门控制电路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通过对控制自动接发车条件 的站台门控制系统相关外部接口控制电路、内部“门关闭并锁紧”状态安全回路、就地控制盒工作模式的分析, 同时结合站台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剖析现有电路(特别是站台门就地控制盒电路)设计在全自动运行应 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根据识别出的风险,提出全自动运行线路站台门就地控制盒既有电路的利弊分析和改进方 案设计,在兼顾安全和运营效率的前提下,给出适用于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铁站台门与列车之间间隙的安全防护问题,介绍了目前业内广泛采用的激光对射和红外光幕2种自动检测方式,并分析了各自存在的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激光扫描的异物检测方案,包括工作原理、系统设计和安装方式等。该方案具有高可靠性及高安全性、可精确定位障碍物、安装简单且不受限界尺寸影响等特点,实现了对乘客及行车运营(尤其在全自动驾驶模式下)更为可靠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铁车站站台门与车门之间空隙存在夹人夹物的安全问题,介绍了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只适合于直线站台的通过司机瞭望检测方式的瞭望灯带,以及受限界尺寸影响的激光对射探测方式存在检测盲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顶置式防夹人夹物的自动探测设计方案。该方案的安装不受限界尺寸影响,探测范围广,盲区小,实现了对乘客及行车运营更为可靠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地铁列车运行的自动化程度和安全性能也在不断提升。站台门作为保障乘客乘车安全和列车可靠运行的主要设备之一,其性能的稳定性在地铁中尤为重要。文章结合深圳地铁线路的设计实例,对站台门与信号系统间的回路原理、接口电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站台门与信号系统接口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后期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灵活编组运营可以有效提高客流需求和地铁运力配置的匹配度,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发展趋势。通过客流量预测,郑州地铁6号线一期拟采用6车编组运营,但站台门系统同时保留4车编组模式,以应对未来4/6车编组混跑的需求。从列车门间距、列车停靠位置、站台门设计安装、站台门电气设备配置、站台门与相关外部专业接口定义等方面对4车编组、6车编组或4/6车编组混跑等方式进行分析、研判,提出不同编组模式下站台门系统的设计安装建设方案和门控系统关键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对站台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站台门与车门间隙有害空间问题,提出了在滑动门门体安装填充装置以从根源上消除有害空间;对于应急门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列车未在站台区域停准且无法再动车,需要工作人员登车处置"的运营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车站站台门远程自检测试问题,提出了技术实现时需重点考虑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防止地铁屏蔽门与列车间隙夹人的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描述屏蔽门限界的形成,对广州地铁各线路列车门、屏蔽门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由此得出屏蔽门与列车之间的距离参数。针对屏蔽门与列车的间隙会对乘客构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滑动门门体设置安全挡板和增加激光探测装置两种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屏蔽门系统是保障乘客安全和地铁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安全装置.因地铁列车门与站台屏蔽门、列车与站台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时有乘客被夹和踏空等安全事故出现.针对存在的隐患,提出了解决办法:在站台屏蔽门和列车门之间加装激光传感器阵列和自动伸缩踏板.该解决方案对于现有系统的改造较为简单.在实验室做出了模拟样机...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安全回路故障对列车运行造成的影响,分析了安全回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安全回路的常见故障原因。提出了采用固态继电器,加入转换开关的双重安全回路控制方式,以及软件控制安全回路等针对性措施。站台门安全回路的可靠性措施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在北京地铁7号线、昌平线二期及其它新建线路站台门系统中。经对实际运行结果的观测,上述措施获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显著提高了站台门安全回路的可靠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车门系统作为地铁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状态对于列车的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列车车门的结构和常见的车门故障,对故障产生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针对列车车门故障,文章分别介绍了基于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和贝叶斯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地铁站台屏蔽门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屏蔽门系统的构成、功能及与地铁车辆的接口,分析了屏蔽门与车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给出了屏蔽门各参数及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